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压力仿真系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力仿真系统实时、高精度的要求,提出了将模糊控制理论和PID控制结合起来构成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方法。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在线对该控制器PID参数进行了整定,增强了PID控制器的调节控制能力。并在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环境下,对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BTT导弹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模糊鲁棒PID控制器的设计,把模糊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结合起来,对控制系统的比例、积分、微分参数进行在线自整定.对BTT导弹偏航通道的模糊自适应控制进行了研究,在Simulink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纯的PID控制,超调量小,抗干扰性能强,对变参数系统的鲁棒性强,满足在线适时自适应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广伟 《兵工自动化》2021,40(1):27-31,49
为改善永磁调速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模糊PID控制策略.根据模糊理论的基本规则,使用Matlab生成模糊控制器,选取电机的实际参数,依据伺服控制策略,将模糊理论与PID控制技术相结合,使用重心法解模糊化,得到PID的控制参数,并通过Matlab仿真对比模糊PID控制与单独PID控制对信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性能要优于单独PID控制,可满足直流电机的高精度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PID参数的在线调整问题,针对龙门刨床的主拖动系统,提出将神经网络的模糊PID自适应控制器用于直流调速系统的方法。分析龙门刨床电气设备的组成,综合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的长处,将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和PID控制相融合,构成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并通过MATALAB对系统进行仿真。设计时,将模糊规则融于神经网络中,通过对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在线调整模糊规则和隶属函数参数,对PID控制器实现在线实时调整。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比普通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某供弹机控制系统建模困难、控制系统复杂、易受外界影响,且自身参数时变不确定、控制难度大的问题,用普通的PID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将模糊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将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作为控制器的输入,PID控制器3个参数的自整定值作为控制器的输出,实现了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具有PID控制器高精度的优点,又具有模糊控制器快速性、稳定性、鲁棒性高的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动、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6.
两相步进电机控制策略及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重 《兵工自动化》2011,30(6):65-67
为满足电脑绣花机控制系统中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低速时运行平稳及定位精确的控制性能要求,提出步进电机两相驱动方案及其恒力矩均匀细分相电流控制策略。以高性能微处理器PIC16F877为核心,结合DAC0832转换器芯片及双极性驱动器NJM3777,构建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控制系统。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步进电机步矩分辨率较高,低速时运行平稳,转矩脉动小,系统运行噪音低。  相似文献   

7.
加注连接器自动对接系统是一种非线性、多变量、变参数的系统,作为被控对象使用经典PID控制效果欠佳。为此结合模糊控制的优点,设计一种模糊PID控制策略,在加注连接器自动对接系统的仿真模型上分别使用经典PID和模糊PID,进行控制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对比PID控制,模糊PID控制具有误差较小、抗干扰性较强等特点,更适用于自动对接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双旋翼多输入多输出系统TRMS由于非线性和强耦合,难以建立数学模型和控制,故提出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的控制方法.利用MATLAB设计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际应用.与常规PID控制相比,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不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还可及时在线调整PID参数,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案。把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结合起来,对控制系统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进行在线自整定。在Simulink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智能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纯的PID控制,超调量小,抗干扰性能强,对变参系统的鲁棒性强,满足在线适时自适应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糊PID控制律的舵机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舵机系统采用了连续混合模糊PID控制设计。这种控制吸收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仿真证明,它能综合平衡选取各参数,能兼顾舵机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稳态精度和鲁棒性等指标,从根本上克服常规模糊控制器存在的量化误差和稳态颤振现象,动态特性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转台系统中非线性不确定性因素对动态响应和稳定精度的影响,设计一种改进型自适应模糊PID复合控制器。对AF/PID控制器进行分析,设计融合函数将模糊控制器和变型PID控制器的输出量合理融合,提出一种控制规则在线学习调整的算法,达到自适应平稳调整模糊控制规则,并以某转台方位位置控制系统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构简单、计算效率高,能实现无缝变化输出,避免输出振动,扩大模糊控制器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针对FESTO液位过程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可在线修改量化比例因子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利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能与Matlab/Simulink无缝链接的特点,通过Matlab/Simulink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引入dSPACE实时仿真平台,并进行FESTO液位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智能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dSPACE实时仿真系统能为检验智能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提供良好的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应用于新型鱼雷武器中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PMBLDCM)转矩脉动较大引起的噪声和振动等问题,设计了离线训练与在线训练相结合的智能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首先,通过分析被控对象负载扰动大的特点,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自校正调节器,将其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结合,通过在线调节PID参数以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其次,在Simulink中搭建了在线智能PID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线智能PID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传统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简要介绍了自适应在线遗传算法整定PID参数的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一类碟形飞行器的纵向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在线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5.
文中在PID控制器的基础上。以误差和误差变化率为输入,利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了PID参数的在线自动整定。并且在MATLAB下对某导弹触发引信测试系统稳态精度和抗干扰性方面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优于常规PID控制。具有良好的稳态精度和自适应能力,使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多电机同步控制难以满足高精度控制和比例同步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 系统。根据每台电机的运行状态进行速度补偿,采用模糊PID 控制器替换固定增益,结合速度补偿模块结构原理, 对速度控制器进行改进,建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仿真模型,并对3 台电机改进偏差耦合控制进行仿真分析。仿 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固定增益控制策略相比,该改进型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模糊PID 控制策略具有更高的同步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步进电机的闭环位置控制方案,简要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主要硬件模块,研究对比了开环和闭环控制算法,并根据工程实际对闭环数字PID算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与开环控制相比,闭环控制的控制精度和动态品质明显改善,并且能够克服开环系统振荡、失步等缺点。  相似文献   

18.
红外空空导弹导引头预定回路模糊PID双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导引头瞬时视场角小、对目标发现概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导引头预定回路模糊PID双模控制方案。首先对导引头伺服系统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建立其预定回路模型;其次,对预定回路分别采用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了预定回路的模糊PID双模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改善导引头动态性能,提高发现概率。  相似文献   

19.
高精度电动舵机模糊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现代高性能飞行器要求,对电动舵机系统采用了模糊自适应PD控制设计。这种控制吸收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对系统的参数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尤其适合于数学模型未知、非线性和复杂的对象。通过在位置环上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对前向通道P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最后在非线性舵系统模型上仿真证明,其动态特性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并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