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震多属性综合分析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魏艳  尹成  丁峰  鲍祥生 《石油物探》2007,46(1):42-47
由于地震属性与储层特征对应关系复杂,利用地震单一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往往存在多解性。然而随着地震属性研究的深入,地震属性的数量和分类也更为细化,因此地震多属性的优化组合与综合分析成为必然。为此总结了多属性综合分析的技术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数据分析。其主要步骤为:①不同种类的属性提取和分析;②属性的预处理,即剔除异常值并进行滤波等处理;③结合钻井、采油资料寻找和筛选敏感属性;④利用K—L变换来对优选出的地震属性进行降维处理;⑤利用线性、非线性等综合分析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将该分析技术应用于CN工区某一储层的含油气性预测中,然后利用波阻抗反演结果对研究成果进行相互验证,发现综合分析结果有效地减少了预测目标的多解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气地球物理》2014,(4):36-39
油气开采造成的地震响应差异较弱,而时移地震资料的非重复性或不一致性造成的地震响应差异较大,致使淹没由油藏特征变化产生的弱的真实时移响应。非重复采集引起的对油藏变化无关的地震响应差异主要体现在时延、能量、相位及频率4个方面,为了得到真正的油气藏时移变化响应,对非重复采集两期地震资料进行了观测系统、能量、相位及频率等关键环节的叠前一致性及互约束处理,有效解决了非重复采集时移地震资料因非油藏因素引起的地震资料差异,为后续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及剩余油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第65届EAGE论文中以地震解释技术为主的文献内容,如三维可视化、振幅属性分析、地震反演、构造成图等。这些技术可用于解决复杂的地质、油气问题。例如,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AVO技术联合应用,能快速识别具有不同AVO特征的地质异常体和含气储集体;在振幅属性时间切片上可精确地鉴别在地震剖面上很难识别的火山体;用地震反演技术解决岩性复杂、横向多变的薄砂岩储层的预测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杨波  高军  侯峰  刘明杨  王俊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9):209-213,217,2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提取和利用,但是单一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存在较强的多解性、不确定性。属性降维是通过K-L变换把属性空间的高维样本变成低维样本,降维后的地震属性更加具有代表性,更能反映地质特征,然后再将降维后的地震属性用于储层预测更加符合地质规律。通过地震属性降维方法对陆梁油田陆151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进行储层预测,其预测结果与部署的评价井在地质参数上符合程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成为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在隐蔽油气藏识别与描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震属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震属性提取与标定、目标解释、时窗选择、地震属性优化、地震属性显示及分析等方面。三维可视化与地震属性分析的融合已经构成了新一代全三维精细体解释的精髓。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大庆探区火山岩识别、裂缝分析预测、河道砂体以及基岩风化壳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见到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介绍第65届EAGE论文中以地震解释技术为主的文献内容,如三维可视化、振幅属性分析、地震反演、构造成图等。这些技术可用于解决复杂的地质、油气问题。例如,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AVO技术联合应用,能快速识别具有不同AVO特征的地质异常体和含气储集体;在振幅属性时间切片上可精确地鉴别在地震剖面上很难识别的火山体;用地震反演技术解决岩性复杂、横向多变的薄砂岩储层的预测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地震信号边缘检测是利用地震相干属性识别地震地层特征与边界的有效手段,目前主要利用相关类算法来实现这一目的。与传统的基于实地震信号相关的地震信号边缘检测方法不同,局部复值相关算法首先将实地震道转换成规范化复地震道,然后对相邻两规范化复地震道进行滑动时窗的零延迟复值相关运算,计算简洁,无需传统相干类算法的相似性扫描、倾角扫描或迭代求解等复杂运算,能同时提供用于相干分析的相关系数属性和与地层视倾角有关的相移属性,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地震信息边缘特征,并且可对相关系数和相移属性进行对比解释,增加了边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此外,针对单道局部复值相关存在的相关系数属性边缘异常不突出和抗噪性较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多道方法,提高了地震信息边缘异常检测和抗噪声的能力,并将改进的多道算法推广到三维数据,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四维地震资料解释可以看成是一个动态油藏描述过程,其解释方法可分成直接分析法、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和动态储集层描述方法。文中着重讨论了直接分析法和地震属性技术。直接分析法包括层间时差分析法、振幅分析法、速度分析法和频谱分析法,其基本特点是利用单个地震属性差值对四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地震属性技术分析包括地震属性特征的提取、优化、标定和聚类分析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根据地震瞬时属性、层间属性和平面属性的差值的线性或非线性的优化方法对四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以预测储集层特征和储集层流体性质及其变化,增强对油藏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地震属性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宁  于建国 《石油物探》2006,45(4):373-379,408
随着地震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越来越丰富,通过对地震属性提取、优选和联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但由于地震数据本身有限并存在误差,地震属性应用中依然广泛地存在不确定性和非唯一性,认识这些不确定性是地震属性在复杂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着重分析了①地质模型的多样性、复杂性、非均质性和几何尺度的限制;②观测数据分辨率的限制、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和观测数据的误差;③预测方法中样本个数限制、方法的适应性和物性参数的不确定性;④主观认识等对地震属性应用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资料指出了引起地震属性应用不确定性的基本原因、主要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现象,进一步明确了地震属性应用前提、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气烟囱、断层、盐丘与油气运移直接相关,因而这些地质现象的识别对储层预测至关重要。地质目标体有走向和倾向两个方向属性,如果地震解释不能有效地考虑这两个方向的属性,其结果将与实际有很大的出入。本文应用考虑了地震体倾角和方位角信息的倾角数据体,运用有监督的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提取能够反映地震异常体的最佳属性,提出一种基于倾角数据体控制下的最优化神经网络地震异常体识别方法。实例研究表明,基于倾角数据体控制下的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识别气烟囱方面与常规的多属性神经网络方法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识别气烟囱等地震异常体。  相似文献   

11.
