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杰  赵巨波  丁昊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22):168-171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雷达中/视频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系统以FPGA为数据采集和传输控制的芯片,通过USB 2.0接口实现与计算机的通信,并运用虚拟技术,采用Visual C++语言设计系统的计算机实时显示界面。设计中运用硬件描述语言对FPGA进行编程,在完成对输入信号的采集和记录的同时,实现了对输入信号的防抖动、过零检测、等精度测频及电压最值、峰峰值和平均值的测量。该系统被封装于一个小型的屏蔽盒内,非常便于携带,可方便应用于外场雷达的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光栅测试复杂和测试设备昂贵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从采集到显示的光栅图像高速采集系统。该采集系统基于ARM微控制器STM32F103、USB2.0和线阵CCD芯片TCD1209D。通过ARM芯片的GPIO模拟CCD工作时序,用软件编程的方式配合辅助电路实现了其驱动时序。然后利用STM32F103的片内AD和USB2.0控制器,实现了CCD信号的采集和USB传输,在PC端编写了图像显示软件。结果表明,CCD输出带明暗条纹的光栅图像信号,通过USB传输,PC上的图像采集软件中能正确显示出该光栅图像信号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基于LabVIEW与USB接口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雁阶  黄惟公  张丹 《电子技术》2009,36(12):77-78,76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与STC12C5410AD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单片机采集到的数据通过CH341T芯片的USB转串口的功能,实现了只用一条USB线就可以把数据传输到LabVIEW中进行显示和分析。从下位机和上位机两个部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实验证明,系统能实时精确的再现单片机采集的低频信号。  相似文献   

4.
基于USB接口的多道生理参数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一种具有USB功能的微控制器8x930Ax芯片实现了多通道数据采集和与PC机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多道生理参数检测系统,具有多道生理信号的采集、波形显示和分析等功能。该系统具有即插即用、实时性和通用性的特点,满足了小型医学仪器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基于FPGA和USB 2.0的数字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检测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图像检测由于其具有直观,方便,信息量较全面而使得它在工业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以FPGA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个小型图像采集系统。通过FPGA实现CMOS图像传感器的初始化、图像数据采集、存储、USB接口芯片的控制;使用USB 2.0接口实现图像数据传输;使用VC++编写上位机程序对图像进行实时显示。经过测试,整个系统能够稳定工作,满足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和信号发生器,以及灵活的PC机控制、信号处理和显示结果的功能,采用MSP430F169作为主控芯片实现AD与DA转换,利用PDIUSBD12芯片大于10Mbps的传输率的优势,作为通信接口实现与PC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实现信号波形产生和数据采集的收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低功耗的MSP430丰富的外围接口,不仅能够使用PC机的USB供电实现很好的波形的产生,而且能够将采集的信号波形通过PC机实现丰富的信号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PC104总线的性能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外场装备检测装置的需求,以某型自行火炮的随动系统为例,基于PC104嵌入式控制总线的高效数据传榆特点,采用SCM/LX-3160主板和ADT620、CDT2000数据采集板,完成数据采集与转换的硬件配置.并把处理后数据通过Visual C++软件开发工具进行实时显示,确定随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应用结果表明,该性能检测系统携带方便,能实时采集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准确的分析处理,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LIU Yan  刘艳  赵洪  于效宇  丁倩 《半导体光电》2009,30(2):294-299
在线阵CCD信号采集系统中,实时更改CCD芯片的驱动脉冲频率和光积分时间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测量精度,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线阵CCD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此系统可以灵活地调节CCD驱动波形,并可以根据CCD的输出信号调整FIR数字滤波单元的截止频率.系统通过USB2.0接口接收PC机的设定参数对CCD驱动单元和FIR数字滤波单元进行配置,然后将处理数据上传至PC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控制灵活、集成度高,能够满足线阵CCD信号采集系统多种应用场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PC104与C8051F120的水下机器人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水下机器人周围环境的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PC104与C8051F120的水下机器人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并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是采集下潜深度传感器、姿态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软件部分采用用Visual C++ 6.0设计了监控界面.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视频和各传感器数据.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准确性高的特点,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童英华 《电子设计工程》2013,21(16):164-167
提出一种基于S3C2410和Linux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通过ARM9微处理器和各种传感器模块实现温湿度的采集显示和控制、入侵防盗检测、液化气泄露检测;通过GPRS通讯将烟雾、煤气、红外等传感器的异常报警信息以短信方式通知用户;结合嵌入式Web服务器和CGI技术,以及USB摄像头的使用,通过连接PC实现实时远程视频、传感器数据信息的监控;同时通过QT-embedded GUI编写的GUI程序,可以将室内各种传感器采集的各项参数,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到LCD触摸屏上,实现本地监控。通过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便于实际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刘东 《电子设计工程》2014,(12):180-182,187
针对油田修井使用的多种液压动力钳系统没有使用扭矩力限定装置,容易因人为因素产生过大转矩,对油管螺纹造成永久性的损坏;过小转矩,对油管密封不好或脱落的问题,本文采用单片机设计液压管钳检测系统,系统包括液压动力钳扭矩检测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仪表及检测上位机软件,能够实时记录及检测扭矩力值,并提供多点力矩超限声光报警。成功的减少施工和运行维护费用,提高作业安全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油气井投产后随着井的生产时间的不断延长,油气井套管状况逐渐变差,甚至损坏,套管损坏将直接影响油气井的使用寿命及油气产量。为了能够及时检油气井测套管损坏的状况,本文以瞬变电磁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作为仿真分析工具,建立套管检测模型,以油气井套管有无纵向缺陷进行举例说明。其结果表明,当油气井套管有纵向缺陷时接线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会比无纵向损伤的套管的感应电动势弱,因此可得该方法适用于套管的损伤检测。  相似文献   

