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实现薄膜的恒线速度卷取,采用转速和张力的闭环控制,具体实现为在卷取转速调节过程中加入张力调节的影响,通过变频调速使卷取转速同步跟踪牵引转速。在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绘制出塑料薄膜牵引电机或卷取电机变频矢量速度控制图。在此基础上构成由计算机、PLC及变频器等组成的硬件系统,计算机和PLC及PLC和变频器通过串口或通信模块直接连接,同时介绍了软件设计思想,阐述了PC机和PLC之间以及PLC和变频器之间通信的通信协议,提出了PLC程序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PLC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控制,如何通过计算机串口编程实现计算机与PLC通信,从而达到远程监控和工业自动控制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地叙述了PLC的工作原理及如何用Delphi高级语言编程实现计算机与PLC的串口通信。  相似文献   

3.
人机界面在工业控制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由于PLC厂家众多且通信协议互不兼容,因此开发一种占用最少量资源但能实现最多种通信协议的人机界面产品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松下等PLC串口通信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可重构通信方案,为人机界面串行通信预留软件接口,实现了人机界面与多种PLC通信互连。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环境中,研究PLC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信技术有助于实现PLC与Windows程序开发环境间的实时通信.基于对PLC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信的研究,系统实现了Visual C 6.0与PLC的适时通信,从而实现工业控制系统中上下位机的通信,并将这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业环境,将由PLC采集的数据在上位机进行实时的显示以利于复杂系统的调试.  相似文献   

5.
虚拟仪器与PLC串口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在线测量设备中虚拟仪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串口通信的实现方法。在LabVIEW环境下工控机与PLC串口通信可靠性差,通过采用最佳信息冗余法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可靠性,使通信成功率达到100%,同时提高了通信传输效率,满足了在线测量的要求。现场使用表明该通信方式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6.
基于触摸屏和单片机共同控制的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SST89C58单片机控制伺服电机的系统方案,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详细介绍了电子控制中常用的Modbus协议,采用Modbus协议中的ASCII模式通过串口通信实现单片机与触摸屏的通信.用单片机代替工业控制中常用的PLC做作为从机,节省了成本,单片机接收触摸屏传来的参数控制电机的运行,有效且经济地实现单片机对交流电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由多套PLC系统与微机组成通信网络对发电机无功电压进行调控的方法。其中,PLC将EM235模块采集的电压信息通过串口反馈给上位机,并依据上位机下达的指令,输出宽度可调的脉冲信号控制发电机的无功电压。由于每台发电机组都配有单独的PLC进行无功调控.因此响应速度快,调节精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用VC实现PC机串口对步进电机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一种在VC 6.0环境下由PC机串口直接控制步进电动机的方法,所设计的控制程序简单、易懂,工作可靠,且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特性,适于相应工业控制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某铅锌冶炼企业的电热前床自动控制系统的通信故障进行研究,介绍了基于串口通信的电热前床通信系统的升级方法。根据电热前床工艺控制要求,对电热前床控制系统的通信系统和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采用串口通信的方式,完成了欧姆龙PLC与工控机的硬件通信连接,并成功实现了InTouch组态软件与PLC控制软件之间高速、可靠的数据通信。实践证明,电热前床控制系统的升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也为今后电热前床控制系统的扩容提供了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双异步电动机联动闭环变频转速控制系统的性价比,提出以PROFIBUS-DP通信总线沟通PLC、变频器通信联系、PLC运行智能控制程序、并配以触摸屏作为系统的操作界面的设计方案。将转速模拟信号送入变频器模拟输入端,在变频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由PROFIBUS—DP通信线输入PLC,在PLC实现单神经元和专家系统相结合智能型PI控制算法的运算,作为运算结果的控制频率数字信号又通过同一通信线回送变频器,控制电动机转速。这样,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还能减少PLC模块。试验表明,该方案可有效解决系统内的通信、控制问题,使系统起动快速,运行平稳、操作方便,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MSComm的串口通讯及PLC系统监控软件开发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提出了一种使用简单易用的MSComm控件,基于VC++6.0文档视图体系结构建立串口通讯的方法,以及利用此方法开发OMRON C200HE PLC系统监控软件的技术。监控软件通过串口发送控制参数到PLC中,通过PLC控制现场设备,也定时读取串口采集的PLC控制的现场设备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为了克服串口数据通讯的不稳定性,保证该监控软件长时间稳定运行,还结合工程实践给出了一种可靠的数据采集处理方案及其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PXI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和PLC,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某型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测控系统。采用触摸屏取代了传统的实物控制面板,并且多个控制界面可以随发动机状态自动切换;采用TCP/IP以太网通信协议,实现了PLC、串口设备以及工业控制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将测试和控制信息融合在一起;详细分析了试车需求,实现了测量参数校准/标定,数据采集、监控、存储、分析处理,试车报表整理输出,试车工艺提示等多种功能。调试和运行表明,系统配置灵活、工作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完全满足某型航空发动机试车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以某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为背景.该系统中的PLC作为下位机主要完成电机速度的采集,上位计算机提供人机交互界面,主要实现电机速度等数据的存储、设置、打印以及速度实时显示等监视功能。介绍利用MSComm控件实现该系统中上位计算机与下位机PLC进行串行通信的程序设计方法,并对通信协议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欧姆龙CPM2A系列PLC串行通信工作机制与特性,主要分析了在.NET环境中实现上位机和PLC的串行通信技术,并给出了部分关键程序,对其它同类型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概述远程网络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PC机与PLC在远程网络测控系统中的通讯方式,并采用欧姆龙(OMRON)公司专有的HostLink协议,在Delphi 7.0环境下结合第三方控件MSComm实现上下位机的通信编程.  相似文献   

