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落实“职教20条”,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探索和实践综合育人模式。以《数字测图》课程为例,构建“课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以职业岗位为主导,紧贴岗位需求,建立了“标准导入、工学结合、岗位晋升”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做到岗课对接,以岗定课;构建“校-省-国家”三级大赛体系,把《数字测图》知识点进行提炼,做到课赛融通,以赛提技,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做到课证融合,以证定标。  相似文献   

2.
李伟 《模具工业》2023,(2):89-94
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引领,着眼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把竞赛的标准、模式、资源、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与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融合,重组知识模块,开发了以“赛→岗→证→课”为轴线的5门主干和7门专业核心课程,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形式,分别采用四步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的实施,并且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灵活多变、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学分置换的形式,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当代注塑模具行业的发展,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注塑模具的“岗课赛证”项目化教学模式,需要调整注塑模具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思、打破以往的注塑模具教学资源,从社会的角度对注塑模具教学资源进行完善、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分化教学模块、进行多元考核,打造具有注塑模具课程特色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4.
围绕推进新时代高职“五个思政”,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针对汽车产业特点实施教学,体现职业教育劳动教育特色。以“汽车冲压模具设计员岗位职责”为任务起点,以“汽车拉延模具结构设计”为学习主线,以“主动获取需求”为学习导线,以“拉延工艺数模设计”为教学内容亮点,以弘扬“中国智造”、“培育工匠精神”为思政要素,配合线下、线上、智慧职教等信息化工具,结合企业需求、1+X证书-拉延模具数字化设计、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数字化设计技能大赛冷冲拉延模CAD/CAE/CAM赛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重庆科技学院焊接专业为例,介绍焊接赛课的组织及实施过程,指出赛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通过实施赛课活动,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职《机械制图》课程微课的开发及应用实践,总结近年来参加区内外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的经验,结合学情及课程特点,阐述了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实践经验,提出了微课制作流程与微课教学模式评价设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提升《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文哲 《模具制造》2024,(2):118-120
《机械制图与CAD》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针对当前《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将职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赛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确保学生更好地适应后续学习和满足职业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工程制图课程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内容,重新定义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性评价考核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成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育模式学生认可度高,学生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双创建设提出高校要培养多元化、专业化、创新型的复合人才,这对工程训练内涵建设与实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文中以本校工程训练中心改革发展实践探索为例,践行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实训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多元立体”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展立体式、个性化、多层次的工程实践创新教育,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育人理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训热情,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工程素养大幅提高,为学生整体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院级平台课“材料科学基础”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评价系统,把学科前沿知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着眼新工科背景下对于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基于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科竞赛,以《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系统性教学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为抓手,以加强专业课程与学科竞赛联动及融合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体系为目的,解决单纯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探索工科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参与、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促赛、赛学促创”互动升级效果,着力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与机电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该课程内容庞杂、系统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发掘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对《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毕业核心能力和素养的要求,针对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专业技术更新滞后、实践操作时间少、需求对接脱节和职业精神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模具类人才“两堂并行·四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课堂与课下同培育,理论与实践同结合,学校与企业同效能,新理念新技术同应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改革创新后学生专业认同度、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我国本科学历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本科学历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融开发主体、呈现方式、学习要求、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时比例六维于一体。从开发主体维度看,它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从呈现方式维度看,它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组成;从学习要求维度看,它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从课程内容维度看,它由普通教育课程、执教学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组成;从课程形式维度看,它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和大中型课程与微型课程;从课时比例维度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宜分别为80%和20%,在必修课程中,普通教育课程、执教学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宜分别为25%、20%和35%。  相似文献   

15.
《模具工业》2016,(2):65-70
通过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对《机电产品UG-CAD技术》原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文献课教学之我见中南工业大学胡良孔《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一门科学方法课。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报意识;通过课堂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使用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懂得如何分析情报信息、有效利用文献资料,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与...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机器人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通过基于案例的工业机器人实践教学方法,从程序设计、实验操作、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探讨了机器人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将机器人机构及控制等多方面相结合,介绍工业机器人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教学形式上,通过多种实验形式,系统性地开发机器人实验。在教学方法上,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通过示范多种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实践操作等案例式教学模式,以研究课题为牵引,完成研究型课程设计。通过学生参加具有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协作性的研究型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机器人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产业和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铸造的辉煌历史,结合铸造工艺设计的流程特点,确定“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目标,打造“先进性、专业性、科学性”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实施特色,充分挖掘铸造工艺课程内容中的思政育人元素,科学设计“显隐结合、双线并举、内外融通、科学评价”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通过案例具体展示了课程思政在铸造工艺课程中的融合设计与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当前新工科教育的需要,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含缺陷焊接结构可靠性评价实训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将当前教育领域的探究式教学理念、虚实融合方法及数字孪生技术方法融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工科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了基于“虚拟+数字孪生”环境的焊接结构裂纹扩展混合实践教学平台,将理论学习、虚拟仿真试验和实际“实验操作”结合一体;同时针对实际工程案例,学生独立自主设计试验方案,完成数据分析及应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利用此混合实践教学模式,解决了新工科项目式教学设计难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工程实践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卓越教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施必将加快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培养卓越师范生奠定基础。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还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类课程较为薄弱等问题。应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与标准,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经验,对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重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加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