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PMR型聚酰亚胺预聚物溶液和三维碳纤维机织物预制件制作了三维机织物增强PMR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通过对制备的PMR型聚酰亚胺预聚物的红外特征光谱(FT-IR)的分析和熔融流变性能的测试,设计优化了一种"两步浸渍热压法"制作三维机织物增强PMR型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PMR-15及PMR概念,PMR聚酰亚胺在热稳定性、工艺性、降低毒性及增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工艺参数对纤维增强PMR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和性能的影响.用超声波C扫描和显微照相分析法检查了复合材料的孔隙含量.说明了每组工艺参数的工艺特性及其对复合材料在室温和316℃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超声电机用磁场诱导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通过在短切碳纤维表面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然后在聚酰胺酸原位合成中进行分散,在外磁场作用下碳纤维发生有序排列,再利用热亚胺化制成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本产品的  相似文献   

5.
6.
7.
杨培娟  黄健 《塑料》2014,(3):85-88
首次提出以玄武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通过热模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通过考察成型工艺对冲击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成型工艺参数,即模压温度在360℃、压力在20 MPa、保压时间在30 min。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纤维含量对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玄武岩纤维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不断增大,但断裂伸长率下降,弯曲强度随着玄武岩用量增加而增大,表明复合材料刚性得到增强。考察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发现复合材料阻燃性能达到V0级,而且极限氧指数随着纤维用量增加,稍微增大,表明阻燃性能有一定提高。为汽车用摩擦材料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第2代聚酰亚胺(Polyim ide-Ⅱ,PI-Ⅱ)为基体,采用纤维缠绕成型工艺制作了T700/PI-Ⅱ(碳纤维/Polyim ide-Ⅱ)、S2/PI-Ⅱ(高强玻璃纤维/Polyim ide-Ⅱ)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缠绕成型PI-Ⅱ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耐热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T700/PI-Ⅱ以及S2/PI-Ⅱ复合材料的剪切断口形貌,用于分析PI-Ⅱ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TG/DTA 6300热分析仪测定T700/PI-Ⅱ以及S2/PI-Ⅱ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用于研究T700/PI-Ⅱ以及S2/PI-Ⅱ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本文研究也包括S2/PI-Ⅱ复合材料在300℃高温的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研究结果表明:T700/PI-Ⅱ复合材料在空气氛围中的起始热分解温度(TID)为549℃,S2/PI-Ⅱ复合材料为542℃。S2/PI-Ⅱ复合材料在300℃高温的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为72%。  相似文献   

9.
选择聚酰亚胺纤维和环氧树脂,采用热熔法制备出了聚酰亚胺/环氧结构透波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吸湿率、力学性能、介电性能、湿热老化性能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聚酰亚胺/环氧结构透波复合材料的结构透波性能和耐湿热环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纤维中刚性共轭结构赋予了聚酰亚胺纤维复合材料良好的透波性能和耐湿热性能,但是与石英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相比,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结构透波复合材料仍存在着压缩强度、弯曲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低、吸湿率高的问题;力学性能破坏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聚酰亚胺纤维同时存在有机纤维的吸湿、压缩强度低、纤维/树脂界面结合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合成纤维工业》2017,(4):28-31
采用水解法回收4,4'-二氨基二苯醚-均苯四甲酸二酐(ODA-PMDA)型聚酰亚胺(PI)纤维,探讨了氢氧化钠(NaOH)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ODA收率的影响以及冷却温度对PMDA收率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水解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NaOH超纯水溶液质量分数30%,PI纤维分3次加入到NaOH超纯水溶液中,加入比例依次为50%,30%,20%,反应时间分别为2,2,4 h,回收的ODA收率为99.3%;将反应滤液酸化,蒸馏出多余的溶剂后冷却至0~5℃,再将分离出的均苯四甲酸升华回收得PMDA,收率为98.6%;FTIR及~1H-NMR分析表明PI纤维水解回收得到的ODA和PMMA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1.
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预浸渍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预浸渍技术。  相似文献   

