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章根据适航条款对起落架应急放功能的要求,研究了起落架应急放机理,分析了起落架运动过程中载荷变化,建立了某机型民用飞机舱门联动式前起落架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仿真起落架应急放过程,从起落架支柱合力矩曲线判别起落架应急放功能是否失效。推算不同飞行速度对应急放功能的影响,为制定起落架应急放操作速度要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维机织热塑复合材料的制作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卫国  黄故 《纺织学报》2005,26(6):107-108
设计了一种以包芯编带纱为中间体制作三维机织热塑复合材料的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空隙率、拉伸、弯曲性能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研究表明,包芯编带纱既能满足热塑树脂的均匀渗透,又具有良好的三维织造性能;三维机织热塑复合材料的刚度较低,预拉伸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刚度和弯曲刚度。  相似文献   

3.
针织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用于先进复合材料增强的现行针织工艺和针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刚度和强度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模型世界》2006,(7):65-65
主仪表板座椅没有安装安全带。俯瞰进入驾驶舱区域。连结着轮舱舱门的尾轮装置。主轮右舷侧壁舷侧壁这个起落架装置,当它折回来旋转90度时,是靠油压做动筒工作的。飞行员驾驶舱透视图 柯蒂斯公司的P-40B/C“战斧”战斗机~~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直升机板簧式起落架减重和提高层间剪切性能,采用碳纤维三维机织结构整体制备复合材料起落架。针对起落架的设计要求,通过受力分析和理论计算,建立了板簧式起落架的三维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材料实验和理论计算,获得了有限元计算所需的材料工程常数;结合最大应力-应变准则,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板簧进行准静态加载模拟,确定了板簧的截面和轴线几何形状,以及变截面增厚部位的长度值与厚度值。结果表明:基于斜纹2.5维机织复合材料结构,截面宽度为120 mm,厚度为24 mm的弓式圆弧形、矩形截面板簧在满足挠度的同时其应变小于材料许用应变值;基于优选截面,增厚长度为760 mm,增厚厚度为36 mm时,复合材料起落架不仅能较好满足挠度、强度等设计要求,而且在同类型航空用4340钢制成的板簧结构件基础上质量减少约30%。  相似文献   

6.
李晋 《苏盐科技》2022,(2):22-23
目前,我国工业正在快速发展,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逐渐增加.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能更好地设计出各种行业的产品,在重工业中使用比较广泛.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和用途,深入分析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解决金属基复合材料成本高的问题和材料加...  相似文献   

7.
<正>模型简介产品编号:1331基本描述:套件共含两板灰色塑料板件。另有一板透明件,包括驾驶舱盖、前起落架灯和机头下方的光学设备整流罩。附带的水贴纸有多种涂装方案。优点:细节丰富,全新开模,易于组装。缺点:有些零部件开模有缺陷,舱门的铰链过于脆弱,且不容易寻找粘接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探讨了材料性能和成型工艺。从防火要求、接地和电磁兼容要求、刚度要求、车体大部件之间连接方式几方面与金属车体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对复合材料车体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是其基本性能之一,是复合材料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复合材料固化工艺和条件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文章对不同固化条件下复合材料织物层合板层间剪切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在相同温度变化周期条件下,分别使用热压罐和热补仪进行层合板固化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剪切性能。基于ASTM D5379试验标准,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热压罐进行固化所得到的层合板,其层间剪切强度及刚度都要优于采用热补仪固化的层合板。  相似文献   

10.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抗疲劳性能优良、工艺性能良好及具有可设计性等特点,一直受到工业界的重视,各种复合材料产品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从原材料到形成制品的过程,都需经过固化与成型,方法已经有几十种。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复合材料主要的基体固化方法、成型工艺和相关研究;固化方法主要有热固化、辐射固化与微波固化等,成型工艺主要有模压成型、渗透成型、缠绕成型与拉挤成型等;同时,对工艺研究与应用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在2000年11月号的《精密比例模型》中见过扬·帕科先生制作的全金属1/16的F4V-1A战斗机的话,相信你一定会对它留下来很深刻的印象。那么你今天还会看到他第二架“改进型”“海盗”战斗机。他第一架飞机模型的特点是剖面结构,观者可看到其中的内部细节。而此次扬·帕科先生制作的模型,则是全蒙皮的(除小部分外)。为了让观赏者看到一些细节,该模型还是制作了少部分的剖面结构。比如每一个表面控制系统——平衡调整片——起落架舱门,还有机枪舱通道舱门(带真实的铰链)。控制表面活动的机关被连接到一个棒棒和方向舵上,因此所有的操控都…  相似文献   

