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对重金属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中的可渗透反应墙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其在地下水修复中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修复步骤和修复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能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固体废物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在部分领域甚至远超废水、废气的危害,其产生源头分散,数量庞大,组成成分复杂,形态和性质变化多样,可能含有各种有害污染物,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危害了人类健康,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其中,固体废物中的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的不良影响十分显著,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预防、治理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置现状、处理技术以及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立足实践,提出了几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以期找到解决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为工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工业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使得修复污染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在修复工程的开展进程中,其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采用重金属污染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测的方式,获取更加准确的环境参数。文章首先明确了引发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对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具体特征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金属污染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测方式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4.
纳米零价铁(nZVI)是零价铁(ZVI)技术的改进,将零价铁制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颗粒,使其具有纳米尺寸的特性和优势。研究发现,nZVI对于多种土壤地下水中的典型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如三氯乙烯等有机氯化物及铅、六价铬等重金属。因其尺寸小,可被地下水流有效传递,因此具备用于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潜力,尤其适合与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配合使用。本文阐述nZVI技术对土壤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的修复机理,并以nZVI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氯化物的工程应用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选择及施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越发严重,因此,相关部门要强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植物修复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现状,其次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和水肥调控技术两方面总结了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水肥调控技术的应用方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类的生产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也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生态平衡及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作为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修复治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核心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走向,提出若干问题和建议,希望有利于我国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随着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日益严重,已使其成为了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因此,该研究课题一直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就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迁移转化、来源过程、污染原因以及危害作了详细介绍,并分析总结了各类修复技术的主要特点,希望为解决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紧迫性变得越来越突出。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助于更有效地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确保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以及修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本文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修复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危害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常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最后结合实例探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践,希望为进一步提升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是土壤修复工程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迁移性较弱,现有修复技术很难去除,其易随食物链进入人体,潜在危害大。该文以某冶炼厂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案例为研究重点,对项目概况、修复工艺选择、方案设计及修复自检进行分析,为各地实施类似冶炼厂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思路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面源、点源和原位污染所产生的营养物,严重恶化了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本文首先简述了湖泊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如营养物质富集诱导蓝藻形成、水体缺氧和水华毒素释放,并导致毒素在水生生物和人体中累积,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其次,本文概述了蓝藻生长的影响因素,其主要受到营养物质富集、温度、阳光、盐度、重金属等因素影响。最后,本文介绍了治理面源、点源和原位污染所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技术,重点论述了生态修复剂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水生动物生态修复等末端生态修复技术,并结合工程知识与理论,提出面源污染末端治理的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道路建设等许多人为活动都在加重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几大来源以及造成的危害,对当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也愈发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而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为现阶段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土壤的质量与安全构成了极大危害。因此,为了有效减轻土壤的污染现状,本文首先对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原因及修复意义进行了研究,然后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污染修复技术,最后从环境监督、发展环保农业、加强土壤监测等方面探究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纺织品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物理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和原理,重点分析和总结了纺织品在各类修复技术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优点和缺点,提出了今后研究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多功能纺织品和拓宽纺织品使用范围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纺织品的研究方向,各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综合利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入手,简要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特征、机理、研究方法及如何提高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不仅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严重破坏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因此,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高度重视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并将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放在了首要位置。其中,植物修复属于一种常用的治理与修复措施,主要是通过植物实现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分解和转化,且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本文主要以重金属Cd(镉)为研究对象,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后续开展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背景下,工业企业迅速发展,但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逐渐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合理运用各种植物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科学合理地修复。本文围绕土壤修复展开了深入研究,并重点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运用,且简单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危害。希望能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相关工作有所帮助,从而显著强化土壤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来源,归纳了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类型,对超富集植物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植物修复技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土壤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土壤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重金属是土壤污染中最典型的污染物。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并从微生物的首要三大类细菌、真菌、显微藻类出发,阐述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19.
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危害,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技术进行了介绍。特别指出生物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无二次污染,绿化环境,可通过二次提取,实现重金属的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贝类由于其滤食性特点具有极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对我国贝类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潜在风险,也给我国的贝类产品的进出口造成贸易壁垒。因此,有效控制贝类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介绍了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的2个方向,即贝类活体脱除技术和贝类水解液脱除技术。最后对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