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随着聚合物驱油井采出液黏度的增高,使抽油杆弯曲并与油管产生摩擦,最终导致抽油杆偏磨断脱或油管内壁变薄磨漏。目前对于偏磨油管,现场只凭肉眼观察油管端部丝扣部分的损坏来判断整根油管的磨损情况,一方面会造成不合格油管下井,影响今后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会将可用油管报废处理,形成物资浪费,因此,寻求一种可靠的油管内壁缺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油管内壁检测仪可携带摄像机进入油管内,以此观察油管内壁的偏磨和腐蚀程度,对偏磨部位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厚度,对油管能否继续使用作出判断。该装置包括管内行走机器人、微型摄像头和电…  相似文献   

2.
随着聚合物驱油井采出液粘度的增高,使抽油杆弯曲并与油管产生摩擦,最终导致抽油杆偏磨断脱或油管内壁变薄磨漏。目前对于偏磨油管,现场只凭肉眼观察油管端部丝扣部分的损坏来判断整根油管的磨损情况,一方面会造成不合格油管下井,影响今后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会将可用油管报废处理,形成物资浪费。因此,寻求一种可靠的油管内壁缺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聚合物驱油井采出液粘度的增高,使抽油杆弯曲并与油管产生摩擦,最终导致抽油杆偏磨断脱或油管内壁变薄磨漏。目前对于偏磨油管,现场只凭肉眼观察油管端部丝扣部分的损坏来判断整根油管的磨损情况,  相似文献   

4.
油管旋转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杆抽油系统中 ,为了防止油管偏磨及抽油杆断脱 ,研制了油管旋转器。它是借助游梁动力 ,利用蜗杆、蜗轮和棘轮等部件 ,驱使油管管柱做近似匀速转动 ,抽油杆接箍与油管内壁的接触面积扩大 ,使油管磨损均匀 ,因而在管内壁上也就不易磨出沟槽 ,以达到防止油管局部偏磨延长免修期的目的 ,同时延长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减少了油管结蜡。 5 0口井的应用情况表明 ,这种油管旋转器的防偏磨效果好 ,延长了生产周期 ,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无油管采油技术防止油井偏磨的机理浅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抽油杆柱中和点下部发生受压失稳是杆管发生偏磨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无油管采油技术采用的空心杆 (代替油管做出油通道 )与有杆泵井采用的实心杆的临界压载和抗弯模量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空心杆与实心杆相比 ,临界压载和抗弯模量增大了 3倍以上 ,同时又由于无油管采油装置省去了油管 ,使得空心杆和套管内壁的径向间隙远远大于实心杆与油管内壁之间的间隙 ,是解决油井偏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本功能:用于油、水井油管内壁偏磨位置、形状、磨损厚度的检测,通过检测数据判断油管能否继续使用,另外也可以应用于老区改造管线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抽油机小泵深抽井的杆管偏磨问题日趋严重。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是抽油杆的失稳弯曲变形所引起,油田高含水加剧了二者之间的偏磨。为此,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小泵深抽井的抽油杆扶正器,即强制支撑内摩擦副式抽油杆扶正器。该装置扶正体可支撑固定在油管内壁上,使之与油管没有相对运动。将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与磨损转变为抽油杆扶正器自身的摩擦与磨损,防止抽油杆柱及管柱失稳弯曲与偏磨。现场应用37井次,平均单井检泵周期延长162天。  相似文献   

8.
油管旋转防偏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曙光油田埋藏较深的区块开发至中后期,由于泵挂逐渐加深、油井斜度大等客观因素,油井管杆之间偏磨问题日趋严重,大规模应用的抽油杆扶正器等井下工具加剧了油管的偏磨,油管本体逐渐被磨成沟槽引起油管破裂漏失,甚至在丝扣联接处磨断。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油管旋转器,其作用是可带动油管柱缓慢旋转,使油管内壁均匀受磨,有效延长油管使用寿命。该装置在曙光油田应用后,大幅度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LLC公司成功研制出油管旋转系统。由于该系统油管柱的每次转动确保了油管整个内壁得到广泛刮削,从而防止了油管壁的结蜡结垢,延长了油井寿命。另外,油管旋转系统还可减少由于杆管偏磨引起的检泵次数.有效的降低了检泵成本.提高了边际井的赢利能力。  相似文献   

10.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井数不断增加 ,杆断比例上升 ,检泵周期缩短 ,作业费用增加。通过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因素分析 ,提出了响应的预防措施 ,对减少杆管偏磨 ,降低杆断比例 ,提高泵效 ,延长检泵周期是十分必要的。在有杆抽油井中 ,当抽油机驴头下行时 ,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变形位移存在差值 ,驴头悬点的位移与抽油泵活塞位移也存在差值。这 2个位移差达到一定程度后 ,抽油杆发生弧状弯曲并与油管内壁接触 ,造成管杆偏磨。分析产生波动偏磨的机理 ,并论述了发生波动偏磨的几何和力学条件 ,为预防管杆偏磨提出了措施 :(1)对…  相似文献   

