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凤玲  刘爱国  李娜  宋琳琳 《食品科学》2007,28(11):342-345
本实验对生产发酵剂扩培后的糜米发酵液进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从样品中分离到12株乳酸菌,9株属于乳杆菌属的6个种,3株属于乳球菌属的乳酸乳球亚种。它们赋予产品良好的风味,适于作食品发酵剂。  相似文献   

2.
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出3株高产酸菌,利用经典分类法即在产乳酸、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3株菌分别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etarium)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相似文献   

3.
酸菜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侯红漫  刘阳 《食品科学》1997,18(1):29-32
从酸菜汁中分离出一株产乳酸力强,发酵无异味的菌株,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其产酸量达2.0%,而自然发酵菜汁中的产酸率为0.8%,产酸率提高了2.5倍,经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5℃,发酵时间48h,后,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经小规模发酵试验,白菜经处理后,接入LP-8菌株和酸菜发酵优质菌群,发酵温度为35℃,48h,酸度可达1.8%,且发酵成熟,口味自然,无异味,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从农家自然发酵黏豆包谷物发酵液中分离乳酸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益生性能进行研究。利用梯度稀释法从黏豆包中筛选获得6 株乳酸菌,经形态学分析并结合16S rRNA 序列分析分别为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短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ns)、清酒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和曲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对菌株的益生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菌株HSDF3(曲氏乳杆菌)的抗逆性和耐酸性能较好,pH3.0 的环境中存活率为100%;耐盐测试中,菌株HSDF9(清酒乳杆菌)的耐盐效果最好,在盐含量10%的MRS 肉汤中仍可存活,活菌数可达8.93×106 CFU/mL;耐胆盐测试中,菌株HSDF12(棒状乳杆菌)存活率最高,在0.3%胆盐浓度的MRS 肉汤培养基中培养3 h 之后的存活率为7.171%;耐人工胃液测试中,经过3 h 的模拟胃液培养之后,菌株HSDF3(曲氏乳杆菌)的存活率最高,达到82.91%;耐人工肠液测试中,经过6 h 的模拟肠液培养之后,HSDF12(棒状乳杆菌)存活率最高,达到93.42%;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中,菌株HSDF15(短杆菌)对四环素、羧苄西林、头孢氨苄、米诺环素、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5.
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酸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传统酸菜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发酵酸菜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利用平板稀释培养和钙溶圈方法分离纯化菌株后,共筛选出8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通过纸层析和产酸量测定,其中L3、L4菌株产酸较高,经初步的细菌学鉴定L3为植物乳酸杆菌,L4为短乳杆菌。  相似文献   

6.
李欣  武俊瑞  田甜  岳喜庆 《食品科学》2014,35(1):150-154
从黑龙江大庆地区采集7份采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自然发酵酸菜发酵液,从中分离和筛选出14株乳酸菌疑似菌株,提取其16S rDNA,并经测序、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其属种进行鉴定。初步筛选出在pH值为2.5、3.0和3.5的酸性条件下均能够生长的耐酸菌株6株,并进一步利用活菌计数法得出菌株在pH3.0条件下的存活率。结果表明:14株菌株均为乳酸菌,其中4株为弯曲乳杆菌(HD12-1、HD13-5、HD14-1和HD15-1),1株为短乳杆菌(HD18-2),3株为清酒乳杆菌(HD12-2、HD13-1和HD16-5),1株为肠膜明串珠菌(HD18-3),5株为植物乳杆菌(HD14-3、HD15-2、HD16-2、HD17-3和HD17-4),且筛选出pH 3.0条件下存活率在2%以上的6株菌株,分别为HD12-1、HD13-1、HD14-1、HD15-1、HD16-2和HD16-5。  相似文献   

7.
东北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耐酸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耐酸性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分析技术,对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纯化的乳酸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别,随后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并筛选在pH 3.0条件下存活率较高的菌株。结果表明,72 株分离乳酸菌包括62 株乳杆菌和10 株乳球菌,其中有21 株菌的指纹图谱不相同,经鉴定,分别为乳肠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米曲霉乳杆菌(L. oryzae)、短乳杆菌(L. brevis)、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棒状乳杆菌(L. coryniformis)。pH 3.0条件下存活率在75%以上的菌株有8 株,管家基因rpo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高耐酸性的两株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为开发功能性乳酸菌食品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出3株高产酸菌株,利用现代分析技术与经典分类法对上述三株高产酸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细菌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三株高产酸菌株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brevi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planetarium)。  相似文献   

