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水气井在测试、生产过程中,由于气体将井底热量携带至井口,容易出现井口抬升现象,并导致井口装置密封失效,对井筒完整性和作业生产安全带来较大安全隐患。针对深水气井井口抬升风险,考虑套管热应力、环空带压、水泥环摩擦阻力等因素,建立了井口抬升计算模型,实现对井筒温度分布模型预估及井口抬升高度预测。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智能井口自动控制装置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智能井口自动控制设备的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以气井远程控制开关井技术为基础建立的气井远程控制开关井、压力间歇控制、时间间歇控制等一体化智能井口控制技术,实现了气井按制订模式、参数进行生产,有效地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常规完井投产作业储层污染严重,完井作业后产量下降,影响气井稳产。为了有效保护储层,发挥气井产能,优选带压作业方式完井。完井作业前,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封堵井筒内的高压流体。针对高压气井,安全有效的封堵井筒是成功实现带压作业的关键。常规生产气井井筒内有生产管柱,带压作业前通过钢丝作业下入堵塞器,能够实现对井筒的安全封堵。但是目前大规模压裂气井多采用套管生产,钢丝作业封堵井筒风险高、难度大。本文针对深层高压气井带压完井作业过程中的套管、油管封堵工艺进行了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气井井口主控阀或表层套管发生漏气,将给气井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文章介绍了采用不压井作业方式更换井口主控阀及封堵表层套管漏气的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无需压井,对气井产层不会造成污染,施工费用低。两年来,采气矿应用不压井技术更换井口主控阀及封堵表层套管漏点,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常规"一点法"试井的作业风险分析入手,利用靖边气田常规"一点法"和气体静压理论,推导出井口压力"一点法"的计算无阻流量公式,并通过5口气井实例的计算比较,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井口压力"一点法"计算气井无阻流量无需用试井钢丝将压力计下入气层求取地层压力和流压,只需测试时的井口套管压力和气井产量就可计算气井当前的无阻流量,有效消减了常规"一点法"试井作业的安全风险,实现了本质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前煤层气井一般采用油管排水,环空产气的排采工艺,普遍存在井口漏气现象。煤层气井井口漏气不仅给正常生产带来安全隐患,造成气井供气量的普遍下降,而且对环境不利。如果能够对煤层气井泄漏气进行有效回收或封堵,不仅能够大大消除煤层气井场的安全隐患,增加煤层气井的单井供气量,还能积极响应国家环境保护号召,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因此防漏堵漏是煤层气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现场调研发现,煤层气井漏气现象主要发生在井口盘根盒和排水口两个部位,遇明火可以燃烧,单井漏气量多的可达80 m~3/d~200 m~3/d。为有效遏制煤层气井口气泄漏,提高气井产量,研究探索改变现有的常规排采工艺,尝试油管产水产气地面再对水气进行分离的排采工艺。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了气井井口水合物生成的原因,接着对气井井口水合物的生成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了井口温度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旨在说明气井井口水合物的形成对管线造成的安全隐患,为研究如何减少井口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不动管柱三层压裂排液求产一体化及井口自动投球捕捉工艺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趟管柱,在不动管柱的前提下对三个层实施压裂及排液,用空心钢球代替密封杆,在井口自动捕捉,省去了打捞工序,实现井下压力监测与压后井温测试,形成了集压裂、排液、求产、测压、测井温等于一体的完整配套的工艺技术。应用该技术在大庆外围油田P351-X1井中进行了3层压裂和井口授球自动捕捉。该技术能够满足探井多层压裂的需求,使试油工序衔接得更加紧密,既可减少压裂液对储集层的浸泡时间,降低储集层的损害程度,又可降低作业成本,改善作业环境,实现绿色施工,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苏里格气田气井使用的气井紧急截断安全及生产控制系统存在较大的设备安全隐患,维修困难,维护工作量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研制了一种新型气井紧急截断安全及生产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低渗气藏由于其地质特征和产能特征,常规的压裂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需要采用压裂技术。需要克服低渗气藏的压裂难点,根据实际区块情况,从压裂液、支撑剂、参数优化几个方面改善提高压裂的施工工艺,提高气井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气井井口阀门因各种原因经常发生渗漏问题,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能既快速维修又不影响生产、污染产层,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分析了两种带压换阀技术,不丢手液压堵塞换阀和冷冻暂堵技术换阀,两种技术都具有施工安全、复产便利的特点,对以后的气井换阀维修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石油重大现场攻关试验项目——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技术,完成了由重点设备研发、室内工艺技术试验到作业现场验证的关键性"三步走",为这项技术在国内标准化作业、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该技术通过使用液态二氧化碳代替常规水基压裂液,具有无残渣、无水相、返排快、对储层无伤害等优点,在环保增储方面优势明显。