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湖北省随县洪山镇新阳店地热田地热资源的调查研究与勘查取证,得出了对该地热田成因模式的认识:当大气降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碳酸盐岩迳流系统向深部进行循环,由于地形高度的差异,为地下水的补给、运移、储存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在奥陶系上部为志留系泥质成分含量较高的粉砂岩,形成了地热的天然盖层;当地热流体迳流至汤池庙附近,由于耿集—古井深断裂的切割作用,地热流体沿破碎带出露,形成温泉。  相似文献   

2.
鄂东罗田县地热资源丰富,发育多处地热田,但对各地热田的系统性研究不足。选取该县4处典型地热田,通过分析地热流体的水化学、C-H-O同位素特征,探讨地热流体的成因和各地热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区内地热流体属蒸汽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Na·Ca型和SO4-Ca·Na型;硅焓模型估算地热流体热储温度为144~195℃,冷水混入比例为66.6%~76.3%;C-H-O同位素组成指示地热流体由大气降水补给,年龄为4 490~10 290 a BP。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热田主要受控于区域性NE向断裂,自东北向西南(白庙河→姚家嘴→许家冲/三里畈地热田),总体表现出地热流体的径流距离、Cl-与Na+浓度、热储温度、化学平衡程度等逐渐升高的特征,推断白庙河、姚家嘴、许家冲地热田属同一地热系统(东安河地热系统)。研究成果对东安河地热系统乃至更大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英罗地区地热资源成因分析,建立了该区地热流体流动模型。研究表明:在地形高差的作用下,大气降水顺北—东北部山区的裂隙网络渗透到地下深处,在深循环中获得地热增温,沿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交汇处的通道上涌,在浅层与地下水发生混合作用,形成从地热田中心向外围温度逐渐降低的中低温地热流体。在充分总结英罗地区地热资源成生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相似—类比"理论,在英山县草盘地镇确定了草盘地地热勘察靶区。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地热资源丰富。根据地热勘查成果,对龙沐湾地热田的地质背景、热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龙沐湾地热田属于孔隙裂隙复合型、对流兼传导型地热田,热储层为新近纪佛罗组中粗砂、粘土质砂和三叠纪花岗岩,地热增温主要受断裂控制作用,热源来源于地下水的深循环和岩浆岩余热。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沙片区地热资源以及钻探结果,总结出高沙地热田地热资源的成因,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分析,为实际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断层为本地热田深部地热流体的循环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为形成热对流提供了条件;区内的断裂破碎带和灰岩裂隙溶洞发育带提供了良好热水储存空间;深部隐伏的高产热花岗岩在区域上规模较大,提供了丰富的热源;故该地热田为断裂带控热的裂隙溶洞型热储。该地热田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a·Na型为主,次为HCO3-Na·Ca型,开发利用方向是理疗洗浴、采暖、农业等。该地热田区位条件较好,且地热资源的扩充,可以满足龙门县高沙片区稳定的地热水需求。  相似文献   

