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Al-20%Sn合金粉,然后采用不同的压制、烧结工艺将其制成块状合金;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研究了球磨及烧结工艺对Al-20%S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选用高的球磨转速(250 r·min-1)、大的球料比(30:1)和适当的球磨时间(40 h),可以获得细小锡相均匀弥散分布在铝中的合金粉;当烧结温度低于共晶温度时,锡相保持均匀分布,但当烧结温度超过共晶温度时,锡相明显长大且呈网状分布;高的压制压力(880MPa)和高的烧结气氛压力(5 MPa)可以有效抑制Al-20%Sn合金在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保持细小锡相在铝基体中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冷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锆含量的铜-锆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对制备的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球磨时间、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锆含量等因素对合金电阻率、硬度及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复合粉体的主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而铜-锆金属间化合物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加,颗粒由片状转变为近球状,而烧结后制得合金的电阻率和硬度逐渐升高;提高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可以使合金的导电性能提高,但硬度下降;随着锆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电阻率、硬度及抗弯强度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真空烧结法制备了掺钴的N型β-FeSi_2热电材料Fe_(0.95)Co_(0.05)Si_2,利用XRD和SEM分析了该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对机械合金化粉体进行了DSC分析,并对烧结试样进行了热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球磨5 h后铁、钴、硅混合物可完全合金化,全部生成β-FeSi_2、α-Fe_2Si_5和ε-FeSi相;随着球磨时间延长,合金粉体更加均匀细小,β-FeSi_2的含量逐渐增加;机械合金化20 h的粉体压制后经过1 373 K烧结2 h和1 073 K烧结2 h,可获得单相β-FeSi_2材料;合金粉体在1 177 K开始分解;随着温度升高,Fe_(0.95)Co_(0.05) Si_2试样的Seebeck系数α、电导率σ增大,热导率K降低,而无量纲热电优值明显增大,在773 K时最大,为0.11。  相似文献   

4.
龚勤慧 《机械》2009,36(4):73-75
CuZnAl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好坏是决定其工业实用性的关键指标。采用倒扭摆(JN-1型真空扭摆仪)方法,测试了固溶处理后合金的振动应变振幅爿与振动时间t的关系曲线(自由衰减曲线),并对Zr对CuZnAl合金低频阻尼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CuZnAl合金马氏体产生高阻尼特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1.2、2.3、1.7三种合金具有最佳阻尼性能的固溶温度分别为800℃、900℃和800℃;相同围溶处理温度8000C下,不含Zr的1.7合全的阻尼性能最佳。含Zr少的1.2合金的阻尼性能好于含Zr多的2—3合金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发展一种可用于燃气轮机的新型耐热合金,用机械合金化及热挤压工艺方法制备了以Fe-25Cr-6Al 和Fe-25Cr-11Al 为基体成分的合金。研究了不同弥散相Y_2O_3和Al_2O_3含量对于生成长晶粒组织的难易程度以及1100℃机械性能的影响。加入铪虽易使其产生长晶拉,提高合金强度,但只是部分有效。钨的加入阻碍了长晶粒的形成,并且合金的可锻性不如无钨的合金。但含钨合金的高温抗拉性能提高。钇的加入(代替Y_2O_3)减少了Al_2O_3的生成并且改善了反应生成长晶粒所必须的可锻性。所以试验合金必须既包含有Y_2O_3的基本弥散相,同时能再结晶成长晶粒组织。用上述试验结果制备以Fe-25Cr-11Al 为基体成分并含钨和钇的合金,这种合金与国际镍公司商品牌号MA956合金相比,具有较高的高温抗拉强度,但没有改善它们的长时持久强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脉冲电流加热纳米晶合金Fe_(73.5)Cu_1Nb_1Mo_2Si_(13.5)B_9,研究了合金纳米晶化后的组织、磁性与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加热可制备出晶粒尺寸8~15nm的纳米晶,其软磁性能达到甚至超过等温晶化法制备的纳米晶,且韧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l-24Si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550~610℃)对合金组织、密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烧结合金的显微组织均主要由铝相和硅相组成,当烧结温度达到600℃及以上时,组织中还析出了Mn_4Al_(16)Si_3相;当烧结温度低于580℃时,随温度升高,合金组织中铝颗粒之间的间隙数量减少,合金的密度和硬度增大;当烧结温度达到580℃时,铝和硅形成的共晶液相渗入铝颗粒间界面,而在原先液相位置留下较大孔洞,导致合金孔隙率增大,密度和硬度减小;当烧结温度达到590℃时,共晶液相含量增加,填充内部孔隙,导致合金密度和硬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高锰钢的耐磨性,对传统高锰钢进行了V、Ti、Re元素的合金化处理,采用金相组织分析、机械性能测试、断口形貌观察及耐磨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V、Ti、Re合金化后高锰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化处理使高锰钢的晶粒明显细化,改善了夹杂物的尺寸、形状和分布状况;其硬度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与高锰钢相比,合金高锰钢...  相似文献   

9.
