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举措,更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标准先行"。为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  相似文献   

2.
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贯彻落实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主动适应新时代市场发展需求,在广州设立了智能制造评测业务操作中心,开发了CQC智能制造能力等级评价项目.本文约请相...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经济大国纷纷开启了制造业智能制造的新时代,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助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根本,而标准化在智能制造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标准化在智能制造上的重要性体现以及如何通过标准化助力智能制造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工业4.0"时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模式面临巨大变革,智能制造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定为主攻方向,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提出要形成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该文从未来对测量仪器要求的角度论述了定制仪器的需求,根据定制仪器的特点,分析了定制仪器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对实验室和工作者的要求,并为未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提出畅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包装产业产值在2013年突破万亿元规模后,更在去年达到了1.8万亿的市场规模。在2015《中国制造2025》战略纲领中提到"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这也使得"智能包装"  相似文献   

6.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而标准体系则是引领制造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的必备要素。本文分析了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现状,并与国外标准化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小家电行业为例构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希望为各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着手,结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提高发展质量,整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呈现良好态势,但是贸易壁垒和投资壁垒仍然存在,建立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实现一个标准、一张证书区域通行,全球互认将极大的促进贸易便利化,有效提升我国产品质量,真正实现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计划。同时作为国际质量管理手段也能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质量合作交流,输出中国质量标准,成就中国国家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中国计量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着手,结合《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计量测试的智能化、虚拟化与高度智能的工业制造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计量的互联网溯源与量值传递新模式即量值溯源扁平化,同时介绍了以计量控制、管理与云服务平台为整体的综合智能测量构想,阐述了其实现的可行性,即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下以云计量为创新驱动力的计量行业发展升级新开端。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务院部署《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制造业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的目标,工业发展逐步进入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提高,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数据信息图像化、实验成效仿真模拟、企业层级管控系统框架等方  相似文献   

10.
正1增材制造涵义制造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随着智能化技术和制造业的充分发展和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旨在全面推进中国的智能制造强国战略,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与重视。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Manufacturing,AM)作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整体制造水平的关键技术手段,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重点。增材制造技术已有近30年的发展,但直到近些年才作为一种真正的制造模式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  相似文献   

12.
李光  韩芮 《包装学报》2018,10(1):34-41
在我国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包装装备成为制约包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两化融合向纵深推进、"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包装装备智能化和包装生产过程智能化成为包装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包装装备的发展现状,结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理念,从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云工厂、智能服务4个方面阐述了智能包装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据相关消息显示,《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已经基本制定完成并即将发布,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工信部推进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目前有关部委已经起草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相关建议,增材制造规模化应用即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增材制造技术,即为公众俗称的"3D打印"。据悉,国家对3D打印的发展目标主要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国制造2025开启制造强国战略新征程2015年5月8日,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组建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和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发布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有序制定"X"实施方案。地方和企业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系列推进方案和配套措施。《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国人关注、世界瞩目,将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在消费量持续增加、结构性矛盾仍存的情况下,塑料行业只有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加快"智造"发展进程,形成发展新动能才能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行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中国制造2025》明确把新材料列为十大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而塑料是新材料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2月13-14日,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于中国科技西部创新港召开"2019全国智能装配理论与应用技术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杂志社承办,主办单位  相似文献   

17.
学术前沿     
正"工业4.0"视阈下智能包装装备发展趋势作者:李光,韩芮来源:包装学报,2018(4)摘要:在我国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包装装备成为制约包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两化融合向纵深推进、"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包装装备智能化和包装生产过程智能化成为包装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包装装备的发展现状,结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理念,从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云工厂、智能服务4个方面阐述了智能包装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2017两会期间,"中国制造"再次成为"两会"热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食品装备制造业虽然起步  相似文献   

19.
一、智能煤场建设对燃料管理的意义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智能制造成为越来越多电厂的升级方向。在智能电厂的研究和建设过程中,以更安全、更经济、更洁净、更灵活为目标,集成感知、控制、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发电生产场景高度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5月18日,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工信部已基本完成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编制工作,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及高端装备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已经发布。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主推的重大装备之一,空气分离装置的发展规模与技术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装备水平的重要标志。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国产大型空分装置的制造与控制水平和国外还有差距。在当前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