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悬浮泥沙反射光谱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韩震  恽才兴  蒋雪中 《水利学报》2003,34(12):0118-0122
作者对水槽中的不同浓度含沙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同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在参考了国内外公认的Ⅱ类水体悬浮泥沙反演模式的基础上,选用了泥沙遥感参数,建立了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分析统计相关模式。该模式已成功地应用在神舟三号CMODIS影像的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反演中。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深水航道海域悬浮泥沙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和维护的核心问题为泥沙问题。对长江口深水航道 7 个浮标所在海域进行了不同浓度含沙水体的反射光谱测量,并且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水文、泥沙、波浪自动遥测系统”遥测数据和野外现场取样数据,对其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海域悬浮泥沙的敏感波段在 730 ~ 930 nm 之间,并且 731 nm 附近的一阶微分与悬浮泥沙浓度相关性较好。在对其光谱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悬浮泥沙光谱反射率、光谱反射率均值和反射率一阶微分的指数反演模型和二次反演模型,结果显示 900 nm 波长的指数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定量反演出悬浮泥沙浓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黄河口附近海域水体悬浮泥沙浓度及光谱信息同步测量数据,设计了使用MODIS Band1波段反射率进行悬浮泥沙浓度定量反演的模型.以MODIS产品MOD09GQ陆地反射率数据为数据源,进行了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悬浮泥沙浓度反演,获得了2009年夏季黄河入海口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图,结果表明:悬浮泥沙浓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由岸向海逐渐降低,但在黄河入海口南北两侧浓度梯度表现出较大差异;浓度大于300 mg/L的悬浮泥沙主要分布在清水沟流路以南的莱州湾西岸,而黄河清8汊以北区域仅在特定潮流及天气情况下在河口以外区域有较宽分布;浓度为10 ~ 300mg/L的中、低浓度悬浮泥沙主要分布在入海口南侧莱州湾中部海域、高浓度悬浮泥沙分布区以外;浓度小于10 mg/L的极低浓度悬浮泥沙主要分布在上述区域之外远离岸线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悬浮泥沙遥感信息处理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遥感悬浮泥沙定量模式的研究为应用卫星数据定量监测河口泥沙运移、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用实测数据对一些常用模式进行了精度比较,选择了适合于长江口水域的对数定量模式,同时,将卫星数据输入数字图像计算机系统,根据对数定量模式,计算、处理、转化卫星数据成悬沙分布状况图。进而定量分析长江口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悬沙浓度、扩散方向、扩散范围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杭州湾泥沙质地特性、粒径分布选择适用的、精度较高的悬浮泥沙遥感定量经验模式.布置Landsat-TM数据的同步泥沙取样,由同步资料选择最佳波段、确定参数,并配合使用多时相NOAA-AVHRR数据,经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不同潮情下的泥沙分布,进而分析杭州湾泥沙随潮流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悬浮泥沙沿程淤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维升 《泥沙研究》2005,109(4):48-54
研究床沙不起悬但存在紊动条件下的悬浮泥沙沿程淤积,这种淤积常发生在水库、沉沙池等较深水体中。研究发现试验水槽中悬浮泥沙淤积依沿程可划分为三个区段:射流区、悬沙超饱和区、悬沙缓淤区,三个区段的悬沙浓度剖面与淤积量沿程变化有显著不同,在分析沿程淤积公式时应采用悬沙超饱和区的试验数据。本文从理论与试验资料角度,详细讨论悬沙沿程淤积的公式,并建议采用JobsonandSayre(1970)提出的公式计算悬浮泥沙沿程淤积。  相似文献   

7.