12.
节能、环保和安全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密度仅为钢的1/5左右,在等刚度和或等强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比钢可减重50%以上,比镁铝合金可减重30%左右,具有独特的轻量化效果,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以汽车B柱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采用ABAQUS分析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B柱的碰撞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金属材料汽车B柱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B柱重量降低约33%,达到了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B柱入侵量与吸能比金属材料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国际上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出现了用非金属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材料的趋向,这些新型材料可以有效地减轻重量,与常规金属相比,具有优越的强度——重量比和刚度——重量比,而且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阻燃性,以及适应环境和疲劳载荷的良好特性。 1989年开始,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经编轻质结构复合材料”的重大科研课题,经前后四年时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温分解法合成氧化锌/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并测定在不同微波条件下,该复合材料对羽绒的抗菌效果,探讨了最佳抗菌工艺条件(羽绒与复合材料的质量比、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和微波时间);同时也对所合成复合材料进行回收,研究其回收后抗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协同氧化锌/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最佳抗菌工艺条件为:羽绒与复合材料的质量比1∶1,微波功率400 W,微波温度47℃,微波作用时间1 min,最佳抑菌率为78.89%,一次回收抑菌率为64.71%,至少可回收2次。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含玻璃纤维层复合材料中,织物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并降低劳动强度。织物适应复杂形状的能力及织物的平面特性比无纬布更具有各向同性。然而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织物中纤维束的绕曲而使强度和刚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主要有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玻璃纤维、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等,大量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领域,并拓展应用到民用、交通、工业装置、体育和娱乐等多个领域。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重量轻、耐冲击好等独特优点,基于此,文章通过研究芳纶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耐穿透性能,明确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板相较芳纶层板,受到穿透力作用时,响应面积更大,动态响应更迅速,面密度相近的情况下损伤更小,防护能力较芳纶层板高一个等级,同时多层层板铺叠过程中,改变复合材料纺织结构或者调整层间织物铺叠角度,均会影响耐穿透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黄麻原纤针刺非织造布为增强材料,同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通过热压工艺制成复合材料;对其生产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了各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材料配比40/60,热压温度165℃,热压时间4min,热压压强14MPa;由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为66.501MPa。  相似文献   

18.
在某型机全机疲劳试验中,加载载荷由机体结构载荷和主起落架载荷构成,试验时机体结构载荷与主起落架载荷按照试验顺序轮流加载。该试验项目采取前起-主起支持方式约束试验件,主起落架垂向载荷采用被动加载的方式。在前期调试过程中,由于起落架假轮的变形、试验加载误差、其余加载点累积误差等原因,主起落架载荷理论上被动加载到最大值时,主起假轮垂向传感器反馈比理论值小很多,基于此提出了被动加载点的主动控制技术,并在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正高级复合材料的抗皱工艺一直是该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全球业界都在此领域展开不懈的努力研究。现代复合材料产业的诞生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人们发明了芳纶和碳纤维在内的高性能连续纤维。多年来,这类纤维的可用性日益提升,加之拥有了高比强度和刚度特性,使一系列先进的工程结构在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得以迅速应用与发展。基于不同基体体系(通常是聚合物)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单胞模型,将材料内部、表面、棱角区域内具有相同走向的纤维束简化为单向复合材料,利用桥联模型,确定了单向复合材料的柔度矩阵,将具有不同材料主向的单向复合材料的刚度通过体积进行平均,得到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总体刚度矩阵,进一步计算得到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以单向复合材料为基础,宏观上基于等应变假设,结合桥联模型,确定出材料内各组分(纤维束和基体)的细观应力分布,对纤维束采用Hoffman失效准则,基体采用Mises失效准则,预报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结果表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刚度和强度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