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分析了再生陶瓷混凝土的密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及其耐磨性能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陶瓷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较普通混凝土有所降低,但耐磨性能好;再生陶瓷细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提高.因此,废弃家用和建筑陶瓷用于制作再生混凝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何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工成为高质量的再生骨料,成为行业研究的重点。不仅能够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还能够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统一,文章主要介绍了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轻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质,简单介绍了轻骨料混凝土在国外和国内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概况,并总结国内外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经验,给出了国内目前应在轻骨料应用技术上的发展方向,希望能有助于我国轻骨料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变迁的进程加快,建筑业发展进度加快,大量的旧楼被拆除,产业大量的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相当于浪费约55%的建筑废物总量的65%。中国的年贸易额约6000000立方米废弃混凝土,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灌装,沿海公路和建筑基础垫层,大部分垃圾填埋。这不仅占用大面积的耕地,拆除和堆放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灰尘,尘土飞扬,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此外,天然砂石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和消费,随着不断开发,天然骨料资源逐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混凝土,混凝土的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即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在国内外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现状,再生混凝土技术的详细分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体现了再生混凝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30%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30%的KH570硅烷混合浓度为30%的硅酸钠形成乳液,分别对再生水泥混凝土粗骨料进行强化处理,从而降低粗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值,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不同聚合物乳液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形成的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值,结果表明: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能够增强再生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而硅酸钠混合KH570硅烷乳液对于再生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不利。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重要的环保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使用性能的优劣和多种因素有关,且各个地区的骨料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现阶段尚未形成十分完善的施工标准.本文基于正交试验针对原材料类型、水灰比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外大量相关试验成果,本文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主要包括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受力及破坏特征,影响钢筋再生混凝梁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钢筋再生混凝梁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等。研究结果表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梁差别不大,主要取决于剪跨比;再生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配箍率以及再生骨料取代率是影响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机理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普通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应用于再生混凝土偏于不安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再生混凝土在结构中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立方体的抗压强度进行实验,研究分析抗压强度在等量石灰粉代替粉煤灰双掺到再生细骨料的混凝土之后有何影响,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公路路面形式。但是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大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路面病害,但是由于交通量的限制,完全封闭路段进行公路的养护与维修变得不切合实际。所以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作为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的重要手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文章根据对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理论研究结合多年具体施工经验对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1)通过对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分析,研究了现有的热再生技术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特点;(2)根据理论研究结果对现有的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与分析,结合实际施工条件与应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3)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线性回归软件对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进行相应的模拟分析对比,从投资回收期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方面分析其经济型与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是现今工程领域中应用最多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其主要是由胶凝材料、粗骨料以及水和一些特定的添加剂按照所需要的比例混合拌合而成的。一般的混凝土在应用的过程中总是要求越密实越好,而透水混凝土则与之相反,透水混凝土也被称之为无砂石混凝土,相较于一般的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内存在着较大的孔隙从而使得透水混凝土具有一般混凝土所没有的良好的渗透性,在透水、吸声降噪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应用效果。因此,做好透水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透水混凝土在城市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做好透水混凝土各项性能的试验分析以便找出较为合理的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文章在分析透水混凝土性能特点的基础上从透水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性能、粗骨料以及水灰比等方面进行试验以分析出上述各项因素对于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陶粒及陶粒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材料及轻型骨料,也已经在各地迅速发展起来。所谓陶粒混凝土就是指以陶粒作为混凝土中的骨料代替传统的以石子作为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又被称作是"轻质砼",可广泛适用于现代的房屋建筑、窑炉基础建筑以及桥梁建筑等。它与普通的砼相比,打破了其具有很小余地的表干密度选择的缺陷。现主要结合广州市某住宅小区项目工程地下室的大体积陶粒混凝土施工为例介绍了陶粒混凝土具有的优势,并且分析了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注重将节能环保理念引入其中。以再生混凝土为例,其主要指通过对废气混凝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分级、破碎或清洗等所得到的混凝土。但这些再生混凝土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存在抗压强度过低等问题,而影响抗压强度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水灰比。对此,文章通过采取一定的试验方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受水灰比的影响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了再生骨料原材料特性,再生骨料水稳碎石基层合理配比设计;通过试验路施工及检测,验证室内试验成果的工程可行性,并综合评价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我们都较为常见,但提到超流态混凝土可能还有些陌生,这是一种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混凝土,其不利用振捣即可进行使用,其利用螺旋钻杆中心泵将超流态混凝土注入桩孔中一次成桩。超流态混凝土在材料组成上与普通混凝土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也主要是由水泥、粉煤灰、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和水等组成。文章对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愈来愈普及。混凝土由水泥、砂石骨料、水以及添加剂等混合形成的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类型众多,如果要降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发生的频率,需要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入手,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对于有效地降低和控制裂缝的产生,提高施工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锡乌铁路芒罕图隧道施工实践,对湿法喷射混凝土质量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强调骨料掺配检验与掺加粉煤灰对提高混凝土性能的积极作用,对同类型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纤维增强混凝土对改善混凝土固有脆性等缺点的作用、原理,以及纤维增强混凝土所用材料的特点、优势、应用领域和影响其性能的各种因素.主要讨论了炭纤维、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再生地毯纤维等增强混凝土的应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等级逐渐升高,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更多。因此,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十分必要。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方面的因素很多,最突出的一个因素是沥青的生产工艺。沥青拌合楼控制系统对骨料稳定性的影响最严重。文章简单对沥青混凝土生产进行概述,并对沥青拌合楼加热控制系统进行讲述,重点对方案的改进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对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废弃物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传统混凝土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农业废弃物作为水泥替代物、骨料替代物和纤维增强物的用途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发展可持续的循环绿色混凝土,可以减轻采矿、焚烧和填埋造成的环境压力。文章对农作物废弃种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总结,根据使用功能和替代方法,农作物废弃种壳可以用于替代骨料、火山灰材料和纤维增强材料,分析了其应用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使用场景对于制备建筑材料是极其重要的,决定着所制备的建筑材料是否具有可靠的性能。文章将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详细论述了客运专线混凝土拌合站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控制过程,要想提高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必须经过关键的四个控制过程即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质量控制、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输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控制关键是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掺合料及拌合用水的选择。配合比质量控制关键是经过反复调配选定最优配合比。生产质量控制关键是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的控制。运输质量控制是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采取各项措施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各项指标满足施工现场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