将辽东湾北部浅海海域划分为12个区,对各区悬沙浓度进行了定量计算,进而分析了悬沙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影响悬沙高值区出现的因素和辽东湾北部海域悬沙的输移方向.结果表明:风速对于海域整体悬沙浓度和浑水区出现的范围有明显影响;辽东湾北部海域悬浮泥沙浓度高值区的出现与风向和潮流的方向有关,而与风速关系不大;近岸地区,涨潮表层平均悬沙浓度明显比落潮时大,5~10m的深水区,落潮表层平均悬沙浓度明显高于涨潮;涨潮悬沙输移主要表现为SW-NE方向,落潮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泥沙扬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泥沙扬动临界状态的受力情况,以及颗粒间粘结力对极细颗粒泥沙扬动的影响。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建立了泥沙扬动模式,导得适用于各种不同粒径的泥沙扬动流速计算式,并由试验资料确定扬动流速计算式中的参数。所得的计算曲线与前人实测点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水沙流中的泥沙悬浮(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用于研究含沙水流中悬浮颗粒垂向浓度分布的理论已有很多。连续性假设虽然被证明在描述流体运动时非常成功,但却不足以描述含沙水流中的离散固体颗粒运动。随机模型能用于研究流动中单个颗粒的运动,但很难解释固体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对各种传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对已有的典型颗粒浓度分布的一般性解释进行了讨论,并据此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用于研究含沙水流中悬浮颗粒垂向浓度分布的理论已有很多。连续性假设虽然被证明在描述流体运动时非常成功,但却不足以描述含沙水流中的离散固体颗粒运动。随机模型能用于研究流动中单个颗粒的运动,但很难解释固体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对各种传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对已有的典型颗粒浓度分布的一般性解释进行了讨论,并据此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弯道悬沙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研究弯道悬沙水流的水力特征和泥沙特征变化以及弯道半径对其影响。试验表明,弯道悬沙水流水面横比降与清水相比略有差异,悬沙水流较清水时弯道水面横比降小,弯道半径越大,差异越小。水流入弯道后,水流流速、水流含沙量以及悬沙粒径均进行了重分布。弯道凹凸岸最大流速调整位置随弯道半径的减小而下移。弯道内凸岸含沙量逐渐增加,悬沙粒径也逐渐增粗,在弯道末端断面,凸岸含沙量与凹岸含沙量比值达到最大值,相应凸岸悬沙中值粒径与凹岸悬沙中值粒径比值也达到最大。弯道半径不同,泥沙在横向调整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基于水沙两相紊流的数值模型对波浪作用下的悬移质泥沙运动进行研究。基本方程中将水相和颗粒相通过相间作用力进行耦合,合理地考虑了相间相对运动的影响。数值计算方法为有限体积法,对流项处理利用了三阶精度的QUICK格式,离散方程组求解采用的是TDMA迭代方法。计算得到的悬移质泥沙垂线时均计算值与不同尺度的水槽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表明数学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对于低浓度水沙两相问题是合理的。该研究还探讨了悬沙浓度、泥沙沉降速度以及各种相间作用力随时间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伍希  张小峰 《人民长江》2019,50(4):111-116
水文测验中对水质方面浓度数据的观测时间间隔一般都比较长,对其年通量进行计算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对悬移质泥沙一般都有比较密集的观测数据。以长系列悬移质泥沙数据为基础,按不同的时间间隔选出数据,用目前常用的6种估算方法计算得到通量;然后从算法的无偏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对各方法的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B两种算法存在显著误差,估算值较真实值小;当采样效率高,测站流域面积较大时,C,D,E,F方法的系统误差几乎为0;各方法的估算结果与采样周期控制流域面积关系显著。所得结论对评估水质方面有关通量计算方法的精度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中提出了推算辽西河流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与实测值的比较,对模型精度作了检验.本模型可用于自然地理条件类似的地区,并可用来评价流域治理的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排沙漏斗悬移质泥沙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柏青  戎贵文 《水利学报》2017,48(8):986-992
排沙漏斗是一种利用立轴旋涡实现水沙分离的二级排沙设施。为了探明排沙漏斗悬移质泥沙运动特征和排沙机理,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模拟了排沙漏斗水气沙三相流动,其中水相和气相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VOF方法描述,悬移质泥沙用颗粒轨道模型描述。通过对计算的悬移质含沙量垂向分布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在漏斗室外侧区域含沙量分布整体上较均匀,在漏斗室内侧区域的近底部存在一个明显的高浓度带。作者认为,上述排沙漏斗悬移质泥沙含沙量分布特征主要是由排沙漏斗内的二次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波浪作用下涡动沙纹床面的悬沙运动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者建立了波浪作用下的立面二维水沙数值模 型,并对涡动沙纹床面的悬沙运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悬沙颗粒的沉降速度较小时,其运 动受到涡动力特性的影响比较显著。而且在沙纹波峰断面和沙纹波谷断面,半个周期里都可 以观察到两个悬沙分布的峰值,主要是由于流动分离形成分离涡,涡运动携带泥沙颗粒而出 现峰值。计算成果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涡动结构对悬沙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波-流-泥沙变坡水槽,进行系列二维均匀流平衡输沙情况下悬沙扩散特性研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水流情况下的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确定悬沙垂向扩散系数及它的垂向分布.所得结果表明悬沙垂向扩散系数与水流扩散系数成正比,其比例系数正比例于摩阻流速;悬沙扩散系数的垂向分布可用抛物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槽实验对破碎波作用下驴驹河粉沙和黄骅粉沙悬沙浓度的沿程分布和垂向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中发现:在波浪破碎前近底有高浓度含沙水体层,而在波浪破碎后高浓度含沙水体层消失;断面平均悬沙浓度在破碎点附近达到最大,在破碎点前,断面平均悬沙浓度沿程增大,而在破碎点后,断面平均悬沙浓度沿程减小;在波浪破碎前附近,上层水体紊动较强,从而悬起比平坡情况下更多的泥沙,使悬沙浓度不但在下层水体高,而且在上层水体也较高,因此在计算泥沙输移时,应对此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