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3 mm厚的N40SH牌号烧结Nd-Fe-B磁体进行热蒸发渗Dy处理,研究了渗Dy磁体的微观结构及温度稳定性。结果表明,渗Dy磁体中Dy分布存在两方面的不均匀性,一是磁体表层晶粒上形成"核-壳"结构,"壳"中富集Dy并形成(Pr,Nd,Dy)_2Fe_(14)B相。二是从磁体表层向内部Dy含量降低。渗Dy处理后,常温下磁体矫顽力增加6.26 k Oe。温度系数和磁通老化损失分析表明,渗Dy磁体的温度稳定性优于基体磁体,而比同等矫顽力的常规磁体略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和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烧结型Nd-Fe-B/α-Fe纳米复合磁体,并对磁体的密度、微结构、磁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研究表明,采用Fe(CO)5热分解化学气相沉积法能实现纯净的纳米单质铁对磁粉表面的均匀包覆,并得到Nd-Fe-B/α-Fe纳米复合磁粉,包覆的纳米铁颗粒尺寸仅为50nm左右.将复合磁粉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可实现快速致密化,当烧结温度达700℃,Nd-Fe-B/α-Fe纳米复合磁体已接近全致密,其晶粒大小约为100nm.该磁体的综合磁性能达到:Br=0.79T,Hcj=1201kA/m,Hcb=507kA/m,(BH)max=103 kJ/m3.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Nd-Fe-B表面化学镀Ni-P合金的工业化生产技术.采用封孔化学镀对Nd-Fe-B进行封孔和中性化学镀加厚阻断,再进行酸性高磷化学镀的三维化学镀镍方法,使基体表面镀覆一层均匀致密、无孔隙的镍磷镀层,从根本上解决了化学镀镀层与钕铁硼基体的结合力问题,从而提高了Nd-Fe-B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是衡量镀层与基体表面结合牢固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各项性能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采用电镀方法在PI膜上制备了铜(Cu)薄膜,并研究了工艺参数与结合强度的关系.同时,依据Cu薄膜方块电阻随氧化时间的变化情况,得到氧化产物厚度与氧化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镀层结合强度随着电流密度、温度及pH值的增大均先增加而后逐步减小.在低温下铜薄膜的氧化符合指数规律,高温下符合线性规律,温度越高,铜的氧化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5.
制备出了高性能热压Nd-Fe-B辐向环,研究了纳米晶热压Nd-Fe-B永磁环的热变形过程,分析了磁环磁性能、微观结构特征。测试了纳米晶磁体的温度系数和磁环的热稳定性。结合纳米晶热变形Nd-Fe-B磁体的流变机理,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3D-Deform)分析了磁环织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Nd-Fe-B烧结磁体的抗腐蚀性,我们用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研究了镀Ni的方法。通过对Ni盐、电解质、添加剂,电解液的组成和电镀条件的试验研究,当选用如下条件时:电解液:Ni(CF_3C00)_20.75mol1—H_3B0_30.5mdol,1—CH_3OH.电流密度:1.0~5.0A/dm~2,电解液温度:25~30℃。得到了对磁体具有良好附着性,表面细腻光滑的镀层.  相似文献   

7.
铝及其合金上电镀金属比在大多数其他金属基体上电镀更为困难。这是因为铝及其合金对氧具有高度亲和力。新鲜的铝暴露于空气中,表面立即生成一层妨碍基体与镀层牢固结合的氧化膜;铝的电极电位较负,易失去电子,在镀液中易产生接触镀层,也会影响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铝的热膨胀系数与大多数镀层金属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大而易破坏  相似文献   

8.
电镀中的镀铬层,光亮性能好,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耐热性能强,广泛地用于装饰镀层和功能性镀层上,是目前还没有其它镀层可以取代的一项表面处理工艺。然而,在传统的镀铬工艺中,还存在着以下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1电镀及化学转化膜处理经过前期的脱脂及腐蚀工序后,零件获得洁净的基体金属,可以进行电镀及化学转化膜层处理工序。常见的电镀及化学转化膜处理有:镀锌、镀镍、镀铜、镀锡、镀铬、镀银、镀金、镀镉、化学镀镍、化学氧化、磷化、阳极氧化、电抛光以及化学抛光等。下面就一些常用工艺进行简单叙述。1.1镀锌锌镀层负电性较强,对于钢铁是阳极性镀层,在大气及工业大气中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用于防止不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重稀土金属Dy、Tb可以提高烧结Nd-Fe-B磁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场,但过量的Dy和Tb会导致铸锭中R2Fe17相的增加,在晶界易形成R(FeCo)2和R(FeCo)3软磁性相,从而降低磁体的矫顽力.采用氢爆碎和双合金工艺混合烧结法制备Nd-Fe-B磁体,避免了软磁性Laves相的形成,研制出使用温度达到240℃的N35AH磁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烧结NdFeB磁体上镀覆一层纯铝防护层。利用盐雾机、万能试验拉伸机分别表征防护层的耐腐蚀性能和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同时分析溅射电流对镀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膜厚度为11μm的样品,纯铝镀层晶粒均匀,大小为1~2μm,镀层表面致密且无明显缺陷,在中性盐雾气氛中96h才出现红锈,镀层与基底的结合力23.47 MPa。薄膜沉积过程中适当地提高溅射电流可提高膜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大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及分相封闭母线的电气连接接头螺接面,按设计和运行要求均需镀银作表面处理。以往主要采用电镀工艺。但电镀工艺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镀层有较多的气孔和泡;(2)镀层中渗杂镀溶液无机盐;(3)镀层氢脆。这样电镀银接头在长期运行中,由于受温度、潮气的影响容易引起化学腐蚀,导致银镀层爆皮、接  相似文献   