11.
油管内壁载荷谱测定进一步明确了油管在工作状态下承受轴向拉 -拉交变载荷 ,其断裂部位全部在应力集中的齿根处。对油管断口进行了宏现和微观形貌分析。宏观上可明显观察到疲劳断口的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 ;微观上在少数油管断口中观察到了典型的疲劳辉纹 ,在很多断口上观察到了疲劳台阶和二次裂纹。由此可以断定油管断口属疲劳断口 ,油管的断裂失效性质是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有杆泵抽油井中油管与抽油杆之间磨损日益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依靠井内原油润滑的扶正器。该扶正器设计特定的结构可以储存润滑油,并且在抽油杆与油管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扶正器与油管接触部位释放出原油,利用井液中的原油增强扶正器与油管壁的润滑作用和保护作用,提高抽油杆和油管的工作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当抽油杆运动达到一定速度后,扶正器和油管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原油润滑油膜。  相似文献   

13.
处理139.7 mm套管内遇卡Ф73 mm油管的常用方法有中和点倒扣法和爆炸切割法,倒扣解卡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修井费用高;而爆炸切割法易受到井斜及油管内壁脏物、油污影响,切割弹往往下不到预定位置,无法实现有效切割。为解决现有工艺问题,对普通机械内割刀切割技术进行研究,改进传统机械内割刀切割技术,应用连续油管传输普通机械内割刀工具,采用液压马达作为动力工具,现场应用,成功切割永25-11井遇卡油管,为处理遇卡油管积累经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提高我国油管检测与修复的技术水平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吴则中  赵学胜 《石油机械》1997,25(11):43-46
我国各主要油田已有部分采油厂建立了油管检测与修复作业线,采用比较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检修了大批油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油管检测与修复技术水平,建议尽快编制我国旧油管检测与修复技术标准;应用感应加热与喷丸工艺彻底解决油管的除油、除锈问题;对油管进行热校直;采用高压水力或液压胀缩式机械除垢,采用无刻痕定扭矩上卸螺纹机装卸油管接箍;通过表面感应淬火对油管的螺纹和内壁进行强化;推广应用漏磁或涡流油管无损探伤机和油管螺纹漏磁探伤仪,提高作业线的自动检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深层低渗断块油田抽油技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低渗断块油田抽油技术比较复杂,有必要对它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文中分析了影响深层、低渗断块油田抽油泵效的因素,详细评述了玻璃钢杆深抽、小电泵深抽、负压采油、油管锚定、防气、防盐、加深尾管等各种深抽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结果,为该类油田提高抽油技术水平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目前亟待开发低渗透和地层能量低油田的实际情况,从选井、工艺要求和作业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小泵深抽所要求的技术条件。指出选择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柱组合和油管锚定应遵循的原则。认为要实施小泵深抽工艺,应优先采用长冲程、低冲次抽油机;尽量采用小泵径杆式泵;推广应用玻璃钢—钢混合抽油杆柱组合;不断完善油管柱、抽油杆柱的配套工具。  相似文献   

17.
油管内壁损伤检测及评判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窦益华 《石油机械》1998,26(4):28-31
针对油管内壁存在损伤而又缺乏有效检测和评判手段的现实,提出了超声波测厚和内窥观察两种油管内壁损伤检测方案,研制了一套内窥式油管内壁损伤成像仪。根据实际检测和统计分类,将内壁损伤规则化为沟槽、孔洞和片蚀三种类型。分析了三类损伤的应力集中情况和断裂力学性能。基于双判据法提出了内壁损伤油管承载能力降低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参照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和飞行器损伤容限评定经验,提出了油管内壁损伤评判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评判软件。  相似文献   

18.
对抽油井油管柱振动规律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抽油井系统工作状况,以油井生产管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油管柱振动特性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了描述油管柱振动规律的波动方程、固有频率方程、油管柱振动位移方程等数学模型。研究了引起油管柱产生共振的激励频率与油管柱固有频率的关系等。对抽油井生产过程中油管柱的振动有了新的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对有杆泵井实施最佳措施程序和工艺技术措施,研制和采用平衡采油系统、自旋转柱塞抽油泵、连续油管抽油泵、抗冲蚀泵和多相泵及下冲程有杆泵等新型有杆泵装置,以实现对必须有杆泵井的全面管理,提高有杆泵采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牵引起下设备、滚筒、深度计量装置、井控设备、氮气泵注设备、地面流动控制设备等连续油管氮气举升作业设备以及连续油管氮气举升工艺原理及技术关键。为了高效举升和避免油层伤害,施工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开始泵注氮气时连续油管不宜下得过深,应该在较浅深度边下连续油管边注氮气;二是连续油管最大下深不宜超过射孔顶界20 m。在鲁迈拉油田应用连续油管氮气举升标准化作业流程,可以减少作业风险,有利于规范对连续油管服务商的作业管理。连续油管氮气举升是鲁迈拉油田应用最为广泛的新井、措施井投产和关停井复产技术,Ru-406井的成功应用为更好地应用氮气举升施工工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