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为研究Ti-5553合金在高应变率载荷下的动态响应和微结构变化,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和霍普金森拉杆(SHTB)装置对Ti-5553合金分别进行单纯SHTB加载和SHPB+SHTB加载,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加载后的试样进行观察,分析其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并结合定量金相分析方法进行相关计算。结果表明:SHPB加载和SHTB加载均会使Ti-5553合金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Ti-5553合金在SHPB加载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之后再进行SHTB加载时,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的能力受到抑制;Ti-5553合金在SHPB加载后,材料的变形抗力降低,SHPB加载后再采用SHTB加载与单纯SHTB加载相比,材料的塑性变差、抗拉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亚稳态材料的变形失稳及应力平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亚稳态的 Cr Ni系奥氏体不锈钢在 - 1 96℃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发现有弹塑性失稳与应力平台现象 ,试验结果表明应变率增加 ,εphεL 增大。 XRD分析证明弹塑性失稳点是应变诱发马氏体形成起始点 ,应力平台是形变硬化和相变软化在一定应变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造成的 ,它与吕德斯带在试样中的传播有着本质的不同。测定计算得到 :产生单位体积分数马氏体相变所需的应变能 ,即相变能为 3.85× 1 0 6 J/ m3,且在弹塑性失稳及应力平台阶段其值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不同热处理条件下Cr12钢的断裂韧度KIC值和残余奥氏体量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外加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应变诱马氏体相变可以提高钢的断裂韧度KIC值,其效果随着残余奥氏体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转变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正> 引言 对于加工诱发马氏体相变现象,人们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通过Bolling、Richman以及Olson和Cohen的工作,知道应力促发和应变诱发马氏体,其形态和产生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如图1。  相似文献   

5.
前言气体碳氮共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表面硬化工艺.一些齿轮类零件以碳氮共渗代替渗碳处理后,不仅减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零件的热处理变形,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但是在镍铬钢齿轮类零件的生产中有时发现部分产品的渗层中存在粗大的片状马氏体。这种粗大组织在原渗碳层中是不曾出现的.由于粗大的高碳马  相似文献   

6.
1.金相显微镜的鉴别率、衬度与景深·……,’’···············…二,’’,f’,·浙江大学姚鸿年2.干涉膜金相学的方法及应用·······奋,····,·一甲,’,’’·······一,’’·北京工学院吴培英3 .16Mn双相钢单向拉伸时的力学行为·,’’,’’1:,’’·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德尊雷廷权4.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的金相方法研究··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洲门学勇一姚忠凯5.碳氮共渗层组织对断口形貌的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剑壮朱敦诊6·18C况Ni哪A钢渗碳层应力促发和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研究_、 …  相似文献   

7.
<正> 高浓度碳氮共渗已在重负荷齿轮的生产上应用多年。实践证明,该工艺不仅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且显著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高浓度碳氮共渗层的主要特点是:表层为数量较多的碳氮化合物;次层存在着大量的残留奥氏体,渗层约为原渗碳层的1/2左右。 由于试验和分析手段的缺乏,有关共渗表层碳氮化合物和次层残留奥氏体对其表面  相似文献   

8.
孔德军  谢春洋 《兵工学报》2015,36(3):571-576
采用热浸渗法对Cr12MoV冷作模具钢进行渗硼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渗硼层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对结合界面进行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讨论了热浸法渗硼机理,并对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渗硼层表面存在着细小气孔,与不溶于硼化物的原子扩散相关;渗硼层表面形成的高硬FeB按照(002)方向择优生长;渗硼层结合界面化学元素发生相互扩散,元素分布均匀;渗硼处理后表面残余应力由拉应力变为压应力,同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改善了冷作模具的摩擦与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9.
浅论高锰钢的加工硬化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作者的有关研究结果,讨论了高锰钢加工硬化的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硬化说、孪晶硬化说、位错硬化说、动态应变时效硬化说、复合硬化说、Fe Mn C原子团硬化说等机制,认为Fe Mn C原子团硬化说能较全面合理地解释高锰钢的组织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用旋转圆盘实验机研究了三种金属材料的空蚀。试验结果表明 :Fe -Mn -Si形状记忆合金、Fe -Cr-Ni-Mn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产生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为 0Cr13Ni5Mo不锈钢的 7.3倍和 2 .1倍。亚稳态金属材料抗空蚀性能与空蚀过程中动态相变对应力的响应密切相关。空蚀诱发马氏体相变不仅有利于改善材料抗空蚀性能 ,而且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引起的能量耗散和伪弹性大大提高了Fe-Mn -Si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抗空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碳氮共渗齿轮的使用性能(弯曲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在许多情况下,主要由渗层中的碳氮浓度分布、组织及残余应力状态所决定。因此,如何保证渗层的质量,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倘若工艺控制不好,渗层中便会出现一些组织缺陷,如:网状和带状屈氏体、网状  相似文献   

