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含Bi和不含Bi两种成分低温取向硅钢进行高温退火中断实验,借助磁测仪(MPG 200D)进行磁性能测量,借助金相显微镜观察晶粒尺寸,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高温退火连续升温过程中织构进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i元素后,初次晶粒尺寸减小,二次再结晶晶粒尺寸增加至20~60 mm,成品磁性能更优。Bi加入后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明显提高,含Bi试样和不含Bi试样发生晶粒异常长大的温度范围分别是1 080~1 100 ℃和1 060~1 080 ℃。织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高温退火温度提高,{111}和{100}面织构逐渐减弱,{110}面织构和Goss织构逐渐增强,含Bi和不含Bi试样的高斯织构转变温度分别为1 100 ℃和1 080 ℃,随后高斯织构密度和体积百分比逐步增加,最终含Bi试样的高斯织构密度和体积百分比均高于不含Bi试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薄带连铸取向硅钢的铸带、冷轧、脱碳退火的组织及织构。研究表明:取向硅钢铸带由铁素体及细碳化物组成,其中表层为细小等轴晶,心部为粗大等轴晶,次表层为粗大柱状晶。铸带主要织构为{001}织构;冷轧组织为拉长的纤维组织,冷轧织构主要为较强的α和γ纤维织构;脱碳退火组织主要为细小的等轴晶,织构主要为弱α和γ纤维织构组分。  相似文献   

3.
张波  孟利  张宁  何承绪  马光  胡卓超 《钢铁》2021,56(3):29-33
 为了研究中/高频用超薄取向硅钢制备工艺中退火温度对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以商用0.27 mm规格无底层取向硅钢成品板为原料采用初次再结晶法制备了0.08 mm厚的超薄取向硅钢。系统研究了800~1 000 ℃温度范围内退火对超薄取向硅钢退火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带中的η取向({0kl}<100>)与相邻形变基体呈大角度取向差晶界,再结晶开始时,η取向组分优先在过渡带边界“弓出”形核;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增大,{114}<481>等非η取向晶粒尺寸优势愈发明显,η组分体积占比降低,晶粒尺寸均匀性变差;稍低温退火时超薄取向硅钢综合磁性能较好,退火温度为800 ℃时,磁感应强度B800=1.82 T,铁损P1.5/400=11.66 W/kg,获得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综合中频磁性能。  相似文献   

4.
黄利  董磊  黄禄璐  董丽丽 《特殊钢》2021,42(4):75-77
通过检测取向硅钢27Q110一次冷轧板再结晶温度退火试验后的硬度及显微组织,确定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初次再结晶)阶段最佳退火温度为850℃.对冷轧硅钢厂取向硅钢27Q110脱碳退火后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取向硅钢27Q110脱碳最佳退火温度为850℃,且主要织构γ在{111}<112>处最强.  相似文献   

5.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冷轧无取向硅钢退火工艺的特点,研究了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成分为0.004%C、0.33%Si的冷轧无取向硅钢晶粒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α线上{100}织构密度明显减弱,取向从{112}〈110〉向{111}〈112〉大量聚集;适当增加保温时间有助于提高{100}〈hkl〉织构,900℃、保温180 s,水冷得到的织构分布比较均匀,{001}面织构占有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阐述一种生产晶粒取向硅钢的改进方法。在以硼为抑制剂的硅钢中,(110)[001]织构的发展取决于二次再结晶的完善程度。在初次晶粒的正常长大被抑制的情况下,二次高斯晶粒吞并初次晶粒而长大,而抑制剂(如:硼、硫、氮)阻碍正常晶粒长大的作用直到二次高斯晶粒长大及初次晶粒消失的温度为止,这种现象是在最终织构退火期间发生的。一般的最终织构退火包括,以接近28℃/小时的速度加热到发生钢质净化的温度,并且在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0.3 mm取向硅钢冷轧板(/%:0.046C,3.07Si,0.09Mn,0.029P,0.004S,0.005Al)的退火温度(760~880℃7 min)和退火时间(820℃3~9 min)对该钢的晶粒尺寸,再结晶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为820℃5 min,该钢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4.20μm,完全再结晶率为92%,不利{111}<110>结构含量为3.16%,有利织构{111}<112>,{012}<001>和高斯织构含量分别0.40%,4.73%和2.46%。  相似文献   

8.
《稀土》2015,(6)
实验室制备了不同稀土含量的取向硅钢,采用SEM和XRD测定了实验试样组织以及表面层的{111}、{110}、{112}不完整极图,并计算了不同稀土含量取向分布函数ODF图,研究了稀土对取向硅钢制备过程中组织以及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促进了取向硅钢热轧组织、常化组织以及初次再结晶组织的细化,提升了冷轧织构及初次再结晶织构的密度水平,稀土含量为20×10~(-6)的取向硅钢形成了密度水平为4.7的旋转立方织构{001}110,但未出现高斯织构。  相似文献   

