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晓波  李博  王飞  池涌  严建华 《节能》2011,(10):15-18
结合上海市竹园污泥处理工程,根据竹园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的设计方案,研究了污泥干化焚烧系统的能量平衡模型。根据所建立模型的计算结果,上海竹园污泥处理工程焚烧系统可产生47×106kJ的能量,而干化机所需的能量约为57.2×106kJ,焚烧系统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提供污泥干化系统所需的全部能量。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污泥处理的紧迫性和复杂性,结合工程的经济性原则,重点介绍了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泥的系统方案——污泥干化焚烧.该系统采用空心桨叶污泥干燥机对污泥进行干燥、循环流化床炉对污泥进行焚烧,再利用余热锅炉吸收烟气热能产生蒸汽用于污泥干燥机对污泥进行干燥,实现了整个废弃物能源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系统整体的运行费用.经过处理后的污...  相似文献   

3.
湿污泥循环流化床干化焚烧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处理污泥并回收热量,提出湿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在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对湿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进行验证性试验.利用循环流化床焚烧产生的热灰在外置式流化床干化器内对湿污泥先进行干化,再送回炉膛燃烧,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湿污泥给料速率、循环热灰调节阀开度和辅助给煤量可以实现焚烧炉内温度和干化器内料层温度的运行稳定,干化后污泥颗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水分在20%左右,焚烧后烟气排放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以苏州市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余热进行污泥干化实验,对污泥的热值特性、干化及含水率变化特性、焚烧温度、灰渣重金属浸出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土地利用以及污泥农用的相关标准,不能将其直接农用;污泥干化过程中随着污泥含水率逐渐下降,干化速率先平稳上升,再快速下降,然后略...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污泥在燃煤机组的耦合焚烧发电工艺,以某50MW热电联产燃煤机组耦合污泥焚烧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污泥泥质特性分析以及干化焚烧实验。根据实验所得的原始排放数据分析,利用电厂现有烟气处理系统可以确保耦合焚烧污泥后烟气达标排放。采用间接污泥干化方式,并充分考虑污泥进厂、输送、贮存和干化各流程的污染物控制措施,可以防止臭气外溢。依托50 MW燃煤机组已有的锅炉及烟气净化处理设备耦合处置污泥,污泥规模200 t/d。将含水率75%的入厂污泥干化至含水率40%左右后入炉掺烧,单台锅炉入炉污泥占总锅炉燃料质量的4.63%,根据焚烧系统影响分析,污泥掺烧对原有燃煤锅炉运行影响小,同时充分利用燃煤机组已有设备,可以大幅缩短建设周期。  相似文献   