13.
井径测井信号计算机解释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其伟  冯桂  戴恩汉 《信息技术》2006,30(8):118-121
介绍了基于八臂井径磁测井组合仪的井径测井信号计算机解释处理系统,系统基于信号的相关性及信号梯度变化规律进行套管状态的判断,可实现对八臂井径磁测井组合仪数字化采集的参数进行计算机自动解释、处理并给出解释结果。系统意在利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井径状态分析,从而为油井的维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寅  夏舸  王强  谢志辉  杨立 《激光与红外》2023,53(4):544-550
燃气轮机滑油管状态红外监测是开展滑油管故障诊断的基础,开展燃气轮机滑油管红外监测与识别研究对及时掌握燃气轮机的工作状态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在不同工况下实验采集得到的某型燃气轮机滑油管的红外热像图,采用Faster RCNN算法对得到的图像进行训练和识别,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精确识别燃气轮机的滑油管等不同部位。对比4种迁移网络的训练和测试结果,发现在有背景干扰情况下Resnet50迁移网络对滑油管部件的识精度不高,而在兼顾网络检测时间和目标识别精度的情况下Vgg16迁移网络最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气井压力测试存在的温漂问题,进行模拟油井高温试验,得出油井压力测试存在温度漂移的结论。射孔完井在产生高压气体脉冲的同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得传感器的灵敏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准确地测出井下压力信号,结合井下环境和压阻传感器温度漂移现象,需要对井下压力测试进行温度补偿。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采用软件补偿技术实现对测试的温漂补偿。  相似文献   

16.
在输油管道的安全防范系统应用背景下,针对传 统方法诊断光纤采集到的入侵信号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算 法和频谱质心(SC)的入侵信号诊断方法。首先将采集到的原始入侵信号通过EMD进行 分解,分离含噪最 多的特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再组合剩余的IMF分量形成重构信号,对重构信号进行希尔伯 特变换(HT)得到希尔伯特谱,计算它的SC,进一步识别入侵信号和干扰信号。 通过对油管振动信号进行实验,本文方法对于每种入侵信号和干扰信号的诊断准 确率均在90.00%以上,整体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7.17%。对于该组油管振动信号, 同时运用奇异值分解(SVD)法进行诊断并将其结果与本文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整 体上本文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SVD法高出19.00%。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能有效诊断入侵信号,并且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奇异值分解法。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远场涡流的拼接套管检测中,拼接套管各管道分析的复杂性会因为远场涡流两次穿透套管壁的特性而增加.当发射线圈处于缺陷位置时,作者已提出基于双接收线圈的伪峰移除方法.当发射线圈处于正常管道位置时,伪峰移除方法并不能移除检测信号中发射线圈处管道的信息,所以本文提出弥补该不足点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去伪峰方法将检测信号中发射线圈附近的管道情况统一转化为无缺陷的情况;然后,采用维纳去卷积滤波器获取拼接套管上缺陷(接箍可视为缺陷)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缺陷位置反向定位拼接套管正常位置.最后,统一移除检测信号中发射线圈处管道的信息.该方法通过仪器测试科索#1井得到验证,有利于提高远场涡流在拼接套管检测分析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The rapidly evolving role of analog signal processing has spawned off a variety of mixed-signal circuit application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nalog and digital circuits has created a lot of concerns in testing these devic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icient unified fault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mixed-signal circuits while accounting for the imprecision in analog signals. While the classical stuck-at fault model is used for the digital part, faults in the analog circuit cover catastrophic as well as parametric defects in the passive and active components. A unified framework is achieved by combining a discretiz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analog circuit with the Z-domain representation of the digital part. Due to the imprecise nature of analog signals, an arithmetic distance based fault detection criterion and a statistical measure of digital fault coverage are proposed.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 grant MIP-9222481.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于石油测井的新型光纤干涉流量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昌 《光电子.激光》2012,(6):1072-1076
提出一种新型非浸入式测量光纤干涉流量计,当流体流过管壁时可由湍流产生振动,紧密缠绕在油管外壁的光纤能够感应振动信息,通过管壁振动频率特性范围内确定出的由湍流诱发管壁振动加速度脉动值标准方差与平均流量的量化关系,即可求解出相应的流量。目前实验完成了5~60m3/h的较大流量量程的监测,测量精度为±5%FS,为下一步进行小流量量程监测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fault localization method that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wer supply transient signals.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derived from the power grid are used to de-construct the measured power port transient signals into a set of gate level transients generated by the logic gates as signals propagate along paths in the circuit. By comparing these gate transients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a defect-free chip or simulation model,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anomalies produced by defects and to locate them to specific path segments in the layout.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are use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both the attenuation effects of the power grid on the gate-generated transients and the chip-to-chip impedance variations in the power grid and test environment. Non-linear calibration techniques are proposed to reduce the chip-to-chip variations in path delays introduced by process variations. The procedure is demonstrated us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o locate the position of defects to one or a small group of g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