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加热模式(90℃、40℃/121℃、90℃/121℃和121℃)和可得然胶添加量(0%~8%)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耐高温鱼糜制品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与传统加热方式(90℃)相比,高温加热(121℃)会导致鱼糜凝胶的主要蛋白质成分降解,三维网络结构破坏,凝胶强度显著下降(p0.05)。在三种高温加热模式下,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均随着可得然胶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破断距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05)。蛋白质的模式不受可得然胶浓度的影响。随着可得然胶添加量从0%增加到8%,鱼糜凝胶三维骨架网络从以蛋白为主体逐渐变为以可得然胶为主体。可得然胶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主要是与蛋白-亲水胶体弱键相互作用和凝胶骨架结构的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75、95和121℃)重复的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对甘薯淀粉结构及物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量热扫描仪及快速黏度测定仪对甘薯淀粉的结构、结晶性质、热特性和糊化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其膨胀势、溶解度和体外消化性。75、95和121℃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均使甘薯淀粉颗粒形态破坏或消失,呈不规则块状;75℃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导致了甘薯淀粉结晶吸收峰及热吸收峰强度减弱,焓值降低、糊化温度升高且范围变小,而经95和121℃加热-冻融循环处理后,甘薯淀粉结晶型由A型向B型转化,热吸收峰消失;此外,甘薯淀粉溶解度随着加热-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黏度特征值降低,回生趋势减弱,慢速消化淀粉(SDS)含量有所增加,121℃一次加热-冻融循环处理(RGR-1)后含量最高,可达29.25%。  相似文献   

3.
罐头食品     
加热杀菌对软罐头封口强度的影响 蒸煮袋(130mm×178mm)系由聚酯/铝箔/聚丙烯复合材料制成,在100%的蒸汽中加热(121℃),测试蒸煮袋的封口处的强度。 1.拉力 蒸煮袋装180g水,25/121℃加热杀菌,分为静置和旋转两种形式。杀菌后,开袋倒出水,剪下封口边2cm×7cm,做拉力试验,并与未经加热杀菌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蓝莓为原料提取花色苷,对其进行纯化、121℃高温加热6 min和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处理,测定处理后的样液的抗氧化活性,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条件对花色苷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环境下,水溶液中的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随纯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强,二次纯化物的活性是粗提物的4倍左右,但在模拟胃肠环境中活性受纯度的变化影响较小;在同一纯度下,花色苷经过模拟胃肠和高温加热处理后抗氧化活性大大的降低,水溶液中的花色苷活性是模拟胃肠环境中的2倍以上;花色苷经121℃高温加热后活性大大降低,同一条件下活性损失了一半左右,但这种损失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较小,粗提物水溶液中的花色苷的活性是121℃加热后的花色苷的2.7倍。  相似文献   

5.
刘沙 《中国油脂》2020,45(9):12-16
将花生红衣原花青素与小麦肽复配(质量比30∶1),分别采用不同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醋酸、乳酸)调节溶液pH为5.0,经不同热处理后,以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小麦肽协同有机酸对原花青素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除ABTS自由基方面,经90℃加热后小麦肽与苹果酸的协同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经121℃加热后小麦肽与苹果酸、醋酸的协同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在清除DPPH自由基方面,经90℃加热后小麦肽与柠檬酸的协同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方面,小麦肽与柠檬酸协同在未加热与121℃加热后时具有良好稳定效果,小麦肽与醋酸协同在未加热与90℃加热后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可见,小麦肽协同有机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花生红衣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稳定效果因有机酸、样品体系的热处理及清除自由基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各种热处理方式对沙门氏菌DNA消亡及其检测效果的影响,选择肉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常用的热处理方式对沙门氏菌进行处理。灭活后的菌体室温放置一定时间后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5℃20min、85℃30min、沸水浴3min、121℃15min处理均能使沙门氏菌完全灭活,其中65℃20min、85℃30min处理后菌液中残存有大量的基因组DNA,且消亡速度缓慢,放置18d后仍有可见条带。沸水浴3min处理后菌液中基因组DNA条带微弱,放置4d后即消失。121℃15min处理后则无可见条带。沸水浴2min处理后不能使菌液中的沙门氏菌完全失活。65℃20min、85℃30min、沸水浴3min、121℃15min致死后的菌液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有大量的基因片段。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沙门氏菌DNA消亡速度越快。因此,肉品在沸水中至少加热3min以上才能保证安全;热处理后残留的基因片段对应用DNA分析检测沙门氏菌产生很大的干扰作用,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消息     
软罐头食品的加热杀菌 我们对传统的杀菌锅作了研究,经改装后,不仅能用于罐头和玻璃罐,还可用于软罐头。在卧式杀菌锅中,我们认为装配有热水贮存桶、循环热水泵以及采用盘架能使软罐头食品获得满意的杀菌。选择了几种食品(酸甜蔬菜猪肉、奶油蘑菇汤、火腿蛋炒饭)对改装的杀菌锅进行试验。酸甜蔬菜猪肉的最适杀菌条件为121℃/20分钟,奶油蘑菇汤为121℃/35分钟,火腿蛋炒饭为121℃/25分钟。 利校  相似文献   

