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MIMO-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单灵活的空时分组码与多维特征波束形成组合方案,以充分利用MIMO信道的二阶统计信息。该方案在保证空时编码分集度的同时能最大化系统的编码增益,空时分组码的选取并不受实际发射天线数的限制,因此可以在分集度、编码增益以及系统码率之间进行灵活的折中。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同时表明,当实际发射天线数大于空时码所需天线数时,系统的编码增益随着实际发射天线数的增加大致呈线性增长,发射天线阵列间相关性越强,增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有效的预编码手段,随机波束形成技术能够通过只反馈信道质量而非信道系数的方法来大大降低信道的反馈负荷,同时还可获得多用户系统所固有的分集增益,因此对随机波束形成技术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对角线加载技术能减弱小特征值对应的噪声波束的影响,改善方向图畸变,但加载量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的自适应对角线加载波束形成算法,根据阵列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结构确定加载值.然后利用非线性约束条件优化权向量,自适应地加载对角线,可以提供较好的输出SINR,提高算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因功率泄漏导致的能量损耗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最小相位误差的波束旋转(MPE-BR)预编码方案。首先,采用基于相移器的波束选择网络,构建波束选择集合,系统中每个射频(RF)链通过选择多个波束达到收集泄漏功率的目的。然后,以最大增益波束为基准,根据最小相位误差准则确定波束选择集合的相位,将所选波束的信道增益近似对准同一方向,使得用户的接收信噪比(SNR)最大,从而提高系统性能。此外,该文对所提预编码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频谱效率上界和能量效率上界。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接近无漏功率的和速率性能,与现有的算法相比,所提方案具有较好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性能。 相似文献
5.
文中研究了多波束卫星地基预编码和功率分配技术,通过构建仿真模型对多种不同预编码和功率分配技术方案进行了探究,并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技术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基于 SCA 技术的预编码和功率分配技术在 SE 和 EE 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收敛性较好,可解决 QoS 约束下的卫星与地基之间的无线通信 EE 最大化问题,证明了技术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准正交空时编码的波束形成系统的接收端改进模式,对接收端信号进行选择性接收,从而提高了系统性能。在文章提出的接收模式中,接收端把接收信号分成两组进行接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来自邻近信号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在完美信道估计下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对于所有类型的切换算法来说,如何减少掉线率和提高切换成功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本文主要研究了当目标小区为TDD系统时的切换过程,提出了一种在切换中降低用户掉线率的方法:当系统无线资源不足时,利用TDD系统不连续帧传输特性来临时提供切换用户资源,降低切换用户掉线率;当系统有资源时,恢复用正常的子帧传输,保证QoS。分析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3G终端的功耗是业界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无线通信系统对终端发射功率的要求,然后从调制解调方式、智能天线、双工方式及功率控制等几方面对GSM、TD-SCDMA、WCDMA系统终端功耗做了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TD-SCDMA终端的功耗性能不仅远优于2G的GSM,而且优于WCDMA.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LTE TDD的技术特点,亦即LTE系统为TDD的工作方式进行的专门设计,包括无线帧结构、上下行的时间分配、同步信道和随机接入前导;接着详细阐述了LTE TDD测试的R&S解决方案的几个主要测试项目:LTE信号的产生与分析,LTE MIMO测试及LTE协议栈的测试。该解决方案可以加快产品的上市。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单业务TDD-CDMA系统的上行用户容量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对网络规划、准入控制与负载控制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综合考虑TDD-CDMA系统智能天线、联合检测、非完美功率控制、用户分布密度、时隙上下行分配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适用于TDD-CDMA系统的上行用户信干比模型,并利用此信干比模型和高斯近似法给出了上行用户容量的计算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包涵的系统因素更加全面,因此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用于分析各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TDD-CDMA系统上行用户容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