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艳军  刘畅  刘杰  宫贵臣 《工程科学学报》2019,41(10):1274-1279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揭示了Pb2+对苯乙烯膦酸(SPA)浮选锡石效果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接触角测定、Zeta电位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浮选溶液化学研究了苯乙烯膦酸浮选锡石体系中Pb2+的活化作用机理.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为2.0~8.0的区间内Pb2+对锡石的浮选具有明显的活化作用,矿浆pH为4.0时锡石的回收率最高,达到93.78%,与不存在Pb2+的情况相比提高了5.33%.Zeta电位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浮选溶液化学结果表明:苯乙烯膦酸主要化学吸附于锡石表面,使锡石表面的Zeta电位负移,Pb2+的作用促进了苯乙烯膦酸的吸附,进一步降低了锡石表面的Zeta电位;Pb2+可以与锡石表面的Sn4+发生置换,PbOH+能够与锡石表面的Sn-OH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以Sn-O-Pb+形式存在的络合物,这些作用增加了锡石表面的活性位点数量,使得苯乙烯膦酸在锡石表面的吸附量增多,导致了锡石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萤石选别流程复杂,浮选分离成本高以及浮选药剂对萤石的影响效果问题,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采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活化机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作为萤石捕收剂时,在p H=8~10范围内萤石的浮选回收率为83%;而采用Cu~(2+),Fe~(3+)作为活化剂对萤石进行活化后,萤石回收率分别达到96%和91%,提高了8%和13%,使萤石浮选效果显著提升,有明显的活化作用。溶液化学计算和XRD结果表明在p H=8~10范围内的萤石浮选溶液中,Cu~(2+)和Fe~(3+)主要以Fe(OH)3和Cu(OH)2沉淀的形式存在,进一步验证Fe~(3+),Cu~(2+)阳离子作用的有效组分是氢氧化物或者络合物沉淀;Zeta电位结果表明Fe~(3+)和Cu~(2+)两种金属离子都能使萤石的Zeta电位发生正移,而且Fe~(3+)使萤石的Zeta电位偏移幅度大于Cu~(2+)的偏移幅度,说明萤石表面的Fe~(3+)吸附量多于Cu~(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分别经过Cu~(2+),Fe~(3+)活化后的萤石表面的作用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
通过黄铁矿纯矿物浮选实验、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分析、Zeta电位测定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研究了工业回水中超标离子(NH+4,Mg~(2+),Ca~(2+),F-)对黄铁矿浮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回水中NH_4~+可以提高矿物表面的电位,扩大黄铁矿浮选的pH值范围,红外光谱表明其能促进黄铁矿与黄药发生化学吸附,且矿物表面黄药吸附量随着NH+4的增加而增加,经NH_4~+活化后,黄铁矿浮选回收率提高15.5%。而回水中Ca~(2+),Mg~(2+),F-会抑制黄铁矿对黄药的吸附,浮选回收率平均下降10%。其中,Ca~(2+),Mg~(2+)在黄铁矿表面易形成亲水膜,阻碍黄铁矿对黄药的表面吸附;Zeta电位测试发现F-吸附在矿物表面导致矿物表面带负电,与同为阴离子的黄原酸根离子形成竞争吸附,减少了黄原酸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降低了其可浮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湿式磨矿条件下,十二胺和油酸钠作为捕收剂时,锆球和铁球作为磨矿介质对典型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通过对矿物表面动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分析磨矿介质对硅酸盐矿物浮选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十二胺作为捕收剂,低于最佳浮选pH值时,锆球湿磨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均高于铁球湿磨,pH值继续升高,锆球湿磨和铁球湿磨这四种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回收率相近;在pH值2~12范围内,锆球湿磨和铁球湿磨长石的浮选回收率相近;油酸钠作为捕收剂,相同pH值条件下,锆球湿磨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长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大多低于铁球湿磨。检测结果表明:锆球湿磨时,低于最佳浮选pH值条件下,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和石英表面电位低于铁球湿磨,因而十二胺作为捕收剂时这四种矿物的浮选回收率高于铁球湿磨;铁球湿磨时,油酸钠作为捕收剂,锆英石、绿柱石、锂辉石、长石和石英表面Fe含量明显增加,对这五种矿物起到活化作用,因而浮选回收率高于锆球湿磨。   相似文献   

5.
