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原油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了17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利用多层结构方法(即GMDH方法)建立了新的计算原油采收率的数学模型。与其它经验公式相比,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简单、易行,误差小,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采收率的基本定义出发推导出了提高采收率通用措施的数学解析模型,即定量模型,并依此提出了提高采收率的途径。文内对该模型如何使用以及它与采收率、采油速度、经验公式等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并通过计算实例证实该方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3.
一种计算预测采收率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分析地质、开发等因素与采收率的关系以一种新的计算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把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划分五大分,若干个子因素,根据油田实际资料,得出各种因素的修正系数,按研究所得的公式预测采收率的值,该方法切合实际,操作简便,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油气采收率预测不确定性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采收率不确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与蒙特卡洛抽样方法相结合的定量评价采收率的预测方法.以K油田A-4储层为例,分析了该类储层采收率预测数值模拟模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在储层开发预测方案建立的基础上,结合敏感性分析和蒙特卡洛抽样方法,定量分析了不确定性因素对采收率预...  相似文献   

5.
非均质储层模型微观水驱油实验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储层的非均质性不但普遍存在,而且是影响注水开发油藏水驱效率和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利用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研究了横向、纵向及平面共6种非均质模型在不同注采方式下微观水驱油机理。针对不同非均质模型和注采方式下剩余油分布特点,研究了改变注采方向和驱替压力对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影响。改变注采方向后,横向和平面非均质模型采收率分别提高了2.89%和5.42%;对于纵向非均质模型,首次低注高采改变为高注低采后提高采收率3.72%,反之提高了1.26%。提高驱替压力后,横向及纵向非均质模型的采收率分别提高了35.65%和31.26%,平面非均质模型只提高了8.10%。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应用》2016,(12):90-93
标定气藏采收率对估算气田的开发效益及产能建设规模具有重要意义,而确定影响气藏采收率的因素是准确计算气藏采收率的基础。本文在确定八种主要影响因素(渗透率、废弃井底压力、地层压力系数、打开程度、采气速度、水体大小、垂直水平渗透率比值、含水饱和度)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运用灰色斜率关联度改进模型进行权重排序,并对八种气藏采收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八种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为:渗透率、废弃井底压力、地层压力系数、打开程度、采气速度、水体大小、垂直水平渗透率比值、含水饱和度。气藏采收率影响因素权重分析为提高采收率和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注采井网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深入研究前人对水驱采收率影响的基础上,导出了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井网参数、油层非质系数与水驱采收率的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考虑因素较多而又便于计算的水驱非均质油藏采收率和波及系数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即可转化为谢尔卡乔夫、范江、杨凤波等人分别提出的或推导的水驱采收率模型,因此很具通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达到提高气田采收率和开发经济效益的目的,从气藏地质、工程、工艺及经济方面分析了影响采收率的多种因素,认识到人为开发管理水平是影响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从气藏工程、工艺技术及经济评价方面探讨了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部分主力气田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且整体采收率不高,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形势迫切。为了促进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进步和开发水平提高,建立了统一、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天然气采收率评价模型,分析了影响天然气采收率的关键因素,明确了天然气提高采收率发展前景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储量利用程度、压降波及系数和压力衰竭效率是影响天然气采收率的3个关键因素,天然气采收率是3个关键因素对应系数的乘积;(2)结合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克拉2气田、苏里格气田和川南页岩气等开发实践,针对常规水驱气藏、致密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气,通过提高储量利用程度、压降波及系数和压力衰竭效率预计可提高采收率6~15个百分点;(3)提出了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攻关方向,包括明确气藏提高采收率机理、研发提高采收率新方法、加强提高采收率技术现场试验。结论认为,研究结果奠定了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理论基础,系统形成了不同类型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为已开发气田提高采收率和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可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A井区为例,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井网控制程度、储层物性及地层废弃压力对气藏采收率影响及其主次关系。结果表明,井网控制程度是影响采收率的首要因素,井网控制程度每增加10%,采收率提高8.5%;渗透率是影响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渗透率每增加10%,采收率平均增加6%;废弃压力对采收率亦有较大影响,废弃压力每降低10%,采收率可提高1.6%。三者对采收率影响综合排序为:井网控制程度>储层物性>废弃压力。分析认为,渗透率是储层固有属性,很难从根本改变;而废弃压力受井口外输压力和增压开采成本制约,降低幅度有限。因此,优化井网及增加井网控制程度是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意义,可为改进气田开发方式和提高气藏采收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面积0.16km2(40英亩)的五点井网水平井系统(水平注水井和水平生产井)和垂直井系统(垂直注水井和垂直生产井)注水开发的原油采收率,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模拟研究。