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偕胺肟基螯合基团修饰电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铝片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电化学聚合制备了聚丙烯腈(PAN)涂层,然后与盐酸羟胺反应制备偕胺肟基螯合基团修饰电极,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H=7,70℃下反应3 h,转化率可以达到64.7%。  相似文献   

2.
以偶氮氯膦Ⅲ(CPAⅢ)作为显色剂,研究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含偕胺肟基功能高分子膜螯合电极对铀酰离子的吸附量的实验方法。确定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铀酰离子吸附量的实验条件:吸收光波长670 nm,CPAⅢ标准溶液(0.001 mol.L-1)的用量3mL,测定体系的最佳pH值1.0,室温下显色时间2 min。在此实验条件下,绘制了铀的工作曲线,并得到摩尔吸光系数为ε=29 750 mol-1.L.cm-1。对比电子能谱法所测定的脱附铀前后的螯合电极表面的铀含量(脱附前后亮区铀含量分别为38.12%和6.29%,暗区铀含量都为零),得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的铀含量并不是螯合电板表面的真实铀含量,但却是脱附下来的铀的真实量,这肯定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铀的吸附量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3.
4.
以偕胺肟纤维(AOCF)为基体,与Ag+通过配位一还原法制得纳米银/偕胺肟纤维(Ag/AOCF).对催化剂进行SEM表征.以太阳光下对二甲酚橙的催化降解,考察了制备、实验条件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硝酸银浓度为4.0×10-3mol/L、配位反应时间为40min、pH-6的制备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对二甲酚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佳,当二甲酚橙溶液pH=7、太阳光光源、催化剂用量为1.6g/L时催化降解二甲酚橙,降解效率能达到99.7%,且催化剂在重复使用了8次后,其对二甲酚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仍能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海水提铀,制备了带偕胺肟基的螯合电极。以铝片作为基体材料,分别组装上KH-550和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P(AN-co-AA),形成共聚物薄膜。KH-550增强了薄膜的结合力,解决了极少数聚合物膜从基体上脱落的问题。然后再对其进行偕胺肟化,形成含偕胺肟基(海水提铀的最佳基团)的螯合电极,并用FT-IR和SEM对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3 h,盐酸羟胺浓度0.3 mmol.L-1时,反应转化率达到58.3%。  相似文献   

6.
以偕胺肟纤维(AOCF)为吸附材料,与Fe3+反应,制得偕胺肟-铁(Ⅲ)螯合纤维〔AOCF-Fe(Ⅲ)〕,继而用此纤维吸附水溶液活性黄K-6G染料,对其吸附工艺条件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pH=2.0、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饱和吸附量达593 mg/g;该吸附行为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7.
8.
巯基胺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巯基胺型树脂,并测定了它们对Au(Ⅲ)、Ag(Ⅰ)、Hg(Ⅱ)、Cu(Ⅱ)、Mn(Ⅱ)、Zn(Ⅱ)和Pb(Ⅱ)等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些树脂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中对Au(Ⅲ)的吸附容量可达1.97g金/g树脂。在Au(Ⅲ)-Cu(Ⅱ)-Zn(Ⅱ)-Mg(Ⅱ)和Ag(Ⅰ)-Cu(Ⅱ)-Zn(Ⅱ)-Pb(Ⅱ)混合溶液中,该树脂只分别吸附Au(Ⅲ)和Ag(Ⅰ),而几乎不吸附其它金属离子,显示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剂,成功制备了氨基硅烷改性介孔硅球.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制备的介孔硅球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改性后的介孔硅对重金属铅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处理,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被成功接枝到介孔硅表面;氨基功能化介孔硅溶胶吸附剂对重金属Pb2+具有选择吸附特性,且吸附量随反应原料中APTES含量的提高呈现出相应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以腈纶纤维(PAN)为原料,与羟胺溶液反应,将纤维侧链上的腈基转化为偕胺肟基(NH2-C=N-OH).然后以这种功能化的腈纶纤维为基体.经配位反应将Fe^3+螯合于纤维表面,形成偕胺肟合铁(III)吸附纤维.再以此为吸附材料,吸附废水中的分散红60#染料.通过实验摸索确定了螯合纤维吸附分散红60#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5.5,吸附时间为50min,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12.
以环硫氯丙烷分别与联苯胺、邻联甲苯胺和联大茴香胺进行缩聚反应,合成出3种巯基型含硫、氮的螯合树脂,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表征;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3种树脂对Ag+均有很好的吸附,对Hg2+有少量的吸附,对其它重金属离子Cu2+、Pb2+、Zn2+、Cd2+、Cr3+几乎不吸附,其中以联苯胺巯基型树脂对Ag+的吸附性能最好,吸附量最高达到9.13 mmol/g。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两种含二茂铁基草酰单肟:1-苯基-2-二茂铁基草酰肟(Ⅰ)和二茂铁基偶酰单肟(Ⅱ)的制备。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讨论了它们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并用X-单晶衍射法确定了(Ⅰ)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以聚乙烯亚胺(PEI)为主链,亚甲基为间隔基,侧链含介晶基团的高分子螯合树脂。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析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树脂的相变行为。螯合树脂在熔点以上呈现一种中间相态,当侧链介晶基团的取代度达到一定程度(≥88%)呈现液晶相转变,探讨了合成反应条件对取代度的影响。静态法测定了螯合树脂对Pb(Ⅱ)、Hg(Ⅱ)、Cu(Ⅱ)、Cd(Ⅱ)、Co(Ⅱ)、Zn(Ⅱ)、Mg(Ⅱ)的吸附容量,研究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螯合树脂对Hg(Ⅱ)、Pb(Ⅱ)有好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对Cd(Ⅱ)和Cu(Ⅱ)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孔沸石硅源法合成出具有微介孔复合结构的分子筛,用浸渍法将四乙烯五胺(TEPA)负载到复合分子筛上,得到一系列微/介孔复合固态胺吸附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NaOH溶液浓度、TEPA负载量、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CO_2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剂的循环吸脱附性能。结果表明:硅铝比为50的HZSM-5经2.5mol·L~(-1)的NaOH溶液处理后水热合成的微介孔分子筛,负载40%TEPA,控制吸附温度为70℃,饱和吸附量可达到4.45mmol·g~(-1),经过10次吸脱附循环,吸附量仅下降7.6%。  相似文献   