科研人员相继研发4代二氧化碳密闭混砂装置和新型氮气增压装置,同时配套新型二氧化碳储液装备、卸荷旋塞阀远程控制系统、二氧化碳压裂施工数据采集一体化技术及新型提黏剂体系,通过在长庆油田14口井进行先导性试验,解决了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施工排量低、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常用的气举阀排液技术为常压气举阀排液技术,可以满足地层压力较低、井口回压低、举升深度要求不高的气井的气举排液。但随着页岩气的规模化开发,压裂气举一体化施工工艺逐步推广,以及一些新区高井口回压情况下的排液需求不断增多,常压气举阀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根据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排液采气现场需要,通过设计研发一种高压气举阀及工作筒,并优化气举参数设计,形成了高压气举阀排液技术,并在现场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低温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井口压力下降,温度上升,极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为了降低水合物的危害,采取最佳的防止措施,解决水合物的问题。提高气井生产的效率,优化设计井口流程,满足气井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使其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  相似文献   

15.
试油作业是从钻井到油田生产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和承上启下的工艺过程,是工程技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常规试油中的压裂工艺技术与酸化工艺技术的相关理论及工艺,进一步探究了压裂酸化技术在具体的施工中的应用,且分析了在压裂酸化技术中所存在的难点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泡排剂加注常用高压泵注、高压平衡罐加注方式。高压泵注存在操作难度大,费用高等问题;常规平衡罐仅满足井口压力低于10MPa的气井,对于高于10MPa的高压气井,需要专业厂家设计制作高压平衡罐,设计制作周期长、费用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简易的高压气井液体泡排剂加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加注筒体、药剂罐、和测温测压套等部件组成,可以适用井口压力小于50MPa高压气井,定量加注液体泡排剂,排出井筒积液,保障气井正常生产。该技术在川东北地区马103井五次成功加注液体泡排剂试验,累计增产106.56×104m3,排水11.86m3;投入总成本2.2万元,增效136.08万元,投入产出比1:6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前油气能源依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油气开采企业必须加大对油气开采技术的研究力度,努力完善开采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油气能源的开采量,为社会生产提供稳定的油气能源。其中深层气井试油压裂技术在油气开采中占有重要地位,油气开采难度正在不断加大,深层气井试油压裂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油气开采企业必须对深层气井试油压裂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深层气井试油压裂技术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8.
页岩气藏采用大规模水气压裂进行工业开发,相比于常规边底水气藏,涪陵页岩气田气井全生命周期均气水同产,且采出水为压裂返排液,气井的生产特征差异和变化较大,经典的李闵和Tuener模型计算的临界携液流量与气井实际发生积液的产气量出现了一定偏差。本文针对页岩气井的实际生产状况,运用流体力学相关理论,对气井携液临界产量的机理进行分析,考虑界面张力、临界韦伯数和液滴变形等参数差异对气井临界携液产量的影响,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准确预测气井连续携液的临界产量,对气井合理生产制度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田应用的针水力喷射压裂技术(HJF),是集水力射孔、压裂、隔离一体化的新型增产改造技术,它是借助一种特殊的喷射/压裂工具、在水平井段分段压裂,不受完井方式限制,具有独特优点,可以解决很多常规压裂不能解决的压裂工艺。该技术在油田水平井压裂工艺中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0.
压裂是低渗油气藏开发的有效手段,砂堵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和作业周期。通过对鄂北工区气井压裂施工过程分析,认为储层泥质含量高、塑性强,近井地带裂缝发育或靠近断层、液体滤失量大、压裂目的层与上下隔层地应力差值小、缝高失控等地层因素是造成工区气井压裂砂堵的主要原因,此外也存在施工质量控制不严等问题,加剧了砂堵风险。提出了优化前置液类型和比例、采取多段塞降滤失和打磨裂缝及炮眼、渐进式加砂、优化控缝高和穿层改造等技术措施,并加强压裂现场施工监管,确保各项指令得到严格落实,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有效解决该类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