1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汝光 《玻璃钢》1997,(4):28-37
<正> 1 概述只有认识材料才能用好材料,进而发展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与传统常规材料完全不同的一类新型材料,它细观上非匀质,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结构物。因此认识材粒的问题就更加重要。因为复合材料是个结构物,它具有很大的设计自由度,它可以达到的性能范围几乎是无限的。如它可设计成具有轻质高强、防腐、绝缘、导电、保温、透波、吸波、透光、耐磨等等性能,甚至可以设计出具有"头脑"、  相似文献   

1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汝光 《玻璃钢》1998,(2):36-41
<正> 5 复合材料单层板的强度准则一般所说的复合材料强度准则,就是指复合材料单层板的强度准则。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可以根据单层板的强度准则和层板的具体铺设方式进行计算预测。前节介绍的复合材料单层板的强度,都是单向应力下的材料强度,如单纯拉伸应力作用下的拉伸强度,单纯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剪切强度……等等。而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情况下材料同时受到多向应力的作用,例如同时受到纵向应力σ_1和横向应力σ_2的作用,或是同时受到纵向应力σ_1和剪切应力τ_(12)的作用……等等,此时如何判定材料的失效应力或称多向应力状态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述了关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结构阻尼的研究现状,特别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结构阻尼的研究现状.首先叙述了复合材料的阻尼机理和适宜的阻尼分析方法学,而后提出了关于阻尼的研究包括宏观力学、微观力学、粘弹性研究方法、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阻尼模型、阻尼与破坏模型,某些重要工作涉及到已经改进了的厚的层压制品结构阻尼模型,对层压制品阻尼的改进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阻尼的优化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张汝光 《玻璃钢》1998,(3):41-48
<正> 6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6.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对某些产品如各类叶片、交通工具、运动器材等等,材料的疲劳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由于疲劳破坏引起飞机坠毁是众所周知的。复合材料具有比金属好得多的疲劳性能(图6—1)。金属中疲劳损伤的扩展往往比较迅速,破坏非常突然,而复合材料从产生疲劳损伤到发生疲劳破坏,往往要经历一段相对较长的损伤积累过程,可以先被察觉,不发生突发性破坏(图6—2);金属对缺口、开孔等应力集中比较敏感,而复合材料则要迟钝得多;复合材料内阻尼较  相似文献   

16.
竹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瑞  王春红  赵思  仝海江  刘丽妍  于飞 《塑料》2006,35(4):38-41
竹原纤维与低熔点聚酯纤维及聚丙烯纤维的混合纤维集合体加工成非织造物,再经热压成型后,制成竹原纤维增强聚酯、聚丙烯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板材,并与竹原/亚麻纤维增强聚酯、聚丙烯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性能对比,进一步探讨这种复合材料板材的最佳制作工艺。鉴于这种材料可以被用于汽车和建筑等领域,通过对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的模糊综合评判,选出性能最优的复合材料为竹原纤维/LMPET(40/60),在模压温度、时间、压力分别为165℃,30min和30MPa的条件下,所压制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为136MPa,横向为87·58MPa;纵向弯曲强度为534MPa,横向为470MPa。  相似文献   

17.
交联型聚酰亚胺是国外六十年代末发展的聚酰亚胺新品种,国外牌号为P13N。用它制成的层压制品具有长时间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也很高。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于74年开始研制,我厂于同年年底开始试用,先后成型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称GFRP)和碳纤维增强塑料(简称CFRP)。  相似文献   

18.
纤维增强摩擦复合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摩擦材料中增强纤维的选用进行了综述。探控讨了钢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在摩擦材料中应用的优缺点及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怎样优化纤维增强摩擦材料,并指出高性能纤维增强摩擦材料必然会替代石棉基摩擦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山东省高密县水泥厂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这种产品是八十年代最新研制,并在欧洲、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得到大规模应用的新型建材.该材料以高强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以水泥及各种无机混合材料做为基材,具有轻质、高强、抗  相似文献   

2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汝光 《玻璃钢》1998,(1):35-47
<正> 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层板的强度由于复合材料可以选用各种不同性能的组分材料和多种多样增强材料的细观结构形式,复合材料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机理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并且得出相差很大的强度结果。因此,复合材料强度的理论预测,要比弹性常数的预测困难和复杂,其结果的精确程度不如弹性常数的预测。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定性地揭示其破坏机理,揭示组分性能和细观结构对其破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