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和规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以璀璨的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风景资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国家遗产保护地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在世界上等同于海外的国家公园.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地域面积广大,风景名胜区规划也因此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建立、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我国当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4个发展阶段,国家三大遗产保护地体系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法定规划、建设规划、管理规划,论述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发展的10个特性.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及体系特色,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公共政策的了解,结合国际上保护地管理规划经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成为公共政策。认为在现有风景名胜区规划框架之下,单一目标和项目清单式的规划成果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在目前新的调整时期,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亟须进化与改革,有必要重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论和体系,使规划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区     
<正>总结会议ZONGJIE HUIYI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召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有关要求,全面总结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解决突出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会议指出,风景名胜区要全面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确定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16字方针;要站在中央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风景名胜区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持  相似文献   

4.
在对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基础上,基于“3S”技术以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所需的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为基础,以数据库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为支撑,建立起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基础信息管理、规划信息管理、监测信息管理、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风景名胜区用地协调规划的基本内涵,探索了当前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定用地分类导则、建构动态规划体系以及健全管理体制三方面,提出了风景区用地协调规划的完善与发展建议,以有效利用风景区土地,切实保护风景资源。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30余年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保护了我国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就.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其自身属性和技术特点,十分重视建立由风景游览欣赏、旅游设施服务、居民社会管理3个系统相结合的风景区职能结构.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其规划将更加强调不同层次的衔接,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综合功能,注重对区内村镇开展规划研究,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黄萌 《福建建筑》2010,(5):10-13
结合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分析了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经营保障、各部门协调四大方面着手,讨论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内容,以确保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并从中探索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建筑行业中BIM的应用情况,结合规划本身的需求和特点,将BIM应用于风景名胜区规划业务内容之中,以风景区规划范围的科学决策为实践的切入点和重点,探讨其应用方法和发展前景.通过初步构建风景名胜区规划数据库,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地形地貌、地表覆被、人文因子等各方面的因子进行分析、综合、叠加,进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议,为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划定和用地适宜性分区划定提供依据,从科学技术角度支撑风景名胜区规划,提高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概念及其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云 《山西建筑》2007,33(9):28-29
从完善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彰显风景名胜区特性出发,提出了“景区规划”的概念,并从景区规划的特点、目标及其结构三方面对其规划特性进行了探讨,对实现风景名胜区的科学规划与统一管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合型风景名胜区兼具自然和人文景源,并且包含较为复杂的居民社会系统以及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它们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规划研究内容来说,因其涉及面广、难度大,而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从风景资源保护、风景游赏特色挖掘、旅游设施布局、居民社会调控等方面入手,总结了综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林虑山(红旗渠)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为例,对综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 的基本依据。爬梳1978年以来主管部门发布的公文、法规和 标准,并对照国家级风景区总规成果,划分并总结出总规编制 要求的初定、总规法制基础的形成、总规编制和建设管理的规 范、总规监管和法规体系的完善(分增强法律效力、完善法规 体系2个阶段)、总规制度的保留和调整5个时期的阶段性、总 体性特征,分析制度制定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揭示业已形 成的总规“编制、审批-执行、检查-实施评估”的程序,展现 “现状调研-资源评价-总体布局-专项规划”并指导“实施和 管理”的总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杨更  张新  张慧利 《规划师》2005,21(5):22-24
确定风景区范围是风景区开发和保护的基础,它包括新建风景区范围的确定和原有风景区范围的重新界定。新的贡嘎山风景区范围由贡嘎山主景片和木格措、伍须海、瓦灰山3个外围景片组成,景片与景片间为外围保护区,这样界定更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景区详细规划内容深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珠朵  钱洋  刘先杰 《规划师》2006,22(9):16-18
目前,<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对景区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和做法仍缺乏科学的界定,导致规划阶段划分模糊,对各规划阶段内容深度的规定不严密,用地分类不细致、兼容性差,且缺乏控制指标体系.景区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应达到"城市规划序列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并需要引入城市规划中的"指标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岳邦瑞 《规划师》2005,21(5):19-21
当前,国家法规对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尚无明确的规定,我国各地区风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直接套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法和指标体系,难以体现风景区“严格保护”“保护为先”的特征,对于“景观控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指导实际建设中存在大量问题。参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构,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构架应包括阶段任务、控制对象,控制内容、指标体系、用地划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峨眉山金顶景区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峨眉山金顶景区规划设计的介绍,阐述了在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设计中,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来保证这样一个天下名山和佛教圣地的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谢凝高 《规划师》2005,21(5):5-7
风景区总体规划是综台性规划,在风景区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关方面应在总规或详规阶段充分协商,尽力完善。在国家风景区内,离开总体规划再做条条系统或块系统独立性规划,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破坏性开发后果。  相似文献   

17.
颜恒辉  许乙青 《规划师》2007,23(1):49-52
上一轮关于近期建设规划的讨论,时间短、成果不多,深度不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以近期建设规划为突破口的规划体制改革"应看到现有规划体制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规划的预测性和战略性,近期建设规划只是对现行规划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应就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内容、成果,以及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风景区规划中的旅游价值观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恩 《中国园林》2007,23(4):18-21
旅游是风景区最基本的利用方式,但是,指导风景区规划实践的旅游价值观念,并没有在农耕时代“天下名山”思考模式基础上有大的更新和发展,因此,今日的风景区规划需要在深入传统寻求资源的同时,借鉴国外经验,重新建构我们的旅游价值观系统,需要明确风景区旅游不仅仅是产业、更是事业的价值观,需要强调并实践“旅游就是教育”的理念,需要重视风景理解中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新辟风景区需要从“天下名山”审美模板向“国家公园”审美模式转变,游憩形式需要从“观光”向“户外活动”转变。  相似文献   

19.
城市边缘风景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严华 《中国园林》2006,22(11):86-89
针对城市边缘组团建设发展形势与要求的变化,分析城市边缘风景地区的特点,研究该类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立足于规划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高效使用之间相互平衡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并衔接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领域内各类规范、标准的用地分类模式,对该类地区的用地分类体系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初步研究建立起与此相适应、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并重的指标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