9.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到乳酸菌7株和5株,红方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鉴定结果表明,白方中4株为鼠李糖乳杆菌,1株清酒乳杆菌;青方中有1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3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清酒乳杆菌。最后,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和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0.
河南淅川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培养方法从淅川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出6株乳酸菌,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一步对分离菌株的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人工消化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淅川自然发酵酸菜中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较好,从5个样品中分离到6株乳酸菌,经鉴定XC-2为副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XC-3为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XC-5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XC-6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XC-18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C-20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其中,菌株XC-18的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耐受能力较好,相对存活率分别为72.4%和65.7%,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赵岩 《中国酿造》2013,32(5):35
从传统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筛选到10株产酸能力较高的乳酸菌.通过形态特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分析可知,其中3株为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3株为植物乳杆菌,3株为短乳杆菌,l株为乳酸片球菌.并对其中4株代表菌株做了生长曲线和产酸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发酵对富源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态发酵方式,比较乳酸菌发酵和自然发酵的富源酸菜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不同时段的感官、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变化的规律,评价两种发酵方式对富源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乳酸菌发酵的富源酸菜感官品质更优;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且亚硝峰值出现得较早、pH值较低、总酸含量较高;乳酸菌活菌数量更多,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都较少;大肠杆菌未检出。说明乳酸菌发酵制作的富源酸菜在品质及安全性方面都优于自然发酵的富源酸菜。  相似文献   

13.
自然发酵辣椒酱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发酵的辣椒酱中分离出产酸量高、生长良好的菌株,经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性及发酵性能试验,最终选定Lact.1和Lact.2两株适用于发酵辣椒试验的乳酸菌。鉴定结果表明Lact.1为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planetarium),Lact.2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试验结果表明两株乳酸菌产酸速度快,最适生长温度在30℃到40℃之间,最适生长pH 6.0,当食盐浓度在7%以下能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甘肃地区自制酸菜汁中分离出39株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实验均为阴性。通过滴定法筛选获得6株产酸率高于1%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杆菌,其中LS-9菌株的产酸率最高。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LS-9菌株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胰蛋白胨。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20 g/L,胰蛋白胨添加量12 g/L,发酵温度为36 ℃。其中温度对菌株发酵产酸影响最大,其次是胰蛋白胨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对发酵产酸影响最小。验证实验表明,菌株在最佳条件下的产酸率为1.74%±0.05%。经16S rRNA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LS-9菌株与干酪乳杆菌的同源性较高。全脂奶发酵实验表明LS-9凝乳时间约为6 h,酸度102.4 °T,活菌数可达1.25×108 CFU/mL。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继续研究蔗糖浓度对L1-明串珠菌属 (Leuconostoc)和L2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的影响 ,以及他们在泡菜制作中的应用。若在泡菜制作时接种L1、L2 或L1和L2 的混菌 ,均可缩短泡菜的成熟时间 ,但风味不及自然发酵的泡菜  相似文献   

16.
酱醅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豆酱和酱油发酵酱醅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溶钙圈实验、乳酸纸层析、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观察,从中筛选出8株菌.经API系统鉴定,JY-1和JY-6为戊糖片球菌,JY-2、JY-4和JY-7为短乳杆菌,JY-3为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JY-5和JY-8为植物乳杆菌,并对菌株JY-1、JY-2、JY-3和JY-5的耐盐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7.
发酵白菜中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钙溶圈等方法从5种发酵白菜中分离筛选出了13株菌,确认其中9株为乳酸菌,经过形态学测试及生理生化反应试验,最后确定9株菌中有8株属于乳杆菌属,分别是:植物乳杆菌3株、短乳杆菌2株、微小乳杆菌2株、发酵乳杆菌1株。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筛选提供乳酸菌资源,实验采用实验室纯培养方法结合生理生化分析,对新疆传统发面面肥样品中乳酸菌的种类、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对分离的菌株运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研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三株乳酸菌,其中F5和F28两株被鉴定为Bacillus sp.,F3被鉴定为Paenibacillus sp.。3株菌在p H4~7能生长,在3%和6.5%Na Cl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在10~45℃温度范围能生长。两株芽孢杆菌中F5菌株产酸能力较强,F28菌株生长速率较快,并且这两株菌均能利用多种碳源。所以,实验中筛选出的三株乳酸菌均可选作青贮饲料制作过程中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湘西传统酸豆角优势乳酸菌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湘西传统发酵酸豆角中分离出A、B、C、D、E等5株乳酸菌,经过培养特性、生理生化试验、发酵能力测定,筛选出B、D两株产酸快、发酵风味好的菌株作为优势菌株。经初步鉴定,确定B菌株为肠膜明串株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D菌株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ev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