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某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土拱理论和土压力等监测数据分析在基坑施工开挖施工过程中坑角效应对基坑土体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深度处,内部支撑对阳角处围护结构下部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同一施工工况下凸出长度越大,基底隆起量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学者对临近地铁轨道的建筑深基坑施工过程对围护结构和地铁车站或隧道的变形规律开展了较丰富的研究工作,而鲜见对建筑深基坑与紧邻的地铁车站基坑同时非同步逆作法施工方案合理性的探讨。本文依托合肥市新交通大厦深基坑与地铁轨道1、2号线共用地下连续墙的工程特征,提出了一种相邻地铁轨道共墙同时非同步深基坑逆作法施工方案,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对新交通大厦深基坑与地铁轨道1、2号线基坑同时非同步逆作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数值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新交通大厦深基坑和地铁1、2号线基坑同时非同步施工过程中,共用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水平位移最大值为3.9mm,在规范要求的25mm范围内;基坑土体应力释放传递路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不断的调整,使地下连续墙两侧土体隆起值增大,基坑隆起最大值为9.0mm,小于监测警戒值30mm。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相邻地铁轨道共墙同时非同步深基坑逆作法施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刘丽聪 《云南建材》2011,(13):62-63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或自然灾害等原因,经常发生基坑垮坍、建筑物及路面塌陷或开裂、基底隆起等工程事故,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进度和工程造价,因此,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勇于实践创新,促使深基坑支护技术不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深基坑开挖是整个施工活动的基础,不仅工程量较大且复杂性较高.地下水往往是限制地下工程基坑开挖的重要因素.为了顺利完成地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以及隧道等深基坑工程的挖掘施工,防止基坑破坏及边坡或基底的土层颗粒流失,提高土体固结强度,增加地基抗剪强度,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使周围土体...  相似文献   

5.
胡勇 《土工基础》2012,26(2):61-63,67
介绍了加筋水泥土锚桩新型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形成过程和工作原理,并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加筋水泥土锚桩深基坑支护全过程进行了动态施工仿真模拟。研究了在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基坑周围的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并采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经桩锚加固后基坑的安全系数,得到了一些有益于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侧封、底封隔渗体防渗的深基坑土方施工,当隔渗体存在漏水隐患,由于漏水通道沟通了基坑内与隔渗体外承压水的水力联系,在坑内外压力水头差的作用下,承压水会通过隔渗体漏水处涌人基坑内,并对其上上体产生集中渗透力作用。隔渗体漏水造成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危害如下...  相似文献   

7.
谢兴楠 《江苏建筑》2003,(4):45-47,51
文章介绍了南京地区深基坑支护类型及止水措施,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漏水、流砂情况从施工角度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处理事故的办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进一步兴隆,老城区改造项目日益增多,建筑场地狭小,深基坑围护和止水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建设场地距周围民宅,道路较近,居民生活用水排放设施不完善,基坑开挖后,当深基坑止水帷幕未达到应有的效果时,基坑必然漏水,给施工带来困难并将造成经济损失。杭州娃哈哈娱乐美食城,地下二层、地上五层,深基坑施工过程因开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地扩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深基坑支护工程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课题。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或自然灾害等原因,经常发生基坑垮坍、建筑物及路面塌陷或开裂、基底隆起等等工程事故,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城区地铁深基坑的开挖多采用明挖逆作法施工,其周边复杂环境对支护体系的要求更为严格,地下连续墙支撑体系具有支撑效果好、性能稳定的优点。以广州广佛环线项目为依托,对地下连续墙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展开研究,分析地下连续墙的支护原理及支护效果,研究地下连续墙施作过程中施工质量把控,阐述地下水位变化易导致支撑体系产生失稳,造成基坑漏泥、涌砂,基底产生隆起,并通过监控量,发现测斜数据的变化量随基坑深度的增加而变大,提出应重视基坑下部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1.
