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稀土》2017,(1)
设计合成了新的β-二酮配体1-(9-蒽基)-3-三氟甲基-1,3-丙二酮,并与Yb~(3+)和第二配体邻菲罗啉(phen)配位,形成二元配合物YbA_2·2H_2O和三元配合物YbA_3phe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二元配合物YbA_2·2H_2O和三元配合物YbA_3phen中,都没有出现Yb~(3+)的特征发射峰,配合物的荧光属于配体发光,但是三元配合物YbA_3phen的发光效率要强于二元配合物YbA_2·2H_2O,这与第二配体邻菲罗啉的引入有关。  相似文献   

2.
钐(Ⅲ)在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体系中的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并表征了钐(Ⅲ)的高氯酸盐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C6H5COCH2SOCH2COC6H5)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SmL5(ClO4)3·3H2O( L=C6H5COCH2SOCH2COC6H5).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通过一个亚砜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而羰基氧未参与配位.配体的磷光光谱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配体对钐(Ⅲ)的荧光具有较好的敏化作用.还对钐(Ⅲ)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及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铕与5-氰基间苯二甲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铕与5-氰基间苯二甲酸配合物,它在紫外线辐照下能发出明亮的红光.元素分析表明,其组成为EuLCl·3H2O(L = C6H3CN(COO)22-),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是配体的吸收;红外吸收光谱表明,配合物中Eu3+与羰基氧双齿螯合配位;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最佳激发波长为395nm,发射光谱为Eu3+ 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位于616nm,Eu3+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荧光发光机理属于M-M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高光效、高稳定性能的发光材料,探讨β-萘甲酸(β-NPA)化合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合成了Eu(Ⅲ)与β-NPA及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形成的二元、三元荧光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对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表征结构表明,两个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β-NPA)_3·3H_2O和Eu(β-NPA)(TTA)_2·2H_2O;紫外光谱研究表明,β-NPA与铕离子配位后整个体系的共轭程度增大,使得配合物的紫外吸收能力增强;荧光光谱研究显示,与铕离子反应后的配合物的配体β-NPA、2-HTTA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且两个配合物Eu(β-NPA)_3·3H_2O,Eu(β-NPA)(TTA)_2·2H_2O均以~5D_0→~7F_2跃迁的荧光发射最强。得到了两种高效的红色荧光配合物Eu(β-NPA)_3·3H_2O,Eu(β-NPA)(TTA)_2·2H_2O,它们可望成为制备鲜艳红色发光材料的侯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Schiff类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荧光性质,合成了N,N’-二(2-羟基-1-萘酚醛)-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L1),N,N’-二(2-羟基-1-萘酚醛)-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L2),N,N’-二(2-羟基-1-萘酚醛)-4,4’-二氨基二苯醚(L3)3种配体及其Eu(Ⅲ),Tb(Ⅲ)配合物。通过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吸收、核磁共振、紫外吸收、元素分析、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率及荧光光谱的测定分析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RE2(NO3)4.L4.2H2O(RE=Tb3+,Eu3+;L=L1,L2,L3),每个稀土离子与5个O、4个N配位,配位数为9,还有2个结晶水。室温下,Eu(Ⅲ),Tb(Ⅲ)配合物均有荧光发射,且Eu(Ⅲ)配合物发射出更强的Eu3+特征荧光,说明该类配体敏化Eu3+发光比Tb3+发光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系列异核配合物(Tb1-xEr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罗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摩尔电导,IR光谱及荧光激发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荧光光谱测定表明,配合物中3 对3 的发光产生猝灭作用,随着Er3 加入量的增大荧光发射强度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均苯四甲酸(PMA)、铕离子(Eu(3+)和常见Ⅱ族离子(Mg~(2+),Ca~(2+)Sr(2+)、Ba(2+)、Zn(2+))形成的系列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和荧光光谱,讨论了Zn~(2+)含量对配合物发光强度的影响及敏化发光机理,得到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鲜红色发光材料Eu-Zn-PMA配合物Zn~(2+3+)=4:1)。  相似文献   