地震属性分析的神经网络岩性识别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分析地震属性特征与地质特征的相关性对地震参数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地震属性数据做变换,使变换得到的识别指数能更好地批示储层岩性信息,该技术在大庆外围油田太19区块储层描述中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灵敏属性分析的相关聚类属性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属性技术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是地震属性优化。仅从一个侧面考察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优选灵敏属性,容易造成漏选和误选。本文采用从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之间的有效性、符合率和相关性等三个方面评价地震属性反映储层参数的敏感性,利用灵敏属性分析技术并结合相关聚类分析法,在地震属性分析中实现了高效率的灵敏属性特征选择和降维映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储层定量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震解释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第65届EAGE论文中以地震解释技术为主的文献内容,如三维可视化、振幅属性分析、地震反演、构造成图等.这些技术可用于解决复杂的地质、油气问题.例如,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AVO技术联合应用,能快速识别具有不同AVO特征的地质异常体和含气储集体;在振幅属性时间切片上可精确地鉴别在地震剖面上很难识别的火山体;用地震反演技术解决岩性复杂、横向多变的薄砂岩储层的预测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关联分析与K-L变换的双重属性优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灰关联分析和K-L变换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属性的双重优化。利用灰关联分析实现了地震属性的敏感性分析,并建立了储层参数与属性之间的灰色关联。在此基础上,通过K-L变换将属性空间的高维属性映射为低维属性,且去除了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属性组合的优化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对目标进行预测表明,灰关联分析和K-L变换相结合的属性双重优化方法能充分发挥单个方法各自的优点,有助于属性分析、关联以及组合优化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地震储层预测的运算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重复性噪声对实施四维地震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四维地震油藏监测过程中,油藏开采引起的储层弹性特性变化的大小以及重复采集地震资料的重复性噪声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四维地震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经验表明,只有当流体驱替所引起的声阻抗变化大于4%时,才有望在地震资料中观测到地震差异。然而,对于重复性噪声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用正演模拟方法对地震资料重复性噪声水平及其对四维地震监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油藏条件满足地震监测要求的前提下,重复性噪声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四维地震监测的决定因素。因此,提高地震资料的可重复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多属性地震分析——处理非线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梅(Lame)参数(λρ和μρ)的AVO反演已成为一种共同的做法,因为它的作用是提高储层的识别能力。当与井资料相联系并获得与岩石性质有关的验证时,AVO属性体积与其他非AVO地震属性体积的综合也能提供有意义的地质信息。例如,为确定用测井导出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而进行储层性质计算通常是利用神经网络用非线性多变量行列式分析来做的。本提供了加拿大阿尔伯达南部的一个三维地震测量实例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概率神经网络解法首次用于AVO属性(Pruden,2002;Chopra和Proden,2003)。  相似文献   

17.
介绍第 6 5届EAGE论文中以地震解释技术为主的文献内容 ,如三维可视化、振幅属性分析、地震反演、构造成图等。这些技术可用于解决复杂的地质、油气问题。例如 ,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AVO技术联合应用 ,能快速识别具有不同AVO特征的地质异常体和含气储集体 ;在振幅属性时间切片上可精确地鉴别在地震剖面上很难识别的火山体 ;用地震反演技术解决岩性复杂、横向多变的薄砂岩储层的预测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地震属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地震属性的定义、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做了概要叙述;对当前在用的地震属性做了分类,给出了其拾取方法。介绍了三维储层表征平面动画显示、地震属性分析与成因地层学综合、谱分解属性检测储层品质等方面的技术。指出,在地震属性定量解释中,用实验数据导出法建立的关系是实现地震属性定量解释的必要步骤;总结地震属性分析的应用经验,找准与储层岩石物性相关的地震属性是成功解释的关键;地震属性分析中存在陷阱,使用时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SH油田戴南组勘探程度较低,地下地质体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地震正演技术能模拟出各种地质情况的地震响应,识别隐蔽油藏,降低构造解释的多解性,精细刻画断裂,并且能够进行速度异常分析、小断裂精度分析。利用地震正演模拟研究SH油田戴一段超覆点或尖灭点位置,并发现了不同频率下、不同夹角与砂组尖灭点识别误差的函数关系,确定了均方根振幅属性、平均绝对值振幅属性为该区的敏感属性,为储层参数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岩石孔隙内流体成分的变化是引起地震响应特征变化的-个重要原因。然而在单-层段中由于油和水的弹性参数较为接近,导致油层与水层之间地震响应特征差异较小,难以分辨。本文通过对M凹陷地区的测井和钻井资料分析,发现在砂、泥岩薄互层油藏中"油地比"较高的储层段有较为明显的地震响应异常特征。对不同油地比油藏进行正演模拟分析,证实在正演剖面上确实存在异常的振幅响应。对正演模拟得到的理论数据进行多种叠后属性的提取,进-步量化和落实了不同油地比油藏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凹陷实际地震资料的叠后属性统计分析能够实现对富油层段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