6.
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项目,是国内第一套利用干化与焚烧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污水处理厂脱水机出来的活性污泥的项目,介绍该项日污泥干化及焚烧净化系统的调试内容.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有效的城市生活污水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途径,以杭州市6个典型净水厂产生的市政污泥样品为原料,进行基本理化特性分析,并对国内典型的污泥干化设备进行比选,推进污泥干化焚烧技术路线实施.首先,对污泥样品进行工业、元素、热值、重金属含量、pH值和主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热重红外等方法对干化污泥的燃烧特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污泥调质机械压滤深度脱水后入炉焚烧的污泥处置工艺,与现有几种污泥处置工艺能耗比较表明深度脱水污泥干化工艺能耗低、系统简单,同时结合该工艺的实际运行情况,详细总结了深度脱水前后污泥成分和形状的变化,最后对深度脱水后污泥循环流化床焚烧系统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为同类湿污泥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污泥独立干化焚烧项目为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中不同污泥外热(干化机)及内热(焚烧炉内干化)的比例进行热平衡计算,并结合安全、物料输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系统外部所需蒸汽量随热干化机污泥出口含水率升高而降低.提高热干化机出口污泥含水率,有助于污泥独立干化项目节省蒸汽,但同时需要考虑焚烧炉入炉污泥允许最高含水率及污泥输送粘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彦 《节能与环保》2022,(12):72-73
由于湿污泥热值较低无法直接作为燃料,需要进行干化处理后才可与其他燃料掺烧或者单独焚烧用于发电等。而干化后的污泥虽表面干燥、流散性较好,但吸潮后粘性较大,且会散发臭味,因此对干化污泥输送方案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对采用全封闭刮板输送机、螺旋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等输送设备的高落差长距离大出力干化污泥输送方案,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对比研究得出:在场地空间有限制的情况下,综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及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可选择MS水平型埋刮板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输送方案;考虑到人工成本及初期投资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选择MC垂直型和MS水平型埋刮板输送机输送方案,可同时兼顾技术性、经济性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协同处置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电厂300 MW燃煤锅炉污泥干化焚烧处置工程,对污泥干化系统及污泥掺烧对煤粉炉的影响展开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污泥干化系统的物料能量平衡计算得出圆盘式污泥干化机的热效率为74.96%,重点分析了污泥干化系统各部分的能耗情况;通过对比掺入污泥后混合燃料和设计煤种的各组分特性,分析了污泥掺烧对原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掺烧比例低于3%时,对煤粉炉的实际运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污泥处理处置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诞生了多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其中利用电厂烟气余热将污泥干化后与电厂配煤焚烧相结合是比较经济且简单易行的技术路线。本文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太阳能进行市政污泥干化处理和生物能源回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颖 《太阳能》2010,(4):29-32
通过太阳能干化处理,使原来20%~30%DS脱水污泥的体积或重量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后处理费用。处理工艺为:将市政污泥放置在暖房内,然后通过污泥翻抛机进行全自动翻泥运输。输出的产品是无臭味颗粒干泥,既可作为农肥施用,也可作为生物能源物质进行焚烧。太阳能干化处理只需少量辅助电能,操作费用极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华东某电厂200t/d污泥干化耦合燃煤发电项目,通过合理布置臭气收集点位,采用管道将臭气集中抽送至电厂的锅炉对臭气进行焚烧降解,有效地对全过程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保证了污泥处理区内及周边环境卫生良好无臭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问题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污泥的燃料化利用是世界的共识。由于污泥的挥发分含量高、固定碳含量低,污泥难以直接稳定地焚烧,且污泥中淀粉类糊化和蛋白质类变性能够促进氢键和架桥作用,充分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制备成型燃料是目前污泥燃料化的新兴方式。本文详细阐述了现有的污泥成型技术,包括污泥干化成型、半干化成型和湿式成型技术等,重点阐明了其各自的优缺点,指出污泥干化成型是未来污泥成型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某公司现有焚烧2000t/日污泥(80%含水率)设计能力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但污泥干化车间因设备老化严重,只能处理650t/日污泥(80%含水率),现阶段存在干泥不足的情况,经了解,某环保公司现具备污泥深度脱水工程化应用技术,可将含水率80%左右的污泥经深度脱水后降低到50%左右。为更好地解决某公司污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介绍两家公司合作进行污泥深度脱水试烧,探索污泥脱水—焚烧技术路线,提高污水厂和印染企业的污泥处置量。  相似文献   

17.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文中介绍了污泥经干化后用于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的工艺技术特点、节能减排效果等,该项目的投运,对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生态文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动力工程学报》2016,(11):934-940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污泥半干化焚烧和掺烧发电2种工艺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了不同工艺下4种污泥的能量利用情况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半干化焚烧时,4种污泥的干基热值低于11.5MJ/kg时均需补燃辅助燃料,且随着污泥热值的降低,补燃量显著增加;重金属含量高的污泥易造成大气污染,灰渣也难满足利用要求.污泥掺烧发电时,掺烧热值高的污泥对发电效率有利;对于同种污泥,随着污泥能量份额降低,发电效率提高,且污泥能量份额较低时,重金属含量高的污泥也能满足环保要求,适宜的污泥能量份额建议为5%~8%.当污泥热值低、重金属含量高时,建议采用掺烧发电工艺,反之采用半干化焚烧工艺.  相似文献   

19.
对嘉兴电厂污泥干化协同焚烧项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运行测试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对干化协同焚烧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探索,为今后同类型技术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上海石洞口干化污泥焚烧炉的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污泥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处理污泥的方法很多,根据上海市石洞口污水污泥干化焚烧炉的调试结果,认为污泥焚烧是一种可靠、可行的处理方式,能实现污泥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