8.
利用低温固相法合成了3种1-萘甲酸稀土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L)3·nH2O [n=0~1;RE=La,Nd,Eu;L=C10H7COO-],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1-萘甲酸稀土配合物中配体通过羧基以不对称桥式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子(Ⅲ)配位成键.二甲亚砜溶液中测定的摩尔电导率表明,所有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铕(Ⅲ)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配体的磷光光谱表明,配体对铕(Ⅲ)的荧光具有一定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铽及掺荧光惰性镧、钆、钇的铽冠醚对苯二甲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红外光谱推测出了配合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半径大的稀土离子与18冠6的氧原子直接配位,而半径小的稀土离子则通过水分子配位;对苯二甲酸作为桥连配体连接两个稀土冠醚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明铽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探讨了配合物中的传能过程,结果表明,配体能较好地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T b3+,不发光稀土离子(L a3+、G d3+和Y3+)对发光稀土离子(T b3+)具有很强的敏化作用,比较这三个含有惰性稀土离子的配合物,发现L a3+的敏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并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二元及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第一配体L中的氧原子以及第二配体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第一配体L为能量的给体,第二配体phen起协同作用。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三元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大于二元配合物,三元配合物Eu(L)3phen表现出Eu3+的特征发射,在593,615,653,701 nm处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的5D0→7Fj(j=1,2,3,4)能级间的跃迁,并且以位于615 nm处的5D0→7F2电子跃迁所发出的荧光强度最大;而铽配合物中并没有出现Tb3+的特征发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是由于配体L的最低三重态能级较适合Eu3+的发射能级,配体L吸收的能量可以有效的通过Antenna效应传递给稀土中心离子,使得三元配合物Eu(L)3phen的发光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铈-草酸-丙烯酸三元固体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Ce(OOC-COO)(CH2=CH-COO)]·3H2O,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能够有效地把吸收的能量传递给中心Ce^3+离子,强烈敏化Ce^3+发光,且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Ce^3+的5d→^2F7/2跃迁,这对寻找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四种新型的2-羟基-6-甲基尼古丁酸(HA)-1,10-菲咯啉(Phen)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法确定其组成为LnA3phen·3H2O(Ln=La、Eu、Gd、Tb),配体的羧基与稀土离子以螯合双齿配位。另重点研究了铕和铽的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两种配合物均具有比较优异的荧光性能,Eu3+和Tb3+均不处于反演中心。EuA3phen·3H2O和TbA3phen·3H2O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56 ms和0.32 ms。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钐与β-萘甲酰三氟丙酮(TFNB)和2,2'-联吡啶(bpy)反应,合成了钐及掺杂钐配合物。经C、H、N元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及差热-热重分析,推测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Sm(TFNB)3bpy.H2O和Sm0.5RE0.5(TFNB)3bpy.H2O(RE3+=Y3+、La3+、Gd3+),配合物在500℃以下稳定。摩尔电导率表明,所有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表明,TFNB通过烯醇式氧负离子与稀土离子螯合配位,bpy的两个氮原子也与稀土离子的配位成键。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测定表明,该类配合物激发波长接近可见光,均可发出钐的特征荧光,荧光寿命也比较长,Y3+、La3+、Gd3+对Sm3+的敏化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4.
均苯三甲酸邻菲罗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合成了以均苯三甲酸(H3BTC)和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以Sm、Eu、Tb和Dy为中心的4种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及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LL'1.5 ·2H20(L=BTC,L'= phen);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均苯三甲酸根的羧基氧原子和邻菲罗啉的氮原子均与稀土离子配位成键;四种配合物均可发出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铕、铽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钐、镝配合物也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和8-羟基喹啉为配体,合成了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稀土(钕、镧、铕)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表征。此外,采用体外抑菌圈法研究了合成的3种稀土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实验数据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Eu L·L2'和REL2·L'(RE=La,Nd,L=甲基丙烯酸L'=8-羟基喹啉),在二甲亚砜溶液中配合物属非电解质,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热稳定性较配体增强,且Nd(III),Eu(III)配合物具有较强的Nd3+,Eu3+特征线状荧光。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发现3种稀土配合物作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均具有10~12 mm的抑菌圈,说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中等的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稀土配合物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单独配体,表明形成配合物后,稀土离子与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2,4,6-三吡啶基三嗪稀土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荧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芳  赵永亮  白峰 《稀土》2008,29(2):86-89
首次合成了以 2,4,6-三吡啶基三嗪(TPTZ)为配体,以钐、铕、铽和镝为中心的稀土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率测试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RE(TPTZ)2·(ClO4)3(RE=Sm, Eu,Tb, Dy),稀土离子与2个TPTZ的6个氮原子和1个高氯酸根离子配位,另2个高氯酸根离子在外界未参与配位. 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Tb3 配合物具有较强的特征荧光发射,位于490.4nm的5D4→7F6跃迁很强,接近5D4→7F5跃迁.  相似文献   

17.
稀土2-噻吩甲酸系列配合物的合成及其Eu3+的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6种稀土2-噻吩甲酸(L)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差热-热重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L3·2H2O(RE= Y,La,Pr,Nd,Sm,Eu;L=C4H3SCOOH),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铕配合物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通过羧基以鏊合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子(Ⅲ)配位成键.荧光光谱数据表明, 铕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了4种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RE(L)3·4H2O[RE=La,Nd,Eu,Tb; L= C6H5CH(OH)COO-],并通过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中配体通过羧基以羧基氧负离子和醇羟基同时参与稀土离子(Ⅲ)配位,两分子水也参与稀土的配位.铕(Ⅲ)、铽(Ⅲ)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配体的磷光光谱表明,配体对铕(Ⅲ)、铽(Ⅲ)的荧光具有一定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具有氧蒽结构的光转换剂加入Sr_2MgSi_2O_7:Eu~(2+),Dy~(3+)荧光粉,可以使夜光纤维的发射光谱红移,发出红色光。采用两种不同的偶联剂对发光材料和光转换剂进行偶联,制备一种能够发出红光的发光材料。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长余辉荧光测试仪检测红光发光性能,比较光转换剂对发光材料的包覆效果,以提高发光材料向光转换剂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开发新型的、发光性能较好的红色夜光纤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液法将三种辛酰类氨基酸配体与钐离子结合成三种新型氨基酸钐(Ⅲ)配合物,分别简写为Sm(oct-ala)3、Sm(oct-phe)3、Sm(oct-ser)3。使用元素分析、1H NMR和FT-IR结果确定了钐配合物的化学式和配位方式,XRD衍射谱表明,配合物是长程无序的非晶态结构,通过TG-DTA研究了钐配合物的热学性能,此外还测试了钐配合物在常见有机试剂中的溶解度。测试了钐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荧光光谱和量子效率,结果表明,三种钐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光吸收和发光性能。使用点胶涂敷法将配合物粉末封装在LED中,在365 nm波长的灯芯激发下趋向白光,验证了由发射光谱计算得到的CIE色度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