13.
在4.2~423K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Sm2Co17型烧结磁体和Nd-Fe-B模锻磁体。它们的磁性能与SmCo5和Nd-Fe-B烧结磁体不相上下。研究表明:这种Sm2Co17型磁体,在温度高达423K下应用,可认为是最好的。在423K下Sm2Co17磁体的磁性能为:Br=10.8kG,Hc=15.7kOe和(BH)max=27.1MGOe。在573K下暴露半小时后,在磁导系数为2时,Sm2Co17磁体的不可逆损失为1.1%。烧结Nd-Fe-B磁体比其模锻磁体显示出更好的热稳定性。由于在140K时出现自旋重新取向现象,所以在4.2K下,Nd-Fe-B磁体磁滞回线的第二象限,出现了非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4.
周齐祥 《机电元件》1993,13(2):23-28
本文阐述了多元镍合金化学沉积的组元配比及还原剂、稳定剂中的金属成份参与沉积所形成的覆镀层表面结构状况。它在检测的基础上,用光栅电子显微镜摄制了覆镀层表面的微观图相,并充分地揭示和分析了各组元配比的沉积状况及加入锡、铼、铁、钨成份,对镀层延性、内应力、耐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取物理气相沉积(PVD)对烧结Nd Fe B磁体表面进行镀Al处理,分析了PVD Al镀层的耐高温特性。样品经200℃×5h处理后,Al镀层抗盐雾(5%Na Cl,连续喷雾)腐蚀性能由原来的48h下降到22.5h,但抗高压高湿(121℃,100%湿度,2个大气压)性能不变;高温处理后的样品在经120℃×12h、-40℃×12h高低温循环冲击3次后Al镀层没有任何变化;高温处理前后样品镀层结合力基本一致,分别为16.89MPa,16.73MPa。结果表明PVD Al镀层性能不仅超过一般单电镀层的性能,且具有更好的耐高温特性,而且采用PVD镀Al不会导致磁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应用Dy-Fe-Al合金粉末作为渗材,对于工业生产的48H烧结Nd-Fe-B磁体进行渗镝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渗镝热处理温度、时间是影响渗镝处理磁体磁性能的重要工艺因素;在渗镝热处理之后,磁体表面区域主相晶粒表现出长大的趋势。经过在1173 K保持5 h的渗镝热处理,22.58 mm×13.78 mm×5.08 mm(长×宽×厚)48H磁体渗入的镝元素质量分数约为0.52%,其内禀矫顽力上升幅度达到564.7 kA/m,同时剩磁下降0.037 T。与基础磁体相比较,渗镝处理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得以显著改进。  相似文献   

17.
温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是进一步扩大烧结Nd-Fe-B应用领域的关键。为改进这些特性,本文讨论了影响内禀矫顽力(Hcj)与温度之间关系的几个因素以及Nd-Fe-B基磁体的腐蚀机理,详细地研究了无涂层磁体的抗蚀性与涂层寿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蒸压试验中,无涂层磁体抗蚀性最显著的特征是晶间氧化引起的重量损失(Wo)。用Co部分替代Fe是减少Wo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样即可提高抗蚀性。至于Co替代Fe造成内禀矫顽力(Hcj)下降可通过添加几个原子百分数的V或Mo来补偿。  相似文献   

18.
Geck.  RJ 钱渭 《机电元件》1992,12(4):38-45,58
锡或锡铅镀层与某些通常用作基底的材料(例如铜或镍)之间,将会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在基底镀层交界面上形成的这些金属间化合物,其成分和厚度将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金属间化合物比纯锡或锡铅镀层稍硬且而更脆。因此,当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趋向于电镀层的外表面时,各种表面特性,例如接触电阻、摩擦与磨损、合金成分和耐蚀性等,都可能会改变。一般说来,摩擦系数将随耐磨性和接触电阻的增长而相应地减小。只要存在足够量的合金成分,金属间化合物就会持续地产生。锡铅镀层中的铅将在产生铜锡和镍锡金属间化合物过程中被排挤,因此铅被排挤到电镀层表面而形成铅的富集层。经按模拟的贮存周期老化过的样品的接触电阻比一般样品展示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应用速凝薄带、氢爆碎技术制备Nd22.8Pr7.8Dy1.6FebalNb0.55Cu0.2Al0.75B1.02烧结磁体。探讨了一步烧结、二步烧结方法对磁体显微组织、磁性能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烧结工艺制度有利于磁体得到致密、精细、均匀的显微组织,提高磁性能并改善温度稳定性。在本试验条件下,于1338K烧结保持2h,磁体密度达到7.58g/cm3,平均晶粒尺寸为7.4μm,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其Br、Hcj、(BH)max分别达到1.22T、1753.7kA/m、290.1kJ/m3;当L/D=0.1时,在393K保持2h,其开路磁通不可逆损失仅为0.65%。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成分分别为Sm0.8Gd0.2(CobalFe0.22Cu0.06Zr0.03)7.4和 Sm0.8Er0.2(CobalFe0.22Cu0.06Zr0.03)7.4的两种烧结磁体的磁性能、温度特性以及热处理工艺对二者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当经过1160~1200℃范围内的固溶热处理、再经过时效处理,Sm0.8Er0.2(CobalFe0.22Cu0.06Zr0.03)7.4磁体的室温磁性能比Sm0.8Gd0.2(CobalFe0.22Cu0.06Zr0.03)7.4要好,但其温度稳定性却相反.同时发现Sm0.8Er0.2(CobalFe0.22Cu0.06Zr0.03)7.4的矫顽力对热处理工艺中的固溶温度比较敏感,两种磁体的退磁曲线方形度与固溶处理温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固溶温度愈高磁体的退磁曲线方形度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