深基坑坑底地基的回弹应力与回弹变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长条形地铁车站深基坑,基坑开挖深度15m,通过设置数个分层回弹磁环,测得回弹变形沿坑底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通过固结回弹试验建立回弹模量与卸荷比关系,得到回弹模量沿坑底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合以上两种成果,并考虑坑底土承受侧向净土压力的伸长作用,得到回弹应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作用在坑底的反向荷载相当于挖去土的自重,因受坑底土有效自重应力的抵消作用,回弹应力沿深度方向呈线性衰减,坑底土的"残余应力"可以认为就是坑底回弹影响范围内的有效自重应力。用上述确定回弹应力的方法计算另一个新近案例的回弹变形,与实测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复合土钉支护是在土钉支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深基坑支护或提高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新技术,为深入了解其工作性能和作用原理,促进该项技术快速发展,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深基坑模型按照“相似模型的几何长度与变形时间成反比”的相似法则设计,相似比为1:10。在试验中,模拟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实际步骤,分步开挖与支护。进行了3组模型试验,即复合土钉支护、普通土钉支护和无支护边坡,以便于分析比较。借助位移传感器测量深基坑地表沉降、基底隆起和坡面水平位移,通过布设在模型箱透明玻璃侧面内的观测点,测量边坡内土体的位移。试验结果表明:(1)由于土钉与水泥土搅拌桩的共同作用,复合土钉支护的基坑变形与普通土钉支护和无支护的基坑相比,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并且复合土钉支护的基坑变形值最小,无支护基坑变形值最大;(2)由于土钉与水泥土搅拌桩的协同工作,使得更多的土体参与支护作用,从而分散了土体内部的应力,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变形,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控制基坑变形已成为深基坑工程中的核心问题,而坑底开挖施工阶段围护墙体的变形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某在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时的变形监测数据及跟踪工况,对不同坑底土体暴露时间所对应的围护墙体变形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坑底土体暴露时间对土体暴露期间及整个坑底施工阶段的基坑变形有着显著影响,随着坑底土体暴露时间的延长,坑底施工阶段墙体变形量可达总变形的30%,缩短土体暴露时间是控制坑底施工阶段围护墙变形的关键。同时,素混凝土垫层对围护墙体变形具有一定的支撑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类似结构底板的作用。施工中应尽快完成混凝土垫层的浇筑工作,尽早发挥垫层对围护墙体的支撑作用。另外,垫层对墙体的支撑效果与其自身的平直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破坏垫层的整体性,则会削弱其对围护墙体的支撑作用。提出对坑底施工阶段基坑变形的控制措施,尽可能缩短坑底土体暴露时间及整个坑底阶段的施工时间,提高垫层的整体性,加快底板施工,尽早形成底板混凝土对围护墙体的支撑作用,从而控制开挖阶段的基坑变形,对其他深基坑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坑工程设计的安全性与地下水控制设计密不可分。本文根据基坑施工中的各种工况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由于地下水的作用而产生的浮力、渗流、地面变形、突涌等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及地下水作用机理采取相应的应对控制措施。地下水控制设计所涉及的基坑施工工况主要有:基坑开挖前、基坑开挖中、基坑开挖至坑底、底板浇筑完成、地下每层建筑施工及回填完成;环境保护要求主要有:基坑内外地下水位控制、基坑外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围护墙体本身的各类变形控制等。针对各工况及环境要求而进行的地下水控制设计为基坑工程安全有效的施工提供了保障和指导,确保了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也为类似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培印  李顺群 《工程勘察》2014,(5):16-20,25