4RO-X系列捕收剂浮选氧化铅锌矿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4RO-X系列捕收剂浮选氧化铅锌矿单矿物及其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对菱锌矿、硫酸铅有较好的捕收能力;混合矿浮选分离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对硫酸铅的效果很好,而对菱锌矿的效果次之。经ζ-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在菱锌矿或硫酸铅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磨矿铁介质对绿柱石、锂辉石的活化和用油酸钠作捕收剂、YFK 作抑制剂浮选分离绿柱石和锂辉石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冯海强  王毓华 《稀有金属》2022,(8):1083-1096
锂辉石浮选捕收剂的性能是影响锂辉石与脉石矿物浮选分离的关键因素。目前锂辉石浮选捕收剂主要包括:阴离子捕收剂、阳离子捕收剂、组合捕收剂以及新型捕收剂。单一的阴离子或阳离子捕收剂在浮选锂辉石时均需要高价金属阳离子做活化剂以及调整剂来控制活化过程的选择性,使用条件要求苛刻。与单一捕收剂相比,组合捕收剂能较好地提高对锂辉石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其中,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的效果相对较好,使用条件要求也较为宽泛,是目前锂辉石浮选捕收剂的研究热点。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可以通过捕收剂离子和分子与矿物表面的静电力、氢键和化学反应等,在锂辉石及脉石矿物表面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形式,达到提高锂辉石浮选分离效率的目的。因此,基于锂辉石与脉石矿物理化性质差异,开展锂辉石浮选捕收剂构效关系研究,可为锂辉石高效浮选捕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将是锂辉石浮选捕收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 R—X 系列捕收剂浮选异极矿,并探讨了几种抑制剂对矿物的作用。试验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对异极矿和方解石有较强的捕收力,但不浮石英;在几种抑制剂中,CMC 有较好的作用。用接触角、ξ-电位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R-X 在异极矿表面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稀土矿浮选中柠檬酸CA对Ce~(3+)离子活化方解石的去活作用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浆中Ce3+离子的浓度低于1×10~(-4)mol/L时对方解石浮选有活化作用,采用柠檬酸CA可达到去活目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CA能与方解石表面的Ce3+离子生成一种稳定的络合物,可降低方解石表面的Zeta电位,去除Ce~(3+)离子对方解石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RO—X系列捕收剂浮选了氧化铅锌矿单矿物及其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对菱锌矿、硫酸铅有较强的捕收力,对方解石捕收力较弱,不浮选石英;对所浮选的几种混合矿有较好的分离结果。用ζ-电位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RO-12在菱锌矿和硫酸铅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油酸钠浮选氟碳铈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了氟碳铈矿在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当油酸钠用量5×10-5mol.L-1时,pH=6.5~11范围内,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均在91%以上,在pH=8.5,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最高,为99.77%。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油酸钠作用,氟碳铈矿表面出现了油酸钠中-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且氟碳铈矿的CO2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偏移了28.93 cm-1,因此油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在pH=8.5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和(C17H33COO)22;结合氟碳铈矿在油酸钠捕收剂下的浮选行为,随着pH在2.00~8.04范围内上升,油酸钠溶液中C17H33COO-,(C17H33COO)22-含量上升,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也上升;而当pH<5时,油酸钠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H(aq),但回收率<40%,因此推测是C17H33COO-和(C17H33COO)22-在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从而决定氟碳铈矿的浮选,此外可能存在C17H33COOH(aq)和C17H33COOH(C17H33COO)-的物理吸附。根据氟碳铈矿晶体化学,由于氟碳铈矿解理0001发育,而在矿物表面容易暴露Ce3+,Ce3+在矿浆水溶液中溶解和水解而生成铈羟基络合物,铈羟基络合物吸附在矿物表面而成为浮选的活性点,Ce羟基络合物再与C17H33COO-和(C17H33COO)22反应生成了Ce(C17H33COO)3。  相似文献   

12.
王雪  黎艳  王晓军  陈平 《冶金分析》2017,32(2):59-64
在油酸钠体系下,考察了Fe~(3+)、Fe~(2+)随着pH值的变化对白云石、高岭土、石英纯矿物浮选的影响,以及在最佳pH值条件下Fe~(3+)、Fe~(2+)添加量对矿物浮选的影响;并分析了Fe~(3+)、Fe~(2+)对Zeta电位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白云石在油酸钠体系中有较好的浮选特性,且条件因素影响不显著;高岭土在油酸钠溶液中浮选回收率最高可达80%,在Fe~(3+)、Fe~(2+)参与的强酸强碱环境下几乎没有可浮性,Fe~(3+)一定程度上活化了高岭土,而Fe2+则起到了抑制作用;石英的可浮性较差,加入Fe~(3+)、Fe~(2+)后经调节pH值均能使石英的最佳回收率达到90%以上;Zeta电位测试证实了浮选实验的结果,说明Zeta电位的变化与回收率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湖南某钨尾矿体系中,钨为主要回收对象,铜、锌可作为伴生金属回收,本文采用"硫化矿浮选-强磁富集-黑钨浮选"的组合工艺对有用金属矿物进行综合回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0%,丁铵黑药和黄药作为组合捕收剂时,经"一粗三精二扫"的工艺流程浮选硫化矿,可获得Cu, Zn品位分别为10.10%, 12.05%,回收率分别为65.03%, 61.03%的铜锌混合精矿;对硫化矿浮选尾矿,采用SQC-2-1100湿式强磁选机,经"一粗一扫"磁选富集后,在碳酸钠调浆,水玻璃作抑制剂、 Pb(NO_3)_2作活化剂、苯甲羟肟酸作捕收剂时,进行"一粗三精二扫"的浮选闭路试验,最终得到WO_3品位30.15%,回收率54.40%的黑钨精矿。通过纯矿物试验、吸附量测定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浮选药剂对黑钨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b~(2+)能较好地活化黑钨矿的浮选, Pb(OH)~+, Pb(OH)_2(s)为主要的活化组分;加入Pb(NO_3)_2后,苯甲羟肟酸在黑钨矿上的吸附量明显增加;苯甲羟肟酸通过高化学活性基团与黑钨矿表面键合,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吸附量测试、纯矿物浮选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过程及对蛇纹石浮选的活化机理.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能够自发进行,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 H值升高而增大.Cu2+和Ni2+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对蛇纹石具有活化作用,活化机理为铜镍的氢氧化物沉淀和羟基络合物作用于蛇纹石表面,形成活性位点,黄药在活性位点上吸附生成黄原酸铜或黄原酸镍,从而使蛇纹石表面疏水性增大,浮选受到活化.   相似文献   

15.
