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探究了干法纺精细化亚麻/棉混纺纱临界捻系数与混纺比的关系。通过试验和回归分析,确定了不同混纺比下的临界捻系数,并构建了混纺比与临界捻系数的线性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精细化亚麻/棉混纺纱临界捻系数随着亚麻混纺比的增大而增大;混纺纱的线密度为30~50 tex时,相同混纺比精细化亚麻/棉混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基本不变;混纺比与临界捻系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均较好,但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更加简单,可更简便地指导不同混纺比精细化亚麻/棉混纺纱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亚麻/棉混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棉纺设备上加亚麻/棉混纺纱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总结了L/C(55/45)53tex纱的生产经验,为进一步开发亚麻混纺产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备长炭与棉纤维按不同的质量比混纺,制备不同混纺比的备长炭/棉混纺纱及其针织物。测试分析混纺纱的强伸性能、条干均匀性及其针织物的顶破性能与除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纯备长炭纱线的断裂强度低于纯普通黏胶纱线和纯棉纱线,备长炭与棉纤维混纺比为50∶50的混纺纱的断裂强度较高,粗、细节数较少,整体质量较好;混纺纱条干均匀度和毛羽指数随着备长炭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备长炭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大,其针织物的顶破强力略有增大;备长炭/棉针织物对氨气和醋酸均有除臭作用,且对氨气的除臭效果更好;随着备长炭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大,备长炭/棉针织物对氨气和醋酸的除臭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亚麻纤维和棉混纺的生产实践,指出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同时提出应对的工艺技术措施。认为只要工艺技术措施得当,高比例麻棉混纺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9.
根据不同混纺比条件下多合纤混纺纱的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了混纺比对多合纤混纺纱性能的影响,得出当三角涤纶含量超过20%后,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将随着三角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亚麻、棉混纺纱纺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异性纤维、色差、布面麻粒多、橡皮纱、芝麻纱等质量问题。通过加大对原料的挑拣力度,在清梳并工序充分混合,设备上采取相应改进措施,选择合理的工艺及流程,加强运转管理,控制好各工序温湿度,能有效保证亚麻/棉混纺纱的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Modal棉混纺纱性能与混纺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分析了Modal棉混纺纱的条干CV、毛羽及拉伸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29.15 tex还是14.5 tex混纺纱,其条干CV、毛羽指数和拉伸性能,随着混纺比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并不是随着Modal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一直改善或恶化,而是随着Modal含量的减少先得到改善,而后又在某处恶化,再改善再恶化的规律变化,在实际生产中,应避开这一混纺比.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研究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纱线混纺比与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对各种纯纺、混纺纱线的强伸性能、条干、毛羽、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所用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线的临界混纺比为0.4(拉伸羊毛含量为40%),其混纺纱线实测强伸性能和力学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随着拉伸羊毛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线的条干CV值和毛羽指数逐渐降低,耐磨性能与混纺纱强度变化趋于一致。通过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纱线混纺比对纱线性能影响的讨论研究,有利于仿羊绒织物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溶解—吸光法测定亚麻/棉混纺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一种测定亚麻/棉混纺比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亚麻和棉在一定浓度硫酸溶液中溶解后的吸光值不同来分析两组分混纺比的,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找出成纱质量最好的混纺比,结合现有的原料选取了混纺比为0/100、50/50、60/40、70/30、80/20、100/0进行纺纱;介绍了混纺纱强度理论及混纺纱条干理论;探讨了混纺比对纱线强伸性能、毛羽、条干的影响,找出与成纱品质最合适的混纺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考虑,混纺比控制在50/50左右时的断裂强度较好;莫代尔纤维的含量在40%左右时对条干较为有利;莫代尔/棉纤维的混纺比为40/60-50/50左右时纱线的毛羽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