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树生 《四川建材》2011,37(3):112-113
用直升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混凝土拌和物是通过导管下口,进入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作为隔水层)下面,顶托着首批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或水上升。为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应尽量缩短灌注时间,坚持连续作业,使灌注工作在首批混凝土初凝以前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2.
在灌注桩(连续墙)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槽)或以导管法在水中浇筑混凝土时,应进行以下两项计算。一、开导管首批混凝土用量计算水中灌注混凝土开导管时,漏斗和贮料斗内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混凝土,以保证能完全排除导管内的水或泥浆,并使导管出口埋于至少0.8m深的流态混凝土中。开导管首批混凝土用量按下式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钻孔灌注桩因首批混凝土灌注量不足而导致水或泥浆进入导管,影响灌注桩的质量,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公式计算的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应乘以扩孔系数。  相似文献   

4.
张洛晨  刘新 《山西建筑》2009,35(20):82-83
结合工程实践,探讨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提出了灌注首批混凝土时的操作注意事项,分析了导管堵塞的原因,阐述了具体的预防方法,以预防水下混凝土灌注中质量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针对钢筋笼上浮影响桩身质量,分析上浮原因,应用上浮数学模型,结合工程先试灌首批几根桩,确定阻力系数,找出导管埋深与混凝土上返速度关系并绘出曲线,确定正常与危险区域。(1)影响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因素①混凝土灌注速度。混凝土的灌注速度愈快,产生的浮力愈大;灌注速度愈慢,产生的浮力愈小。②导管埋深的不同。导管底口至钢筋笼下端的距离愈远,浮力愈小;距离愈近,浮力愈大。③掺加缓凝剂及混凝土的坍落度的不同。掺加缓凝型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工作度,增大坍落度和更好的和易性。(2)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中的受力分析①混…  相似文献   

6.
毛家宽 《建材与装饰》2009,(10):195-196
钻孔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认真观察孔口泥浆上翻情况,发现混凝土灌注后孔中泥浆不翻出,应及时活动导管或提导管,使泥浆能翻出孔口,正常后继续灌注混凝土,严防发生堵管事故。  相似文献   

7.
刘珂  薄向国 《山西建筑》2005,31(10):62-63
介绍了桩基工程采用活门法灌注首批混凝土成桩的方法,进行了灌注前的技术准备和灌注过程的研究,达到了有效排净孔底沉渣和导管内的泥浆效果,解决了其他灌注方法造成的卡塞、堵管等引起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卫国 《施工技术》2001,30(9):21-21
灌注桩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常遇到混凝土导管堵管事故 ,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 ,就有可能使灌注作业中断 ,致使产生桩身缺陷 ,甚至产生断桩的严重质量事故。所谓堵管 ,是指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混凝土在导管内出不去 ,轻者可加大料斗 ,增加混凝土方量进行冲堵 ,或上下串动导管或用钢管、硬棒振捣疏通后继续灌注 ,重者则需提出导管进行清理 ,重新下入导管 ,进行“二次剪球” ,再继续灌注。然而 ,由于提出导管后 ,混凝土浆面与桩孔内泥浆因无导管隔离而掺和在一起 ,因此 ,提出导管清理及重新下入导管进行“二次剪球”孔内接桩 ,在技…  相似文献   

9.
毕鑫 《山西建筑》2011,37(21):61-62
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和个人经验,阐述了水下灌注桩的施工原理,详细介绍了首批混凝土灌注,后续混凝土灌注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以期促进水下灌注桩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导管法灌桩时,待第一车混凝土灌注正常后,接着连续灌注混凝土,不得中途停顿。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层上升的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上端导管。  相似文献   

11.
依托北京地铁8号线永定门外站深基坑工程,介绍了导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在深基坑封底工程中的应用。基于颗粒流理论和细观力学理论,将土体微细观结构与宏观行为联系起来,采用PFC数值软件建立了水下混凝土灌注模型,实现了砂卵石地层单导管、多导管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的可视化,得到各时段的灌注情况及最终封底结果。对比同位置实测厚度曲线,得到最大误差0.3 m,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影响深基坑水下混凝土灌注厚度的敏感性因素(导管布置形式、地下水位高度)。结果表明: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数值仿真技术适用于模拟导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 导管布置稀疏,颗粒无法相互作用,容易出现“堆积”和“凹陷”现象,平均灌注厚度不足3 m; 参考单导管水下混凝土3 m的扩散半径,适当加密导管,可保证封底厚度; 地下水位越高,厚度起伏越大,水位越低,灌注厚度越均匀; 工程允许范围内,适当加密导管可保证混凝土封底厚度; 采取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可保证封底平整度。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国内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施工通常采用导管法进行施工。其原理是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将混凝土拌和物通过密封连接的钢管(或强度较高的硬质非金属管)入口,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或水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导管法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南阳市西峡县重阳水库大桥的桩基实际施工情况及工程经验,叙述了导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中有关导管施工技术的要点,总结了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操作控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扬 《山西建筑》2009,35(35):105-106
对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原理进行了分析,从确保导管埋深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导管外围附加焊接一个锥形防沉降沿帽的方法,与有关规范施工进行了对比研究,解决了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难于控制导管埋深、易于断桩的问题,从而保证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相似文献   

15.
秦志华 《山西建筑》2009,35(25):140-141
介绍了正常情况下混凝土桩的灌注过程,如何进行计算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并提出了如何解决混凝土桩灌注堵管问题,论述了特殊地质条件下超灌量大的混凝土桩的灌注过程和方法,从而保证混凝土桩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钻孔灌注桩进行水下灌注时,须在导管中设置隔水栓,以确保灌注的混凝土能将孔底沉淤冲击泛起,并不致使泥水与混凝土混合而降低混凝土标号,因此设置隔水栓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韩昆  王静 《山西建筑》2009,35(16):139-140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垂直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原理,就垂直导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及混凝土试块的制作与留置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安全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8.
白智杰 《山西建筑》2001,27(5):63-64
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常见的卡管、导管拔断和无混凝土包管等事故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卡管的补救措施,导管拔断和无混凝土包管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事故产生的施工措施,并指出混凝土的配制与灌注时应注意的事项,达到减少灌注水下混凝土常见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淑芳 《山西建筑》2002,28(3):18-19
应用混凝土灌注时描绘的灌注曲线判断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导管是否堵塞、混凝土的每米灌注量是否足够、掌握桩径的实际变化,对灌注桩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质量监控,指出如发现质量问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建筑技术》1990,17(6):37-39,28
在各种地下基础工程施工中,灌注水下(或泥浆液下)混凝土常用的方法是直升导管法。它是将分段钢导管按浇注深度连接,送入地下成孔内,经地面向管内注入混凝土,随浇注面的渐渐上升逐步提升并及时拆除钢导管,直至全部混凝土浇灌完毕。整个灌注施工中,导管及其接头应始终密封良好,接头连接可靠,并能迅速拆卸,否则会因管内漏浆,或不能按时拆除导管而使管内的混凝土滞留、堵塞而降低浇注质量,影响进度和质量。所以,导管和导管接头的连接质量,是影响混凝土水下施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