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雪  黎艳  王晓军  陈平 《冶金分析》2017,32(2):59-64
在油酸钠体系下,考察了Fe~(3+)、Fe~(2+)随着pH值的变化对白云石、高岭土、石英纯矿物浮选的影响,以及在最佳pH值条件下Fe~(3+)、Fe~(2+)添加量对矿物浮选的影响;并分析了Fe~(3+)、Fe~(2+)对Zeta电位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白云石在油酸钠体系中有较好的浮选特性,且条件因素影响不显著;高岭土在油酸钠溶液中浮选回收率最高可达80%,在Fe~(3+)、Fe~(2+)参与的强酸强碱环境下几乎没有可浮性,Fe~(3+)一定程度上活化了高岭土,而Fe2+则起到了抑制作用;石英的可浮性较差,加入Fe~(3+)、Fe~(2+)后经调节pH值均能使石英的最佳回收率达到90%以上;Zeta电位测试证实了浮选实验的结果,说明Zeta电位的变化与回收率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含铁氧化物的熔渣体系黏度、密度以及硫容量的综述和分析,可以看出,熔体的性质会随着变价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而变化,Fe2+和Fe3+在熔体结构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Fe2+是网络破坏体,正八面体配位,使黏度降低,硫容量增加。而Fe3+以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来配位,且以四面体为主,作为网络聚合体存在,黏度随着Fe3+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等。结构方面的研究也证实上述由性质反映出来的规律。同时,上述规律也可以为研究其他过渡金属元素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浮选、表面电特性及吸附量测定试验表明,在强碱性介质中,Na_2CO_3、NaF 对 Ca~(2+)活化的绿柱石、锂辉石的抑制强弱顺序为 Na_2CO_3>NaF,作用机理为 CO_3~(2-)、F~-吸附到矿物表面,致使矿物亲水性增加。Na_2S 对 Fe~(3+)活化的矿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系 HS~-和 Na_2S 水解使矿浆 pH上升综合作用的结果,Na_2S 氧化产物不具抑制作用。Na_2S 对绿柱石上吸附的铁的选择性解吸,可能为绿柱石进一步吸附 Ca~(2+)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萤石选别流程复杂,浮选分离成本高以及浮选药剂对萤石的影响效果问题,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采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活化机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作为萤石捕收剂时,在p H=8~10范围内萤石的浮选回收率为83%;而采用Cu~(2+),Fe~(3+)作为活化剂对萤石进行活化后,萤石回收率分别达到96%和91%,提高了8%和13%,使萤石浮选效果显著提升,有明显的活化作用。溶液化学计算和XRD结果表明在p H=8~10范围内的萤石浮选溶液中,Cu~(2+)和Fe~(3+)主要以Fe(OH)3和Cu(OH)2沉淀的形式存在,进一步验证Fe~(3+),Cu~(2+)阳离子作用的有效组分是氢氧化物或者络合物沉淀;Zeta电位结果表明Fe~(3+)和Cu~(2+)两种金属离子都能使萤石的Zeta电位发生正移,而且Fe~(3+)使萤石的Zeta电位偏移幅度大于Cu~(2+)的偏移幅度,说明萤石表面的Fe~(3+)吸附量多于Cu~(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分别经过Cu~(2+),Fe~(3+)活化后的萤石表面的作用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皂化P507对Fe~(3+)和Fe~(2+)的萃取行为,考察了萃取相比、料液pH、Fe~(3+)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氨皂化后的P507对Fe~(3+)有很强的萃取能力;在相比Vo∶Va=3∶1、料液pH为0~2、Fe~(3+)质量浓度0.7g/L条件下,Fe~(3+)萃取率接近100%;但在料液pH≥1.5条件下,部分皂化P507进入下层水相形成水包油型乳化物,导致乳化现象发生;部分Fe~(3+)水解后被皂化P507萃取;皂化P507对Fe~(2+)的萃取过程没有出现乳化现象,Fe~(2+)萃取率随料液pH降低及Fe~(2+)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P507对Fe~(3+)的萃取能力大于对Fe~(2+)的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测定加入不同量的标准试剂时体系的电位,建立方程组,用微机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即可计算出 