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分别建立了考虑渗流影响和不考虑渗流影响的基坑开挖非稳定渗流有限元模型,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并考虑支护桩与土体的接触作用,研究了支护结构侧向变形、坑外地表变形以及坑底隆起量随着基坑开挖的变化规律。然后将两个模型的支护桩及基坑变形性状进行对比,发现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基坑变形大于非耦合情况下的变形,说明考虑渗流应力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基坑降水引起的支护结构及基坑土体变形特征。最后,为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围环境,在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基础上又研究了预留反压土对支护结构的作用及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内侧预留反压土堤可有效降低基坑及支护结构的变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宁波软土地区某地铁站深基坑施工中支护结构及地表沉降的分析,结合常用地表沉降初估方法,讨论施工过程开挖及加强支撑刚度、改变土体受力性能等施工工艺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对比分析得到在开挖初期适当增大支撑刚度有利于降低地表沉降;适时处理围护墙体底部被动区地基有利于减小围护墙体变形。采用深层水泥土搅拌法对围护墙底部3m深度范围进行竖向加固即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降;深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施工过程,施工进行过程中最大地表沉降点的位置逐渐远离围护墙体,基本与每步基坑开挖深度保持一致,最终稳定在基坑开挖深度一倍范围内。建议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目标,实施动态监测更有利于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内撑式深基坑承压水抗突涌稳定数值模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压水作用下,内撑式深基坑的突涌稳定状态与围护墙水平位移、土压力分布及坑底回弹变形等因素密切相关。建立了深基坑突涌稳定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承压水位作用下的坑底突涌破坏机制、稳定性及相应的基坑变形性状,并与已有分析方法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承压水作用下,基坑围护墙内侧隔水层表面剪切应变最大,是突涌破坏的最危险位置。随着坑底承压水位的升高,隔水层内的剪切应变增量逐渐变大并向下部土层发展,最终在隔水层与承压含水层界面处产生楔裂破坏,隔水层整体顶升破坏。同时,基坑变形状态表现为,围护墙弯矩和水平位移逐渐增大,被动侧土压力逐渐减小,最终围护墙发生踢脚破坏,坑底土体大量隆起回弹。相对于压力平衡法和均质连续梁板法等理论方法,数值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坑底土体的突涌渐进发展过程,较好地反应内撑式基坑抗突涌稳定性与围护墙及土体变形性状的相互影响,计算结果更为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8.
基坑工程变形性状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用空间有限单元法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周围地表沉降、基坑底部隆起的空间分布以及影响围护结构变形的主要因素 ,并通过杭州市某基坑开挖的工程实例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上海陆家嘴地区超深大基坑邻近地层变形的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10):1950-1958
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超大体量卸载、超深开挖深度、超长降水周期的基坑工程实践,通过对邻近地层变形的信息化监测,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超深大基坑在顺逆作同步交叉实施条件下邻近地层的时空位移特征,初步探讨其变形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重车动载对坑外地表沉降影响较大,地墙隆起对0.1H范围内的地表土体拖带上抬;地表沉降主要受软弱土开挖和承压井降水影响凹槽分布,纵向地表沉降空间效应明显,受顺逆作同步交叉实施影响差异沉降突出;坑外地层侧移角部效应明显,形成水平方向的土拱作用,并与系统刚度和土体硬度呈正比;坑内土体强隆起范围远超开挖面下1倍挖深,立柱隆起在第三和第五层土方开挖时发展速率明显较快;坑外设计挖深上部地层以斜向下位移为主,下部地层以斜向上位移为主;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坑内地层卸荷隆起为主流动补偿为辅,坑外设计挖深以上地层土体流动补偿和承压井降水固结沉降均显著,而设计挖深以下地层以卸荷隆起为主兼有少量流动补偿。  相似文献   

20.
基于拱梁法 ,通过把围护结构分析中常用的弹性抗力法与拱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将拱梁法改造成为计算拱形围护结构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方法能考虑拱脚桩变形的影响 ,能考虑有支撑的情况 ,在开挖线以下拱脚桩和拱壁假定由土弹簧约束 ,因此更合理地反映了拱形围护结构的实际情况。该方法计算所需准备的数据与弹性抗力法类似 ,所需输入数据少 ,计算速度快。通过工程实例计算表明 ,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可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