12.
<正> 减震器叶片气体碳氮共渗后在磨削加工中常常因磨削裂纹引起大量报废。这大大地影响了碳氮共渗新工艺的推广。本研究采用渗碳和碳氮共渗对比试验,测定了磨削前、初磨及精磨后的残余应力及残余奥氏体,并对裂纹形貌用磁粉探伤、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同时对渗层中碳、氮浓度及合金元素沿渗层分布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开裂的原因作了一些讨论,并提出了防止磨削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马氏体时效钢的种类,分析其强韧化机理,论述了典型的18Ni马氏体时效钢和无钴马氏体时效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特性。系统阐述了循环相变热处理、形变热处理及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这3种目前常用的细晶强化方法,并提出了马氏体时效钢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强韧性和细晶强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US 8 409 367 B2专利提供了一种通过不断的马氏体和奥氏体(γ/α′)转变来制造纳米组织奥氏体钢板的方法。粗晶奥氏体板通过应变诱发相变转变成纳米晶马氏体,然后通过动态再结晶温轧反向转变成纳米组织奥氏体。为了得到所要的组织,马氏体和奥氏体转变可以重复10次。奥氏体—马氏体—奥氏体循环细化晶粒到纳米级,使纳米组织奥氏体钢的强度和塑性得以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810℃固溶后冷却速度对TB6钛合金的组织和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较快时,β相来不及析出α相而生成α"(α"是淬火马氏体);在拉伸过程中,亚稳定β相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为材料带来较高的塑性;当冷速减慢时,材料完成β→α的转变,造成材料的低塑性。故水冷条件下能获得最佳的塑性。  相似文献   

16.
对利用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在25Cr2Mo2V基材表面形成W、Mo、Co高合金层进行固溶时效处理之后,研究了渗层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1240℃,5min固溶处理之后,渗层组织为低碳高合金马氏体,其表面层硬度较低,为430HV0.2。于540℃时效30min,由于细小的金属间化合物和碳化物的析出,表面合金层硬度从固溶态的430HV0.2升高到1 130 HV0.2。同时该表面时效高速钢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在700℃回火2h,其硬度值仍保持在680 HV0.2以上。  相似文献   

17.
残余奥氏体对GD钢断裂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代号GD钢)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数量,测定了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探讨了残余奥氏体对GD钢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变化,残余奥氏体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含硅越高,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越高,钢的断裂韧性越好。残余奥氏体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对钢的断裂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18.
采用拉伸形变研究了Fe-Cr-Ni-Mn-Si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并藉助于X射线衍射、光学金相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形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变。结果表明,在室温拉伸形变过程中随形变量的不同,除形变诱发ε和α‘马氏体外,还形成了大量的形变享晶,当拉伸形变量在2%以内时,可获得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其记忆效应除来源于形变诱发A=ε-M外,还来源于形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形变孪晶在回复过程中的消失或减少。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在催渗剂作用下 ,温度和氮势对 40 Cr钢氮碳共渗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共析温度以下进行催渗氮碳共渗 ,化合物层随温度升高而增厚 ,致密性提高 ,渗层深度和硬度增加。提高氮势 ,化合物层致密性增加 ,渗层深度有所减少 ,渗层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中温涂料碳氮共渗的涂料配比及共渗处理工艺,试验了碘及稀土在涂料碳氮共渗中的催渗作用,研究了不同催渗剂量、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共渗层深度的影响,并试验了加催渗剂后,试样的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具有渗速快、硬度高,冲击韧性显著提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