Fe~(2+)和 Fe~(3+)各自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铬铁矿硫酸浸出液中Cr~(3+)与Fe~(3+)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通过水解法和黄钠铁矾法进行酸性溶液中铁的析出分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解法铬铁分离效果不佳。采用黄钠铁矾法可有效脱除铬铁矿硫酸浸出液中的铁,在溶液pH=-0.87、165℃加入适量晶种后,铁的脱除率接近100%,铬的损失率低于7%,铬铁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硫含量较低的铀矿,采用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Fe~(3+)及单质硫的方法强化铀矿生物浸出,研究外源Fe~(3+)、单质硫对浸出体系中pH、氧化还原电位值Eh、铁离子浓度、铀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初始浓度分别为0、1、2、3和4g/L时,铀浸出率分别为81.85%、92.61%、89.15%、86.28%和86.09%,Fe~(3+)浓度为1g/L时浸出铀浓度最大,不同初始浓度的Fe~(3+)对铀矿浸出具有显著影响。在2g/L Fe~(3+)体系中,添加2g/L单质硫与未添加单质硫相比,pH上升较慢,铀浸出率提高1.63个百分点;SEM-EDS分析表明,与原矿相比,铁体系中矿物表面粗糙且矿石结构疏散,矿石颗粒比表面积增加,浸出渣样中伴随黄钾铁矾等沉淀的产生,添加2g/L单质硫的体系中黄钾铁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浸出的效率,通过摇瓶试验,研究了Fe~(3+)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浸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细菌浸出的初始阶段,添加Fe~(3+)可以提高浸出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但不会提高铜的浸出速度和浸出率,相反会抑制铜的浸出,而且随着添加的初始Fe~(3+)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硫磷混酸介质中,利用Fe(phen)_3~(3+)与试样中二价铁形成Fe(phen)_3~(2+)络合物测定二价铁及全铁。其最大吸收峰为505(?),摩尔吸光系数为1.0x 10~4,Fe~(2+)在0~175μg/100ml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法可在较大量Fe~(3+)存在下准确测定Fe~(2+).  相似文献   

11.
《稀土》2020,(1)
通过测定青霉菌液酶活及其电导率,以及采用原子吸收、红外光谱、荧光显微镜及数据分析对菌体内钙离子、细胞壁结构、细胞膜蛋白的检测和分析,对La~(3+)影响菌种产酶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a~(3+)浓度在10~(-8) g/L时,木聚糖酶活提高了68.3%;La~(3+)浓度在10~(-1) g/L时的抑制作用较强,木聚糖酶活下降了72.3%。高浓度的La~(3+)破坏了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进而抑制了菌体的正常生长和产酶,低浓度La~(3+)只是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少许改变,增大了其通透性,从而促进了菌体产酶。菌体内Ca~(2+)含量的变化表明,La~(3+)可以通过调节菌体胞内Ca~(2+)的含量来影响菌体的生长及其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自1959年年末起,我們曾經采用几种油酸代用品——碱渣、氧化石腊皂和柴油,分别或混合使用,对某地伟晶花崗岩鋰輝石的三种矿样进行了浮选試驗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寻找油酸的代用品,扩大鋰輝石捕收剂的品种,以滿足工业生产的需要。1961年7月完成了碱渣浮选鋰輝石的小型、扩大和工业試驗,并为設計和生产部門采用。与此同时,还完成了柴油和碱渣混合用于浮选鋰輝石的小型試驗;也同样获得了滿意的指标。1963年11月完成了氧化石腊皂浮选鋰輝石的小型試驗。  相似文献   

13.