16.
经预处理的花生壳颗粒(20-60目)与环氧氯丙接枝,引入活泼氯,活泼氯被硫脲取代后,成为硫脲基螯合树脂。最佳工艺条件:(1)合成醚化颗粒,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0℃,(2)取代引入硫脲基,反应温度及时间分别90℃;(2)取代 硫脲基,2温度及时间分别为90℃和2h,在溶液PH=5.4-5.8时,螯合树脂对Ag(I)的吸附容量为100m/g。  相似文献   

17.
18.
以偕胺肟纤维为基体纤维,与三氯化钐溶液反应,生成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形貌.研究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荧光性质,结果显示:在eλx=300 nm激发波长下,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在475 nm处出现荧光发射峰,且随配合物纤维中钐含量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对不同钐含量的配合物纤维样本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与原纤维(PAN)、偕胺肟纤维进行了比较.找出了荧光强度强、力学性能好的钐含量配合物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荧光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海带干粉为吸附剂,研究了海带吸附Hg^2+的性能.结果表明:海带对Hg^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是不依赖温度的快速过程;吸附率与海带粉细度有关,海带粉越细吸附率越高;pH值在4~7时能保持较高的吸附率;海带投入量一定时,吸附率与起始Hg^2+浓度相关,Hg^2+浓度在25~250 mg/L时,吸附率随起始浓度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新型大孔硅基复合树脂对铂族金属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液中选择性分离铂族金属,采用萃取剂Crea(N’,N’-di-n-hexylthiodiglycolamide)和trioctylamine(TODGA)组成协同萃取体系,将其固定到大孔硅基-高分子载体(Si O2)中,合成一种新型大孔硅基复合吸附树脂(Crea+TODGA)/Si O2-P用于柱色谱法分离富集其中的钯(Pd)、钌(Ru)和铑(Rh).通过静态吸附试验,重点研究硝酸浓度对铂族金属在树脂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硝酸在0.1~5.0 mol/L浓度下,三种树脂对Pd(Ⅱ)均有非常强的吸附亲和力,能吸附水相中全部Pd(Ⅱ)离子;对Ru(Ⅲ)有吸附能力,但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3.0 mol/L硝酸浓度中对Rh(Ⅲ)的吸附能力较弱;在低硝酸浓度下对铼Re(Ⅶ )有着强吸附,但吸附能力随着酸度的增加而急剧降低.与另两种同类树脂相比较,(Crea+TODGA)/Si O2-P对三种铂族金属的吸附亲和力有着显著的差异,证实使用该树脂柱色谱法单步分离三种元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