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教融合基地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建设质量和运行状况对学生培养至关重要,在广东海洋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进行试点,积极调动多方资源和积极力量,建立高质量企业产教融合平台,运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和学生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思路,并建立产业型教师队伍,解决了产教融合平台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模具工业》2021,47(7)
通过专业群、产教融合,建立企业高水平实训基地,合作研发精密模具关键技术。通过深度校企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体系、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国内一流实训基地,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在"双高"项目建设中形成系列的可复制、可借鉴的标准与体系,全面提升国内模具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2017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项目。产业转型升级对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针对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中技能人才短缺、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焊接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在校企融合发展理念、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专业服务产业的途径等方面取得创新,为焊接自动化人才培养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代铸造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一对多”校企合作,实现双主体育人;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显智能铸造特色;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在线教育有机结合,推进新形态教学改革进程;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和生产型实训基地,多元化拓展实践教学;实现人工智能背景下创新型、复合型智能铸造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对热加工专业群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针对专业群内各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之间相互支撑性差、办学投入高、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不够,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进步不相适应等问题,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用协同创新理念建设热加工专业群,整体提升了专业群的办学水平;创新了专业群建设模式(1131模式),有效协同了专业群内外资源;搭建了高水平的材料专业群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有效的促进了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时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工科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式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机电传动控制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是机电控制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应能适应产业发展和工程应用的需要,培养出知识基础扎实、视野宽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下的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背景下,针对当前模具专业建设中突出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设举措,推进团队建设有序发展,将模具教师团队打造为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背景下,针对当前模具专业建设中突出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设举措,推进团队建设有序发展,将模具教师团队打造为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有经验师资短缺,教师操作技能难以满足学徒制培养要求的问题,依托模具专业和模具技术研究所,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开展“专业+研究所”双轮驱动模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开设地方特色产业课程,助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教师参与企业科研研发,进而反哺教学,为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提供技术动力,全面发展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学徒制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22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把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作为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和总体要求。在此背景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以“点”促“面”,聚焦增强专业群的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改革、共建人才培养平台、服务企业等多个方面为着力点,从强化职业教育底色、增强职业教育包容性,和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双适应”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为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难题探索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条不紊地实施,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也正在朝着产教融合不断靠拢。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深入解读“产研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于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发展的现实意义,积极创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搭建“产学研”一体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操机会,提升学生自身专业技能,让学生胜任不同的专业岗位,以此加快落实职业教育根本育人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王翠竹  熊征伟  王智全 《模具制造》2024,(1):105-106+109
基于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立足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以培养服务区域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出校企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深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探索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叶勇  吴岚 《模具制造》2023,(8):89-92
阐述了技工院校在深入推进模具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区域产业特色,塑料模具工程世赛项目和模具专业课程培养标准进行相融合,探索了基于《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为例赛产教三融合校本教材开发路径,并通过具体课堂实践,分析赛产教三融合校本教材的适用性和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对来华留学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平台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建设4个方面开展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措施,为培养满足国际化需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院校要系统培养各层次各类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要与行业企业联动,努力成为促进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要重视应用科研能力建设,重点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企业人才发展战略。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国家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充分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同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毕业核心能力和素养的要求,针对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专业技术更新滞后、实践操作时间少、需求对接脱节和职业精神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模具类人才“两堂并行·四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课堂与课下同培育,理论与实践同结合,学校与企业同效能,新理念新技术同应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改革创新后学生专业认同度、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为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模具产业学院建设。2021年7月6日,宁波宁海模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子军一行6人到访学校,共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和产业学院建设事宜。在参观了本专业校友企业成都宝利根精密模塑有限公司后,郑秘书长一行与学校举行了交流座谈。学校严余松校长、陈传伟副校长参加,学校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处处长黄晓燕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铸造技术》2016,(12):2685-2687
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铸造技术专业熔炼方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实施韧性的顶岗实习,形成了适合自身办学条件的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了许多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高等专科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广泛合作的前提下,构建了以车间式教学、校企合作订单班、卓越工程师为载体的新型个性化人才培育模式。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置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通过AHK东北国际认证基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了创新实践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健全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推动高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群科研技术创新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11月19日,由亚威股份、扬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金属板材加工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扬州举行。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旭表示,成立金属板材加工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升级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推动培养机床工具行业高质量发展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国机床工具协会作为共同体的指导单位,将进一步利用好在机械行业的专业优势与资源整合优势,与各方共同探索在金属板材加工装备相关专业方向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