以石英纯矿物浮选回收率和季铵盐活性物含量为指标,进行了摩尔比、温度、时间等合成条件的优化.以酒钢焙烧磁铁矿实际矿石在捕收剂M-N作用下进行脱硅反浮选,所得铁精矿品位56.54%、回收率77.33%.在5~30℃条件下,浮选精矿指标稳定,耐低温性优良.捕收性能优于传统药剂十二胺和醚胺.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N在石英表面发生静电吸附作用和氢键作用,因此加强了浮选分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N-苯甲酰氨基己基羟肟酸(NO-6)、N-辛酰氨基己基羟肟酸(NO-8)和N-癸酰氨基己基羟肟酸(NO-10)三种新型的羟肟酸为捕收剂,考察了矿浆p H值、捕收剂用量对菱锰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O-8和NO-10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优于NO-6捕收剂,当矿浆p H值为6~7时,NO-8和NO-10浮选菱锰矿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矿浆p H值更高时,浮选回收率降低;当捕收剂用量相同时,NO-10对菱锰矿的浮选回收率高于NO-8。采用红外光谱分析、Zeta电位测定和XRD分析研究了NO-8和NO-10捕收剂与菱锰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O-8和NO-10在菱锰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7.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碱性介质浮选法中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廷励 《云南冶金》2004,33(2):21-27
通过浮选溶液化学和电化学研究以及借助于动电位,吸附量、红外光谱测试手段,研究了碱性介质浮选法浮选富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的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过程中碳酸钠以及硫酸铜、丁黄药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稀土》2020,(3)
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试验、FT-IR分析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结合浮选溶液化学,研究了邻羟基萘甲羟肟酸(以下简称H_(205))捕收剂体系下硅酸钠对氟碳铈矿和萤石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硅酸钠对萤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原因在于硅酸钠在萤石表面发生化学吸附,阻碍了H_(205)在萤石表面的吸附,使得矿物表面亲水。人工混合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硅酸钠后,精矿REO品位从16.91%增加到18.62%,说明硅酸钠对氟碳铈矿和萤石的浮选分离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脂肪酸不饱和度对低阶煤浮选的影响,选择碳原子个数相同但双键个数依次增加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作为浮选捕收剂对低阶煤进行浮选,并与非极性捕收剂柴油进行对比,通过颗粒-气泡间粘附力测试和药剂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不饱和脂肪酸强化低阶煤浮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浮选性能优于柴油,低阶煤浮选产率随脂肪酸不饱和度增加而增加.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低阶煤表面形貌和官能团进行分析.SEM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疏松,含有大量孔隙与裂隙,不利于药剂在煤表面的铺展.FTIR和XPS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表面疏水性较差,导致浮选回收率较低.对不同捕收剂条件下气泡与煤表面粘附力进行测定,发现气泡与煤表面间最大粘附力随捕收剂不饱和程度增加而增加,这说明颗粒可浮性增加.进一步对不饱和脂肪酸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分析,可知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其极性基团与煤表面极性基团间形成氢键,从而在煤表面铺展.双键个数增加使得不饱和脂肪酸极性增加,在煤表面的铺展程度逐渐增加,导致颗粒可浮性增加,这是低阶煤浮选回收率随脂肪酸不饱和程...  相似文献   

20.
阳离子捕收剂对菱锌矿的浮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考察了直链脂肪胺、常规季铵盐和Gem in 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三类阳离子捕收剂对菱锌矿的浮选行为,利用动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十二胺浮选菱锌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三类药剂对菱锌矿的浮选性能顺序为:直链脂肪胺(Gem in 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规季铵盐,在直链脂肪胺中,十二胺的浮选效果最好;菱锌矿的等电点是pH 8.0,十二胺主要靠静电作用物理吸附在菱锌矿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