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锈铸铁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增重法和强极化、线性极化技术,研究了已生成较厚砂锈层的带锈铸铁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分析较厚砂锈层对铸铁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锈铸铁的腐蚀速度比裸铸铁的腐蚀速度大,较厚砂锈层不仅不能阻碍腐蚀过程继续发展,而且还有加速腐蚀发展的趋势。带锈铸铁的间浸腐蚀速度比全浸快得多,较厚砂锈层使间浸对带锈铸铁的腐蚀加速作用比对裸铸铁的加速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金相、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 (SEM /EDX) ,结合电化学测试手段 ,研究了Cu Cr合金在 3 5 %NaCl NH3 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并探讨了NH3 浓度对其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Cu Cr合金中铜相较铬相易腐蚀 ,其腐蚀速率随NH3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锌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涛  黄永昌 《腐蚀与防护》2000,21(9):390-392
研究了熔炼所得Zn-Fe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分两个含铁量区段0-1%和1%-10%考究了Zn-Fe合金的开路电位和线性极化电阻,并用SEM观察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探讨了Fe含量对合金腐蚀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用EDS、XRD、TEM和SEM等手段分析纳米晶镀层的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用电化学极化方法研究镀层中Co含量和退火温度对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为单一面心立方结构,其晶粒尺寸随镀层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镀层的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呈现强的(111)织构。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随Co含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退火可明显降低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纳米晶与粗晶Co-Ni-Fe合金镀层经电化学腐蚀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腐蚀形貌。  相似文献   

5.
Cu-Cr合金在3.5%NaCl+NH3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相、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SEM/EDX),结合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Cu-Cr合金在3.5%NaCl NH3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探讨了NH3浓度对其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Cr合金中铜相较铬相易腐蚀,其腐蚀速率随NH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硫化钠对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晖  余刚 《表面技术》2001,30(6):37-39,42
通过极化曲线测试及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硫化钠对硬铝合金(LY12CZ)在3.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硫化钠对铝合金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促进了铝合金表面膜的形成,使铝合金出现了钝化现象,抑制了铝 合金点蚀。  相似文献   

7.
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用EDS、XRD、TEM和SEM等手段分析纳米晶镀层的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用电化学极化方法研究镀层中Co含量和退火温度对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为单一面心立方结构,其晶粒尺寸随镀层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镀层的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呈现强的(111)织构。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随Co含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退火可明显降低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纳米晶与粗晶Co-Ni-Fe合金镀层经电化学腐蚀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腐蚀形貌。  相似文献   

8.
块状非晶合金CU-Zr-Ti-Sn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Cu60Zr30Ti10和(Cu60Zr30Ti10)99Sn1块状非晶合金及其晶化后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Cu60Zr30Ti10)99Sn1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衄线有一定的钝化倾向,且其阳极电流密度较Cu60Zr30Ti10非晶合金的阳极电流密度有所降低;同时EIS结果显示,其电化学反应电阻Rt较Cu60Zr30Ti10的Rt值有所增大,说明添加1%Sn使非晶合金Cu60Zr30Ti10的耐蚀性能有所改善.相应成分晶化后的合金与非晶合金的极化曲线相比较,阳极极化表现出较大的钝化倾向,且阳极电流密度略有降低.晶化后合金的EIS测试显示有两个时间常数,即由高频容抗弧和低频容抗弧构成.晶化后合金与其非晶合金相比较,电化学反应电阻见明显增大,表明晶化后合金的耐蚀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铸铁文物的保护,采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模拟闭塞电池、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以及光镜、扫描电镜等显微组织分析手段,研究了4种仿古铸铁在模拟土壤介质(0.06mol/L NaCl+0.03mol/L Na2SO4+0.01mol/L NaHCO3溶液)中的局部腐蚀行为,详细探讨了组织差异对仿古铸铁局部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珠光体灰口铸铁的自腐蚀电位负移最为明显,在模拟土壤条件中裂纹和腐蚀孔洞相对其它几种仿古铸铁较多。在闭塞电池中,仿古铸铁的pH值下降,Cl^-和SO4^2-增加,仿古铸铁耐蚀性依次递减的顺序为白口铸铁、麻口铸铁、珠光体+铁素体灰口铸铁、珠光体灰口铸铁。  相似文献   

