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罗丹明6G和4-溴-1,8-萘二甲酸酐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荧光分子探针R6G-NA,通过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和质谱M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及可见光光谱测定,对荧光探针R6G-NA的识别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探针R6G-NA在乙醇-水溶液(p H=7)体系中,与Hg2+作用具有明显的荧光增强响应,在波长550 nm,Hg2+浓度小于90μmol/L的条件下,荧光强度与Hg2+浓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可用于检测水溶性体系中微量Hg2+;在R6G-NA的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加入Hg2+,溶液色度的变化可用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进行了其他阳离子共存下的竞争试验以及对Hg2+的可逆性试验,结果表明探针R6G-NA对Hg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柠檬酸和尿素为碳源制备了碳纳米点(CD),进一步以N,N-二甲基乙二胺为表面修饰剂,制备了改性的碳纳米点(DA-CD),并通过红外光谱对DA-CD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CD和DA-CD的吸收和荧光光谱、荧光寿命,以及p H值对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溶液中,DA-CD在330 nm和420 nm有两个吸收峰;发射波长为470 nm,平均荧光寿命为10.20 ns。随着溶液p H值由酸性向碱性变化,DA-CD的两个吸收峰的强度的比值(A330/A420)呈现非线性增大;CD的吸收光谱变化趋势与之相似,但变化幅度更大。溶液p H值由1.6增加至7.0,DA-CD在470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进一步增大溶液p H值,其荧光强度线性减弱。而对于CD,随p H值的增大,其最大发射波长从520 nm蓝移到470 nm。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对碳纳米点的相互作用进行实验设计,并获得碳纳米点荧光发射增强方面的相关结果。近年来,荧光碳纳米材料因其优良的水溶性、耐腐蚀性、低毒性、容易制造及低的光漂白等特性而备受关注。荧光碳纳米点尺寸为几个纳米,除了可以用于多色发光成像、葡萄糖检测、纳米TiO 2太阳能电池、Hg2+无标检测、水介质和活细胞内硫化氢及p H值定量测定等,还可用作温度监测。纳米碳点的发光机制探索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激发、尺寸,和p H值依赖和非依赖的荧光激发特性在碳纳米点中已经有相关的报道,少量的研究者对碳纳米点与金属、玻璃、滤纸等不同基质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以橙汁和乙二胺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好、荧光性能稳定的碳点。在碳点溶液中加入Hg2+后其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发生猝灭现象,根据这种现象,建立了一种有效地测定水溶液中Hg2+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为10的PBS缓冲溶液中,以360nm为激发波长,449nm为发射波长测定体系的荧光强度,当Hg2+浓度在4~32μmol/L时,碳点的荧光猝灭程度与Hg2+浓度表现出良好的线性。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准确度和选择性高。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3个含有吡嗪基团的荧光探针分子和喹啉基团的荧光探针分子,其结构通过红外(FT-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表征,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目标探针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Cd2+使401 nm处荧光蓝移了20 nm;Co2+、Hg2+、Pb2+、Zn2+使357 nm处荧光分别红移了20、50、1401、40 nm;Cd2+、Hg2+使349 nm处荧光分别红移了707、5 nm。  相似文献   

6.
应用"一锅法"合成谷胱甘肽修饰的Cd Te量子点。利用荧光分析法检测量子点溶液中的Hg2+含量,分析得到含有不同浓度Hg2+的谷胱甘肽修饰量子点体系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一研究建立了一种利用量子点荧光特性对Hg2+进行测定的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丁宝辰  仲慧 《精细化工》2014,31(6):695-698,748
设计合成了含噻唑和腙结构的香豆素类钴离子荧光探针分子CCo,其结构用1HNMR和13CNMR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光谱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拟合计算研究。CCo在常见金属离子(Cd2+、Co2+、Na+、Mn2+、Fe3+、Pb2+、Hg2+、Cu2+、Zn2+、Cu+、K+、Mg2+、Ag+、Ni2+、Cr3+)中能够选择性地识别Co2+。滴加Co2+后探针吸收光谱红移60 nm,荧光光谱蓝移75 nm。探针分子溶液在三电极系统及四丁基高氯酸胺作电解质下能用于Hg2+的检测。通过拟合计算进一步验证了探针吸收光谱峰值与实验值一致。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含有双喹啉荧光团的希夫碱型荧光探针DQS并表征了其结构。在CH3CH2OH/H2O(1/1,v/v,HEPES 20 m M,p H=7.4)溶液中,DQS对Cd2+具有快速选择性识别作用,Cd2+可引起DQS在483 nm处的荧光发射发生猝灭,其它金属离子不能引起明显的光谱变化。DQS与Cd2+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4.3×104 L/mol,DQS对Cd2+的检测限可达6.7×10-6 M。  相似文献   

9.
以己二胺为表面修饰剂,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碳点与大黄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大黄素在p H 8.8的PBS缓冲溶液中对合成碳点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大黄素的方法。此方法中减弱的荧光强度与大黄素浓度在1.352~21.63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906 9 mg/L。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抗坏血酸为前驱体,一锅煮、绿色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并考察了合成时间、合成温度对碳量子点发光效率的影响以及碳量子点对不同pH缓冲溶液和常见离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90℃时加热5 h时该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最强,不同的pH缓冲溶液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较强,Pb2+、Cr~(3+)、Hg2+、NO2-离子对碳量子点的发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