10.
在实际工业生产条件下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Fe-Cu-C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1 060~1 160℃)对其密度、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密度先增大后降低,并在1 140℃时达到最大值(7.02 g·cm-3);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组织中颗粒的球化程度提高,孔隙的尺寸减小、数量降低,显微组织趋于稳定,铜相衍射峰消失,Fe4Cu3相衍射峰出现;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随烧结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密度的基本相同,且均在1 14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0 MPa,185 HRB,拉伸断口均主要呈脆性断裂特征;工业生产条件下制备的合金的力学性能指标基本与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挤压压力和浇注温度对(Al_(63)Cu_(25)Fe_(12))p/ZL101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挤压压力为50-100 MPa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然而当挤压压力为100-150 MPa时,随着压力的升高,其综合力学性能会随之下降。此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会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温度不能超过760℃。当挤压压力为100 MPa,浇注温度为72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最后,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X射线、TEM、DSC和Mossbauer谱分析研究机械合金化Fe77Cu1Si12B10和Fe74Cu1Zr3Si12B10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72h球磨后这两种成分的样品部分非晶化,其晶化温度分别为513℃和564℃。Zr元素能促进非晶的形成,提高非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出纳米Al-12%Sn合金粉体,然后将其压制成型,并进行烧结得到块体合金;运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合金在高能球磨和烧结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并进行了耐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合金中纳米锡相的尺寸长大,合金硬度下降;在523 K温度以下烧结时,锡相可均匀分布于铝基体上;当烧结温度超过523 K,高于了铝-锡合金的共晶温度,部分锡相呈网状分布,但仍有很多锡均匀弥散分布在基体上;在723 K烧结的合金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X射线、TEM、DSC和Mossbauer谱分析研究机械合金化Fe77Cu1Si12B10和Fe74Cu1Zr3Si12B10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72h球磨后这两种成分的样品部分非晶化,其晶化温度分别为513℃和564℃。Zr元素能促进非晶的形成,提高非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高锰钢的组织性能,提高其铸件的质量.对原始高锰钢进行了钨元素的合金化处理,采用金相组织分析硬度测试、抗拉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钨合金化处理后高锰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钨含量的增加,高锰钢的晶粒明显细化,夹杂物的尺寸和分布也得到了改善.机械性能方面,合金高锰钢的硬度提高了17.5%~47.4%,最高能达到25.2 HRC.抗拉强度随着钨元素的加入也得到改善,提高了7.9%~17.7%,最高能达到491 MPa.钨合金化处理能够改善高锰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不同烧结温度(850,950,1 050,1 150℃)保温5min条件下制备AlCoCrFeNi_(2.1)高熵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合金的烧结性能、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合金表面气孔数量逐渐减少,合金相对密度增大;当烧结温度升至1 150℃时,合金颗粒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随着烧结温度升高,烧结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屈服强度均先增后降,当烧结温度为1 050℃时,烧结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屈服强度最大;烧结合金的断裂机制为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8.
在42CrMo钢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La制取试样,通过对晶粒度、金相组织、力学性能、断口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稀土元素La,晶粒减小,组织得到细化,大大改善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自熔性Cu 180母合金加入量、配碳量、烧结温度及密度对制品性能的影响,还对母合金Cu180对提高铁基材料机械性能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Mo-Ni-Cu-Cr系合金化贝氏体球墨铸铁中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3%的钒,研究了钒的添加对该球墨铸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Thermal-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了该含钒球墨铸铁的平衡相图,分析了钒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当添加0.3%钒后,该球墨铸铁组织中针状贝氏体变得细小,残余奥氏体和渗碳体含量增加,在贝氏体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纳米尺度的VC颗粒;添加0.3%钒球墨铸铁的硬度比不加钒的略有增大,冲击功和耐磨性提高了1倍,其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含钒和不含钒球墨铸铁的磨损机制均为塑性变形疲劳和显微切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