10.
铸铁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桂桥 《腐蚀与防护》2001,22(9):384-386
报告了18种铸铁在天然海水和流动海水中的腐蚀试验结果,总结了它们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普通铸铁在天然海水及流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与碳钢接近,低合金铸铁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与普通铸铁相似。CrSbCu铸铁在海水中的腐蚀比普通铸铁轻,添加Ni,Ni-Cr,Ni-Cr-Mo,Ni-Cr-Cu,Ni-Cr-Re,Cu-Sn-Re,Cu-Cr,Cu-Al等的低合金铸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与普通铸铁无明显差别,加入少量Ni,Cr,Mo,Cu,Sn,Sb,Re等合金元素可减小铸铁在海洋大气区的腐蚀速度,高镍铸铁在天然海水及流动海水中的腐蚀均较轻。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SEM/EXD),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Cu-Cr合金在3.5%NaCl+H2SO4溶液中脱铬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Cr合金脱铬腐蚀首先发生在Cr相的界面处,并向Cr相内继续扩展,随H2SO4浓度增大及温度升高,其脱铬腐蚀倾向加大。  相似文献   

12.
陈蓉娜 《物理测试》2006,24(2):13-17
采用盐雾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XCS-lode钢与30CrNi3Mo钢的腐蚀性能,通过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EIS)试验研究了两种钢在腐蚀行为上的差异。结果表明:XCS-lode钢相比30CrNi3Mo钢具有更高的自腐蚀电位, XCS-lode钢腐蚀产物膜的阻抗明显大于30CrNi3Mo钢,XCS-lode钢的耐海洋大气腐蚀性能优于30CrNi3Mo钢。  相似文献   

13.
带锈碳钢在稀 NaCl 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目的探索锈层对碳钢腐蚀的影响过程。方法通过失重法、表面分析、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碳钢在稀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在稀NaCl溶液中,初始产物γ-FeOOH表现为氧化剂,易还原成Fe3O4。金属表面将迅速形成黄色薄外层(γ-FeOOH层)+黑色厚内层(Fe3O4层)的双层锈层。外锈层因γ-FeOOH的还原反应而加速阴极过程;内锈层起大阴极的作用,溶解氧可以直接在其表面被还原。结论锈层将显著加速碳钢的腐蚀,最终腐蚀速率将由溶液中的氧极限扩散速率决定。防腐措施应能抑制锈层的腐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铬铸铁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铬铸铁生产中加铬的作用、合适的加入量、加入方式和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出纯锌、Zn-Al合金和Zn-Al伪合金涂层。通过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考察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及腐蚀产物的相结构。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三种涂层的耐腐蚀性按Zn-Al伪合金涂层、Zn-Al合金涂层、Zn涂层的顺序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6.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 duplex-phase brass Cu40Zn in clean and sulfide-polluted 3.5% NaCl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conducting electrochemical and gravimetric measurements. The corrosion product film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presence of sulfide shifted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Cu40Zn toward a more negative value by 100 mV and increased the mass loss rate by a factor of 1.257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in the clean solution. The corrosion product film in the clean solution was thin and compact; it mainly consisted of oxides, such as ZnO and Cu2O. By contrast, the film in the sulfide-polluted solution was thick and porous. It mainly contained sulfides and zinc hydroxide chloride (i.e., Zn5(OH)8Cl2·H2O). The presence of sulfide ions accelerated the corrosion damage of Cu40Zn by hindering the formation of protective oxides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 defective film which consisted of sulfides and hydroxide chlor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