8.
以笃斯越橘为原料,主要测定其花色苷精制物在121℃加热6、8、10min及不同pH下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液中单体花色苷、辅色花色苷、聚合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随着加热时间增加及pH升高大体都呈下降趋势,辅色花色苷在pH4.0~5.0时有微量的存在。花色苷残留率随加热时间增加、pH升高而降低。DPPH·法结果表明,同一pH条件下,处理液对DPPH·清除能力为加热6min8min10min;3个时间下的处理液清除能力均在pH1.0时达到最佳,且其IC50值分别为1.50、2.94、3.40μg/mL。ABTS+·法结果表明,pH1.0、121℃加热6、8、10min下,处理液的IC50值分别为0.27、0.29、0.32μg/mL;处理液的清除能力整体随加热时间增加、pH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热杀菌对鱼头汤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在研究加热熬汤过程中鳙鱼头中营养成分的溶出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杀菌前后的鱼头汤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头汤中营养物质含量随着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鱼头汤沸腾2h后,营养物质的溶出基本达到平衡。118℃,45min杀菌后,粗蛋白、氨基态氮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18.5%,12.5%,22.7%;经过121℃,30min杀菌后,粗蛋白、氨基态氮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21.7%,18.8%,20.8%;杀菌前后ASS、CS均有所变化,但变化不显著,杀菌前其EAAI为23.7,118℃,45min和121℃,30min杀菌后EAAI分别为23.5和23.9。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0.1%玻璃酸钠滴眼液原料的分子量和滴眼液灭菌条件。方法选用高、中、低分子量的玻璃酸钠原料,配制0.1%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别在116℃×40 min,116℃×30 min,121℃×15 min的条件下热压灭菌,测定终产品的运动黏度、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在3个灭菌条件下,低分子量组的样品灭菌后运动黏度低于或接近标准下限,高分子量组的样品灭菌后运动黏度高于或接近标准上限,中分子量组的样品灭菌后运动黏度均在标准范围内;相同分子量的样品,运动黏度和分子量下降幅度116℃×40 min条件下最大,121℃×15 min次之,116℃×30 min与121℃×15 min相当。结论中分子量的玻璃酸钠原料,121℃×15 min灭菌条件适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热处理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T-2毒素的去除作用。测试不同温度、不同加热时间、不同pH值条件下热处理对DON和T-2毒素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毒素及其衍生物,采用外标法定量。DON在中酸性条件下,121℃加热60 min,DON浓度保持稳定,碱性条件能促进DON的热降解。T-2毒素在中酸性条件下,105℃加热30 min开始降解,121℃处理pH值为7的1.0μg/mL T-2毒素溶液60min,T-2毒素去除率分别为(51.98±3.37)%,碱性条件能促进T-2毒素的热降解。在一定条件下,热处理对DON、T-2毒素具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亲水作用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同时测定核桃乳中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的含量,并研究了在121℃下,pH和加热时间对4种糖醇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在0.08~1.25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在0.05~1.45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精密度RSD3.5%(n=6),加标回收率为96.9%~103.1%;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在121℃加热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加热残留率为83.03%~99.72%,4种糖醇的热稳定性随pH的增加而提高,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赤藓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的热稳定性要优于山梨糖醇。  相似文献   

13.
鲢鱼鱼浆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鲢鱼为对象,研究全鱼浆和鱼骨浆的基本组成及其添加量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对添加鱼浆后的鱼糜凝胶性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2种鱼浆的总灰分含量都较高,且蛋白质含量都高于12%。无论是添加全鱼浆还是鱼骨浆的鱼香肠,采用两段加热(40℃、1h,90℃、0.5h)的凝胶性能和持水性都高于一段加热(121℃、0.5h)。随着2种鱼浆添加量的增加,两段加热凝胶的破断强度和凝胶强度均先增加后减小,全鱼浆的适宜添加量10%高于鱼骨浆的5%。MTGase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添加鱼浆的鱼糜凝胶的凝胶性能和持水性,且对一段加热凝胶持水性的改善效果高于两段加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定功能性低聚糖的稳定性,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功能性低聚糖的方法,测定了水苏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在酸性、中性、碱性环境中加热不同时间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水苏糖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均非常稳定,酸性环境下,121℃,25min后水苏糖保留率为74%;低聚异麦芽糖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下非常稳定,碱性条件下总功能性低聚糖保留率为89%;低聚果糖在中性条件下121℃,25nin后总功能性糖保留率降至74%,酸性环境下,保留率为31%,碱性稳定。  相似文献   