6.
咸宁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开采及随着地热流体开采量的大幅增加,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内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从井泉、井孔之间的互相干扰,地热流体温度降低,地热流体水质变化及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等几个方面阐释地热流体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咸宁市实际情况,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武汉市某地热田地质和地热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室内实验测试成果,分析地热流体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地热流体属于中性偏碱性中硬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与相邻地段一般地下水水化学成分无明显的差异,地热流体同位素特征与大气降水类似。地热流体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入渗后经深部循环,然后与浅部一般地下水混合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网消息(2012-01-04)北京市地热资源勘查获重大突破。北京市地热资源规划十大热田之一的凤河营地热田,第三眼地热勘探井于2011年12月27日顺利成井,成井深度3356 m,成功探获日自流量为3002.5 t、温度117℃的高温自流地热水汽混合流体,同时刷新了北京市地热资源勘查的地热流体自流流量、温度和自喷压力3项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龙门县地热资源丰富,查明其形成机理对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永汉地热田为例,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热钻探、测温、综合研究等工作手段,基本查明了地热田热异常空间分布、热储特征、地温场特征,分析了地热田的成因,为此类地热田的研究提供参考。永汉地热田分2个勘查区,均为灰岩热储,异常形态均呈北东向带状展布,热源主要来自于沟通深部热源断裂带的热对流,北东向断裂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连通性较好的断裂破碎带和裂隙溶洞发育带是地热流体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王孝亮  张果 《现代矿业》2022,(10):23-28
永汉地热田位于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分为马星和隔陂2个热异常区,通过开展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热钻探、降压试验和测温等工作,基本查明了永汉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计算出永汉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为9 925 m3/d,平均水温为57.8℃。本地热田地热水资源偏硅酸和氟浓度达到命名矿水浓度标准,可命名为硅水和氟水,具有医疗价值。提出本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以温泉理疗、洗浴为主,设计生产建设规模为8 932 m3/d,服务年限暂定为10 a。并划定出了本地热田三级保护区范围,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华萍 《现代矿业》2022,(9):270-274
广东省龙门县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次工作以龙门县龙田镇赖屋地热田为例,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热钻探工程和测温等工作手段,深化对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的认识,初步探讨地热田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成因及找矿远景。综合分析认为,赖屋地热田为受断裂构造及岩性控制的水热型地热系统,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较详细阐述了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田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针对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方案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热勘查与研究中,可以借助同位素的方法测定地热流体的年龄、推算深部热储的温度、查明地热流体中物质成分的来源以及确定地热流体的成因等,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利用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流体同位素D、O18、H31983年初勘阶段和2004年详查阶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和温泉地热田地热流体的补给高程.  相似文献   

14.
高家屋场地热田热储层主要为神农架群石槽河组白云岩,热储盖层为元古代辉绿岩,但是该盖层并未完全覆盖热储层。初步分析,地下水沿岩层层面向深部汇集,为元古代侵入岩所阻,推测由于侵入岩具有较高温度,将地下水加热升温,形成地热。初步得出高家屋场地热田地热流体温度衰减的原因为高家屋场一带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地表水大量入渗,混合于地热流体中,致其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韦家平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4):162-164,169
湛江市地热田为水热型地热田,其热储呈水平层状分布,共有3个热储层。通过对广东省湛江市地热田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条件、热储赋存条件的分析研究,阐述了该区的热储赋存特征,对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并对本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献县地热田位于冀中台陷和沧县台拱2个构造单元之间,热储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上第三系孔隙型热储层和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层。分析了献县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和地温场特征,从热源、地下水活动、地热流体成因和演变过程、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方面研究该地区地温场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献县地温场横向分布形态与地质构造单元相对应,纵向上受岩性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地热田的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流沿断裂或基岩斜坡进行汇集,构造格局制约热流方向,是以热传导类型为主的平原圈闭型地热田。  相似文献   

17.
遵义北郊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根据调查和地热勘探井资源,该地热地热资源为层状兼有带状热储组合特征,而新构造活动断裂,规模大、切割深、地应力分布集中、断裂旁侧岩石较破碎、孔隙率较高,从而成为地下水富集的区域和深部地热流体集中运移和富集的地带。  相似文献   

18.
高阳县地热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阳地热田的地层与地质构造背景、地热地质条件以及热储层埋藏条件的研究和分析,阐述了研究区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系明化镇组孔隙热储层、馆陶组孔隙热储层和基岩裂隙岩溶热储层。通过热储法将3个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量进行了计算,高阳县地热资源总量3.400×10~(19)J,可采地热资源量1.933×10~(19)J。初步摸清了高阳县地热资源量,为今后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程度越来越得到重视,地热资源供需矛盾逾显突出。在对英山县温泉镇芭茅街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组织、政策和技术方面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建议,为英山县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义栋 《中州煤炭》2020,(6):121-125
地热能是集热、矿、水为一体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为保障周口凹陷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通过对周口凹陷区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条件、热储赋存条件的分析,阐述了该区具有经济价值的新近系热储层的赋存特征,建立热储地质模型,对周口凹陷区(周口段)2 000 m以浅的地热资源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主采热储层地热流体温度40~70℃,2 000 m以浅地热流体资源储存量为24 560.08×108 m3、热能储存量为104 123.24×1016 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4 234.58×104 m3/a,按照100年保证开采年限,可采热能为161.30 MW,属低温大型地热田;分析了该区地热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热水资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