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首次将建筑的隔震设计纳入,此后隔震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现部分既有的隔震建筑已出现不同程度病害。为了继续使用或改造后继续使用此类既有隔震建筑,需对此类建筑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与鉴定。规范对隔震建筑的检测鉴定未给出明确规定,因此,隔震建筑的检测鉴定不能照搬非隔震建筑。对于隔震建筑,尝试对隔震层结构单独进行安全性评定,从而隔震建筑安全性评定分为结构构件和子单元两个层次进行评定,分别评定隔震建筑的地基基础、隔震层结构和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从而对整个隔震建筑进行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为依据,通过介绍隔震设计的关键指标,总结该类建筑的隔震设计特点,并提供一种可用于该类型建筑隔震层设计的参考方法,分析了隔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进行隔震层设计时隔震支座面压控制的建议,并根据对比研究得出:采用常规橡胶支座隔震层的建筑的安全裕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建筑的一般性改造要求;隔震建筑对结构荷载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阴毅 《山西建筑》2015,(6):38-39
从性能化设计思想、地震波的选取、隔震层参数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地基基础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应重视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满足国家规范和规程的基础上,加强结构隔震设计的方法,使隔震技术设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层间隔震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层间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并介绍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目前隔震设计方法的总结研究以及在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了许多层间隔震结构设计方法的建议和意见。这将更好的推广层间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瑞芳 《山西建筑》2014,(14):43-44
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从鉴定内容、检测依据、样本容量及结果评定方面入手,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进行了分析与介绍,指出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要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对建筑结构工程质量和性能做出科学准确的结论,为评定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筑结构检测是对建筑物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建筑物进行鉴定和评估的基本依据。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系统介绍了建筑结构的鉴定程序。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交民巷钟楼为地下1层,地上6层的内框架砖混结构,服役超过80年,大大超过了预定的设计基准期。现拟对该楼进行装修改造,为此进行了检测鉴定。结合钟楼的使用现状和检测结果,对当前使用年限较长的仿古建筑的检测鉴定方法提出了应根据结构的使用状态进行鉴定的观点,取得了仿古文物类建筑检测鉴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季晓康 《山西建筑》2014,(19):39-40
以某中学5层砖混结构宿舍的结构抗震检测鉴定为例,介绍了砖混结构房屋结构抗震鉴定的程序和内容,依据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房屋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综合评定与分析,给出了检测鉴定结论及需要抗震加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隔震技术在地震高烈度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隔震结构的合理设计方法及流程化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通过隔震建筑和不隔震建筑的抗震效果比较,表明隔震结构采用橡胶垫隔震支座时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得到了有效地延长,使隔震建筑的自振周期远离场地的特征周期,从而避开地震主要携能频带,能使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增设隔震装置后,结构第一振型起决定性作用,而第一振型中的各楼层层间剪力很小,所以楼层的相对错移很小,因此可大大减少抗震措施,降低造价。采用隔震技术后将大大减少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损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隔震结构的设计内容包括隔震目标的确定、上部结构设计、隔震层设计、隔震层验算、构造措施、经济性论证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谭伟文 《建筑知识》2014,(5):147-147
建筑物正常投入使用后,由于材料自然老化或缺乏维护等原因,建筑构件易发生钢筋锈蚀,承重构件局部开裂等情况,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检测鉴定,准确了解建筑主体结构各项性能.并对其制定改造加固措施。建筑结构检测鉴定需成熟的检测鉴定技术作为支撑,其中包含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建筑施工等方面内容。本文主要剖析建筑结构主要鉴定检测技术与方法,阐述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主要的流程,并提出了建筑结构有效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既有建筑的改造鉴定是保障安全的必要手段。本文论述了某既有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改造鉴定中的后续使用年限确定、现场调查与检测、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等若干问题,认为:改造鉴定前,委托方宜首先确定初步改造方案,并在考虑后续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可行性鉴定;抗震鉴定应首先确定后续使用年限,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其抗震鉴定的方法、内容不一样,其中对于层数超过十层的A类建筑,除依据A类建筑的规定进行抗震措施鉴定外,宜参考B类建筑进行抗震承载力鉴定;鉴于早期设计规范对耐久性的规定存在一定的欠缺,既有建筑鉴定时应留意结构构件的耐久性隐患。  相似文献   

12.
结合火灾后某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工程实例,介绍火灾后建筑结构初步鉴定和详细鉴定的关键内容和方法,通过对火灾现场勘察、主体结构损伤现状的检查和检测,分析了火灾后该结构的安全性现状。在现场检测方法应用中,提出利用大小芯样强度对比确定结构构件强度损失程度的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对于建筑结构损伤的细节部分处理力度较差,检测鉴定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最终获取的加固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固安全性较低。据此,提出一种新式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从混凝土强度、材料缺损以及钢筋侵蚀度几个方面对既有建筑损伤材料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损伤鉴定,并获取鉴定信息,构建加固方案,调整既有建筑结构损伤管理模式,更好的强化对既有建筑的加固,实现整体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式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鉴定方法与加固方案研究具有较强的加固性能,加固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研究高20%,能够较好的调整检测测定的方案,并获取更佳的加固方案,提升最终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层间隔震在加层建筑的作用及意义,主要从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三方面阐述了加层隔震结构具有的优势,最后对加层隔震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日本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和地基处理的隔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最新发展,可供我国建筑隔震技术研究参考.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和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地震隔离方法、隔震层的组成以及地震隔离效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低温建筑技术》2020,(1):135-138
火灾后的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鉴定及加固对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及后续使用年限具有重要意义。某3层框架结构商业楼首层作为汽车维修车间使用,由室外不明火源引起火灾。为了解受火灾作用后结构的损伤情况,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对过火区域的主要承重构件损伤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初步鉴定评级,对主要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及钢筋强度进行检测,依据实测结果对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并做出详细鉴定评级。经过计算分析,提出了采用增大截面加固的方法对受损结构进行加固,并验证了加固的效果能够满足结构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低温建筑技术》2016,(3):91-92
某市三层商业建筑遭受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严重。通过初步勘查确定火灾荷载密度、燃烧环境、分析火灾温度作用过程。现场对结构构件的材质性能、节点连接、结构变形、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分析,根据实际检测的数据进行结构分析计算,确定受损建筑的损伤等级,并依据鉴定结果提出建筑结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红燕 《山西建筑》2009,35(13):69-70
分析了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检测鉴定的意义,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对民用建筑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的方法与步骤以及评价过程,从而为建筑物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从隔震技术的发展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对现有隔震产品的构造及隔震原理的描述,提出了采用隔震支座对建筑物进行隔震的方法,并对隔震支座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建筑结构的隔震抗震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某三层内框架结构教学楼工程为例,介绍了内框架砖房现场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并根据调查与检测结果对其进行了结构计算,并鉴定分析了其抗震性能,最后针对其结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