9.
以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制备添加0.002%(质量分数)铈和不添加铈的两种实验钢。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再结晶组织并采用imagetool统计了再结晶晶粒尺寸,采用XRD分析了试样的再结晶织构。结果表明,铈阻碍了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过程。铈的加入使无取向硅钢的最终晶粒尺寸增大,不加铈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为13.74μm,而加铈的试样为18.38μm。加入铈后无取向硅钢退火再结晶织构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密度水平下降,{111}再结晶织构组分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850~950℃)和时间(5~18 min)对2.3 mm热轧硅钢板(/%:0.036C,3.15Si,0.21Mn,0.005P,0.007S,0.032Al)6道次轧制的0.35 mm冷轧板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越高,晶粒平均尺寸越大,900℃5 min退火时平均晶粒尺寸41.39μm,试样织构主要集中在γ取向线上的{111}<112>;织构组分和{111}<110>;织构组分;900℃18 min退火时平均晶粒尺寸为48.08μm,试样的{111}面织构和{112}面织构密度都明显减弱,{001}面织构增强,磁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3.1 %Si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940 ℃提高至1 000 ℃,平均晶粒尺寸由98 μm增加到145 μm,铁损P1.5/50从2.576W/kg降低至2.408 W/kg。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γ不利织构组分强度逐渐降低,{111}〈112〉织构组分强度降低约16 %,磁感B50逐渐升高,磁性能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晶粒大小、晶体织构的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平均晶粒尺寸增加。在低温段。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对磁性能不利的织构组分减弱。在高温段,织构随退火温度变化正好与低温段相反。退火温度通过影响晶粒尺寸和晶体织构对磁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索了0.5 % Si无取向硅钢冷轧后退火温度对其组织、织构演变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从675 ℃提高到725 ℃时,再结晶率逐渐增加,725 ℃时完全再结晶。随着退火温度从725 ℃升到850 ℃,平均晶粒尺寸从18.2 μm增加到40.2 μm。随着退火温度从675 ℃提高到850 ℃,P1.5/50从10.5 W/kg降低到4.6 W/kg。当退火温度从675 ℃提高到725 ℃时,由于再结晶率增加,磁感逐渐增加。当退火温度从725 ℃升到850 ℃时,不利的{111}取向晶粒面积分数由35.8 %增加至40.4 %,有利的{001}和Goss取向晶粒面积分数由14.8 %降低到12.8 %,从而使B50从1.76 T降低至到1.74 T。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以获得较低的铁损与较高的磁感。  相似文献   

15.
郝百川  冯运莉 《钢铁钒钛》2021,42(1):150-154
采用OM、EBSD检测分析技术研究了铌对低温取向硅钢热轧组织与织构的影响,探索是否应在低温取向硅钢中加入铌.结果表明,含铌相较于不含铌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更加细小,沿板厚方向组织梯度更加明显;铌元素的加入优化了取向硅钢热轧板织构,含铌比不含铌取向硅钢热轧板中的旋转立方织构取向密度小,而高斯织构和γ取向线密度大,其中高斯织...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利用蔡司显微镜和XRD等设备分析稀土Ce对1.5%Si无取向电工钢成品金相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稀土87×10~(-6)的铈后成品金相组织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加,成品板中对磁性能有害的{111}和{110}001织构密度减弱,平均铁损值P_(15/50)降低0.102 W/kg,磁极化强度B_(50)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稀土Ce对取向硅钢铸坯组织及热轧态组织的影响。采用冷酸低倍及光学显微镜观察有无稀土铸坯及热轧态组织,对比分析稀土的作用。结果表明,稀土Ce可以改善取向硅钢铸坯组织,增加等轴晶比例,细化部分柱状晶。稀土Ce作为第二相粒子,起到钉扎作用,热轧时阻止晶粒过度长大,细化晶粒,使再结晶晶粒增多。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退火工艺对普通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组织的影响,对经不同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退火后的材料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等温退火条件下,加热至600℃时开始发生初次再结晶,800℃以上初次再结晶组织发展完善;而在最终冷轧板直接进行最终高温退火的情况下,加热温度在500~700℃时,将升温速率提高到80℃/h,初次再结晶组织更易于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不同厚度的低温取向硅钢热轧板冷轧至0.18 mm。通过XRD分析冷轧板表面和中心层的织构,通过EBSD分析了脱碳板截面的织构。结果表明,冷轧样品表层和中心层,随着压下率增大,{111}面织构总含量有所减少,{100}面织构总含量有所增多;脱碳样品中{111}面织构明显增多,尤其是{111}〈112〉织构组分,{100}面织构明显减少,尤其是{100}〈011〉织构组分,{411}〈148〉织构组分也明显增多;脱碳样品中,随着压下率增大,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不利于二次再结晶发展的织构随着压下率的增大明显增加,同时有利的CSL晶界随着压下率的增加会稍有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