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文章结合建筑工业化,总结了建筑工业4.0时代下装配式住宅的特征,并且从数字技术的角度出发,为新时期下的装配式住宅提供一定的技术策略。建筑因其环境、文化、历史等原因而区别于工业产品,并且装配式住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文章提倡后工业时代的装配式住宅应回归其建筑属性,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寻找平衡点,以期为装配式住宅多样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工业建筑改造设计为研究目的,采用逻辑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查摆问题分析矛盾,研究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探讨工业建筑在后工业时代发生转变的物质动因及精神动因,归纳出后工业时代结构更新化、信息多义性、审美多样性、技术超前性的时代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工业建筑改造中角色转换、功能重构、审美嬗变及技术指向的影响,为工业建筑在后工业时代的改造设计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后工业时代旧工业建筑的转型再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建筑实例分析后工业时代旧工业建筑的多种转型模式,指出在社会产业结构深刻转变的当下对旧工业建筑转型再利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英国体育建筑的发展历程,为其带来了不同的发展前景。通过对英国后工业时代体育建筑发展流变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国内体育建筑发展现状,探讨后工业时代技术理念的介入对于国内未来体育建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纲  钟宜 《室内设计》2012,93(6):27-32
工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空间中具有异质特征的组成部分,而工业方式连同它的物质载体影响了几代人并形成了社会共同的历史记忆。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工业建筑自身优势,将潜在生态位转化为新的现实生态位,与当今国际社会提倡的低成本、低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设计原则相契合。论文在区分不同区位、不同空间类型的工业建筑的空间特征、结构形式和材料技术基础上,根据再生建筑的定位方向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分析,倡导将绿色理论结合到旧工业建筑改造当中去,赋予旧工业建筑新的生命,以期对现存工业建筑遗产的绿色改造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跨工业建筑是后工业时代工业建筑改造实践中最为有利的建筑形式之一,其空间跨度大、内部空间灵活易分割,将其改造成其他功能的可能性很多,因此,从结构改造、构造翻新、设备置换、材料整合等方面对大跨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技术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筑产业化越来越多的被业界人士认同,它主要是以标准化的生产为基础,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制造建筑。目前,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所面临的问题是不能够充分协调构件设计、工厂制造和现场安装之间的关系。基于BIM技术的3D协同设计快速发展,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8.
后工业化时代大量传统工业被新型产业替代,城市旧工业区大量有价值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为了在新时代营造健康城市,将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是有必要的,从旧工业建筑空间模式的转型以及建造技术入手,研究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过程中更好的实践探究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与建设阶段,在大规模城市更新中涉及很多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在城市更新中面临多重的挑战。通过剖析某设计竞赛获奖案例,总结了在夏热冬冷地区后工业时代旧厂房改造中适用的被动式技术,尤其是中庭冷巷与垂直绿化表皮的应用。通过模拟分析,发现在大进深的旧工业建筑中,中庭冷巷的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建筑的风压与热压通风,并创造热缓冲空间,垂直绿化的表皮是有效的遮阳降温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曹依敏  向言词 《城市建筑》2023,(11):151-154
工业遗产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工业时代的文化与技术遗存,并以其独特的工业建筑、文化、景观形成城市中无法替代的特色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对锡矿山经济、文化、生态和美学价值四大价值进行研究,并对锡矿山的地形条件、景观条件、交通条件、建筑条件等现状空间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锡矿山的活化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孟刚 《建筑师》2011,(2):5-13
作为工业化技术的一部分,标准化为当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它又对个性化产生了限制,但个性化却往往是建筑师非常看重的.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当在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本文研究的是以标准化技术为基础多样化设计的方法论,从过去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实例可供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工业化进程总结了后工业化社会城市老工业区转型与更新的主要趋向,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工业区更新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在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满足正在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热点的城市老工业区更新再发展的社会需求,急需通过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带动实践的进一步提高。最后从基础理论、类型模式、综合评价体系以及规划编制方法等方面,围绕今后如何开展城市老工业区转型与更新再发展研究工作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英国后工业时期住宅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杰 《世界建筑》2000,(5):16-20
进入后工业时期,西方城市与建筑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很大变化,长领域的变化尤为突出。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和规划设计方面综合分析了英国后工业时期的住宅状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作者认为,后工业时期英国住宅建设在实践与上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英国二次大战之后的住宅发展的英国后工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一方面,非工业化的城市功能结构和相应的政治经济环境促进了住宅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新的住宅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甘博 《建筑与文化》2016,(11):94-95
当今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跨入后工业社会,我们正走向高技术与高情感两个方向,人们不可避免地越发意识到文脉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以大武汉1911商业街建筑为例,分析了文脉主义建筑观在武汉商业街区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首钢群明湖公园展开设计研究。群明湖景观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几经变迁,充满异质性的信息以共时的方式拼贴于项目场地上,呈现出当代特有的后工业图景。在辨析并适度借鉴后工业转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试图从后现代性的理论话语中探寻设计途径,以回应项目自身的机遇和挑战。试图借助4个后现代性的关键话语(水平无限性、去总体化、氛围和多重体验)作为设计的基础理论支撑,结合风景园林理论和手段,为梳理、整合场地拼贴化环境提供观念和操作可能性,激发观者对于场地的主体建构,进而从审美、经验、公平性的角度完成对于场地意义和价值的重新建立。借此论述风景园林在后工业空间营造过程中兼容并转化后现代性理论的专业潜力,发掘风景园林为当代复杂多元的后工业复兴议题注入全局性思辨的专业价值,探索风景园林作为主动性力量从更大维度上介入都市更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段良骥 《华中建筑》2007,25(1):131-133
在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的当今之世,时代建筑正由经典现代建筑走向生态化、智能化和建筑文化多元化的新现代建筑.我们应关注新现代建筑的中国效应,积极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世界竞争力的中国式新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7.
高等建筑教育从创建伊始到不断发展、完善,无不与经济社会进步、建设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高等建筑教育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从战略原则上,高等建筑教育要主动适应建筑产业化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建筑产业化相关研究,加快培养建筑产业化所需专业人才,积极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发展对策上,高等建筑教育需借鉴顶层设计理念,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办学特色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建筑产业化与高等建筑教育科学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后工业景观是工业时代之后“第四自然”的表征,其设计受到“大地艺术”和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结合对上海宝山节能环保园核心区景观设计的评价分析,探讨了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的表达方法.后工业景观设计强调场地分析与设计构思的整体性,空间与场所的再生以及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对设计实践的反思,也提出了我国后工业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观的演变及其建筑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献明 《世界建筑》2006,(1):114-117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在不断突破经济“瓶颈”中得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经济性的理解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现代主义建筑反映的是工业化、精确化和标准化的要求,而在1980年代以后兴起的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建筑的符号功能在许多情况下取代了它的实用价值, 成为刺激人们消费的一种工具。历史发展表明,社会经济观是影响建筑外在形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钊 《南方建筑》2005,(6):74-76
当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打破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状态。本文通过对生态自然观和建筑的生态自然观进行分析,来论述城市及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进一步论述了生态化的具体操作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