15.
高温处理对牛肉蛋白质组分及其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高温处理(110,115,121℃分别加热3,6,9,12,15min)的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溶解性和不同结构蛋白质的含量,总氮、非蛋白氮、氨基态氮的含量,蛋白质水解指数以及全肌肉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均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急剧下降,121℃加热15 min后,牛背最长肌中肌浆蛋白含量下降了86.9%,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下降了89.88%。总氮和氨基态氮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加热时间对非蛋白氮和蛋白水解指数影响显著(P0.05),200kDa的肌球蛋白重链电泳条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淡消失,而44.3kDa的肌动蛋白在整个高温处理过程中均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肉类研究》2015,(8):13-16
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处理对鸡爪筋胶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加热组将新鲜鸡爪筋剪碎匀浆后分别在50、60、70℃条件下水浴加热10、20、30 min;冻藏组将新鲜鸡爪筋分别在-20、-80℃条件下冻藏5、10、15 d,通过对处理后的样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成像的方法研究鸡爪筋在不同温度及时间处理后的胶原纤维周期长度和粗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周期长度随加热温度升高、加热时间增长而变短,随冻藏温度降低,冻藏时间的延长而变长,其中760、-20℃变化最典型。60℃时,当加热时间由10min增至30min,周期长度由(72.20±2.58)nm减至(71.00±1.78)nm;-20℃时,当冻藏时长由5 d增至15 d,周期长度由(69.70±2.60)nm增至(73.00±2.90)nm。冻藏时间增加,鸡爪筋胶原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加热时间增加,50℃加热时,鸡爪筋胶原纤维的粗糙度先增后减;60℃加热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7.
对稻米油进行加热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加热温度(180℃,220℃和260℃)、不同加热时间(0.5~10 h)以及隔夜后(0.5,1和2 h)脂肪酸的组成变化。研究表明,稻米油在180℃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基本上没有变化,180℃加热10 h后放置一夜,再次复热的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也没有明显的增加,但如果在更高的温度,隔夜复热2 h后,油脂中会产生约是原油12倍的反式脂肪酸。180℃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亚油酸和亚麻酸都有适度的降低,但降低的量还微乎其微。随着温度不断的上升,当温度达到260℃的时候,亚油酸降低了约原油的17倍,而亚麻酸基本上已经无法检测出。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常温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甜玉米常温保鲜工艺进行研究,详细探讨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颜色变化和老化等因素。实验证明,新鲜玉米用1.00%柠檬酸溶液浸泡护色20min,0.5%蔗糖酯溶液预煮5min,真空包装后经121℃、0.1MPa蒸汽灭菌,在20℃下保存12个月,甜玉米的颜色、口感和香味都能得到较好的保持,不需加热即可食用。  相似文献   

19.
γ-氨基丁酸的检测方法和热杀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持γ-氨基丁酸在食品加工品中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γ-氨基丁酸在食品生产的热杀菌稳定性.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pH值等处理对γ-氨基丁酸溶液的影响.试验表明:pH为4.5和pH为5的γ-氨基丁酸溶液在100℃下加热不稳定,pH为5在100℃下加热时间为15 min损失可达16.8%.在pH为4.5在100℃加热时间为15 min损失可达到22.2%加热时间为25 min时损失可达30.4%,但在85℃、93℃下分别加热20 min后,γ-氨基丁酸损失低于10%.因此,富含γ-氨基丁酸的食品适合调整pH为4左右,并在85℃~93℃下杀菌20min.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变频微波和水浴两种低温加热方式对牛肉加热过程中嫩度、保水性和微生物杀死率的影响。以牛大腿腱子肉为实验材料,在两种低温加热方式下经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处理后,检测肉品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时间短;微波加热温度每降低5℃,加热时间缩短且节能10%~15%。微波加热牛肉的肉汁渗出率明显小于水浴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下牛肉的剪切力都是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呈波浪形趋势;加热温度为60℃时,剪切力达到最大值,继续升高到65℃,剪切力为最小值。微波加热牛肉的剪切力小于水浴加热;当微波加热温度为65℃保温4~6 min时,剪切力较小。牛肉水分保留率与肉汁渗出率密切相关,线性方程为y=-0.323x+99.49(R2=0.927)。两种加热方式下,温度高于60℃都能杀死99%以上的微生物。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在变频微波500 W、控温65℃条件下加热42 g(±2)牛肉4~6 min,肉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