伟晶岩型锂辉石矿浮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伟晶岩型锂辉石矿资源现状,锂辉石矿中主要组成矿物的理化性质与可浮性,锂辉石矿浮选基础研究和工艺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伟晶岩型锂辉石矿浮选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磨矿细度、矿泥及易浮杂质、水质影响、搅拌强度、温度影响和合理用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锂辉石矿中主要矿物浮选行为的研究有待加强、浮选捕收剂的捕收性和浮选分离抑制剂的选择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矿泥的浮选行为及其对锂辉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矿泥高效处置技术的研究有待加强、高海拔地区锂辉石矿浮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待加强研究。提出锂辉石矿浮选应着重对锂辉石浮选动力学、锂辉石浮选药剂构效关系、泥质矿物浮选行为及对锂辉石浮选行为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Lix984作萃取剂,煤油作稀释剂混合而成溶液萃取的有机相,从含Ni~(2+),Fe~(3+),Mg~(2+)离子的硫酸盐溶液中萃取分离Cu~(2+).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铜萃取率随萃取剂浓度的升高、相比的增加、萃取时间的延长、初始水相pH值的增加、萃取温度的升高以及搅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本实验的优化条件为萃取剂体积分数达60%,相比为O∶A=2∶1,萃取时间为16 min,萃取初始水相pH值为2.5,萃取温度在25~45℃之间,搅拌速度为240 r/min.在最佳条件下,铜萃取率高达95.55%.Fe~(3+)萃取率为8.82%,Ni~(2+)的萃取率为5.47%,Mg~(2+)的萃取率为2.36%.从而达到Cu~(2+)与其它金属离子有效分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锂辉石与绿柱石浮选分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无机调整剂Na2S和六偏磷酸钠,有机小分子抑制剂柠檬酸、草酸、乳酸、酒石酸和EDTA二钠对受Fe^3 活化的锂辉石、绿柱石两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和乳酸对锂辉石与绿柱石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这种选择性并不高;酒石酸和草酸可强烈抑制这两种矿物,其抑制作用无任何选择性;硫化钠、六偏磷酸钠和EDTA二钠对锂辉石和绿柱石都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且六偏磷酸钠和EDTA二钠对这两种矿物抑制作用的选择性优于硫化钠。锂辉石与绿柱石表面ζ—电位测定结果表明,锂辉石比绿柱石更易与EDTA二钠和Na2S发生吸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黄钾铁矾法去除溶液中的Fe~(3+),考察了Fe_2(SO_4)_3、K_2SO_4、H_2SO_4浓度对除铁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钾铁矾的生成速率随溶液中K_2SO_4、Fe_2(SO_4)_3浓度和温度升高而增大,随H_2SO_4浓度升高而减小。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Fe_2(SO_4)_3、K_2SO_4、H_2SO_4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5,0.5,-1.0,反应活化能为15.12kJ/mol,指前因子为0.31s~(-1)。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磨矿铁介质对绿柱石、锂辉石的活化和用油酸钠作捕收剂、YFK 作抑制剂浮选分离绿柱石和锂辉石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四川锂辉石不加温浮选和低铁锂辉石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复兴 《稀有金属》1993,17(5):326-332
根据赋存锂辉石矿的伟晶岩中共生矿物的特性,用阴离子捕收剂浮选锂辉石,然后用阳离子捕收剂反浮选未被抑制的脉石,浮选粗精矿再通过脉动高梯度磁选除去含铁弱磁性矿物,最终获得低铁锂辉石。采用 PF 组合捕收剂将传统的加温浮选改为不加温浮选,可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锂辉石赋存的伟晶岩矿床因风化蚀变作用,矿石易于泥化,而细泥因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吸附特性强烈,易吸附罩盖于矿物表面,降低矿物可浮性及矿物间表面性质差异,致使锂辉石与脉石矿物难以高效分离.为提高锂辉石-脉石-细泥多元体系中矿物浮选分离效果,通过浮选试验、浊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Zeta电位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相似文献   

20.
-10 μm白钨矿的浮选回收率低, 导致大量白钨矿损失于尾矿中, 造成资源浪费, 而载体浮选是提高-10 μm白钨矿回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粒级以及粒级组成对白钨矿浮选的影响, 通过浮选试验、理论计算和仪器检测等方法研究了-10 μm细粒级白钨矿的自载体浮选, 同时研究了载体比例、载体含量和碳酸钠对白钨矿自载体浮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油酸钠为捕收剂时, 在合适的载体粒度和载体比例下, 自载体浮选是提高-10 μm白钨矿回收率的有效方法, 碳酸钠可强化白钨矿的自载体浮选, 扩大载体比例和载体粒度范围.机理研究表明, 白钨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