三维模拟结果表明,在水-油流度比一定的情况下,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注采速度、油层厚度等参数对采收率几乎没有影响。无论垂直井还是水平井系统,采收率都随流度比的增加而减少。由此断定,流度比是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参数。这与Craig,Gefen,Morse等人的常规注水试验结果一致。但是,用水平井系统所得到的采收率比垂直井系统的高。已经推导出,在一个假想的5点法井网中随流度比变化的体积驱油效率相关曲线,可用这种曲线估算设想参数范围内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老油田石油采收率的地震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提高石油采收率和发现新油田两者的重要性认识上,努尔教授认为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已日益显得更加重要了,其原因在于:①如果美国现有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00c,就等于发现和美国老油田总储量相等的新油田;②现已查明,砂岩储集层中的采油量十分有限,大约仍有80%的石油资源未被开采。笔者详细地介绍了努尔教授在油气藏岩石的解释及石油采收率的地震监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根本目的在于推进提高石油采收率。努尔教授认为,地震监测不应该只限于热驱采油,实际上注入CO2,波速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注水所显示的波速变化异常足以用三维地震重复观测到。注水是最为普遍采用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注水地震监测将会给石油工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常用调剖剂与驱油剂作为采油用剂。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两种采油用剂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及其差别和发展趋势,以便更有效地发挥采油用剂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以辽河油田浮渣油泥和玉门油砂萃取后尾砂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梯度筛分表征了其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尾砂主要含结晶度高的石英、碳酸钙,质地坚实,粒径大于75μm的颗粒占95%以上;油泥主要含黏土矿物,质地松软呈絮状,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占89.7%。根据两者性质上的差异性将其进行合理配比,提出了油泥、油砂尾砂共混萃取的新工艺。通过不同比例油泥与尾砂的共萃取实验,考察了尾砂?油泥质量比、溶剂?(油泥+尾砂)质量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油泥油收率的影响,确定共混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尾砂?油泥质量比0.5、溶剂?(油泥+尾砂)质量比2、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一级共萃取油泥油收率高达81.8%,二级共萃取油泥油总收率高达89.4%。共混萃取通过利用油砂萃取后尾砂作为萃取助剂,提高了油泥萃取的油分收率,对油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业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稠油开采工艺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塔河油田主力储层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影响稠油井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优化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主要是井筒举升工艺),为保证油田稠油的正常生产,提高稠油的开采效果和采收率作了深入的技术支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层间非均质油藏物理模拟结果在流动单元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单层均质在实验室条件下采出程度、不同渗透率级差两层非均质和三层非均质储层在合注条件下,各个小层的采出程度与渗透率级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层间非均质储层,合注条件下高渗透层的采出程度基本不受其他层位的干扰,中低渗透层的采出程度取决于该层位渗透率和高渗透层之间的渗透率差异。高渗层渗透率与中低渗透层位渗透率比值3是采出程度与渗透率比值关系曲线的拐点,渗透率比值小于3,中低渗透层采出程度大幅度增加。该研究结果对于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流动单元划分时渗透率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不同开发阶段影响采油速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我国26 个油藏的生产动态数据,采用偏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渗透率、粘度、储量丰度、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粘度、储量丰度主要影响开发初期的采油速度,对开发后期影响较小;井网密度和注采井数比主要影响开发中后期的采油速度,初期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The majority of oil fields in China have entered the late stage of tertiary oil recovery with a high water cut, at which the chemical flooding and polymer flooding have been the main enhancing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and seen widespread us…  相似文献   

19.
尿素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稠油注蒸汽添加尿素及泡沫剂开采技术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在河南油田进行现场应用.研究表明:尿素水溶液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蒸汽添加尿素驱、尿素及泡沫辅助蒸汽驱技术不仅能改善蒸汽的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而且还能明显提高采油速度.现场试验效果表明,该技术可使阶段油汽比提高114%,采注比提高116%,并且成功率达100%,累计增油17 003.34 t,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可在蒸汽吞吐后期不适宜转蒸汽驱的边际油藏及蒸汽驱效果不理想的稠油油藏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20.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所以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找出其影响规律,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天然岩心串联组合方法,进行了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驱替顺序及岩石非均质程度是影响平面非均质油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高渗区注水低渗区采油可获得更高的采收率,该结论可以直接指导油藏开发和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