16.
HART智能仪表在国内发展较为迅速,目前HART协议主要用在仪表的调试、校准、日常维护等,把HART仪表组成网络与PLC进行通信,从而直接并入控制系统还不多见.文中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在某个化工车间复剂生产系统中将两者相结合,实现了S7-224XP通过自由口协议与HAILT适配器进行通信,以及ADAM-5510M控制器通过串口与HART适配器进行通信,组成控制系统.系统在实际生产中运行稳定,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防爆区域的自动控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车轴超声自动探伤作业的流程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控机与PLC相结合的设计方案;采用“指令”与“报告”形式的应用层协议便捷的实现了二者问通讯;通过PLC的高速脉冲串功能(PTO)驱动步进电机实现了探头精确定位;基于模块化思想的软硬件设计,使得系统更易于调试和维护。  相似文献   

18.
柳超  蒋年德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3,(12):7656-7658,7669
智能监测系统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仪表测控技术于一体,论文介绍了采用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和以SQL sever 2000为数据库平台,通过串行接口进行通信的测控系统实现过程。作者提出了使用自由口通信的模式将工控机与西门子S7300系列PLC模块进行连接,实现现场传感器、PLC模块和工控机的相互通信,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锅炉汽包水位的实时测量与在线控制软件,对锅炉汽包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并给出基于VC的上位机界面。  相似文献   

19.
在自动化航材库系统中,以松下FPO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控制系统硬件核心.利用虚拟仪器技术(LabVlEW)实现上位机与PLC的串行通信,通过设计美观而又易于操作的界面,并鲒合数据库可以方便的对该系统进行控制与管理。并将各个关键接点和计数器运行状态录入数据库,为故障诊断提供依据。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明显降低了故障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PC-PLC控制系统的串口通讯监控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C-PLC控制系统串口通讯技术和对串口通讯故障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运行于PC和PLC问的串口通讯监控程序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分别用VB和梯形图编辑的示例程序.程序可监测系统通讯失败和通讯受干扰造成信息错误的故障,并发出相应的故障报警信息,从而实现了PC和PLC两方对串口通讯的监控.这些成果应用于一种测量三维物体轮廓设备的控制系统监控软件的开发与研究中,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