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目前国内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据2021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及煤矿安全生产网“事故快报”公布的80起煤矿事故,分析了事故的类型、地域和时间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2021年全国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态势;顶板事故、煤与瓦斯突出、透水、运输和机电事故是目前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山西、陕西、内蒙古三个省区的煤矿基数大,贵州省地质条件复杂,煤矿易发生事故;监管力度大的时间段,发生事故的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社会和煤炭行业发展视角,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经验成效,分析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对新时代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总体上经历了低位运行、异常高峰、持续恶化、高位波动和稳定下降5个时期,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主要得益于体制机制的日趋完善、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灾害治理的深入推进、科技装备的快速发展和安全基础的不断夯实。运用数据对比等方式分析了我国煤矿灾害、宏观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小煤矿淘汰退出、从业人员素质、煤矿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得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新时代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应以全面推进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抓手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矿安全的科技需求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现状为基础,总结了我国煤矿灾害的统计规律,分析了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和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技术对策,阐述了我国近年来的煤矿安全科技进展,研究提炼出了"十二五"煤矿安全科技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名标  彭德红 《中国矿业》2006,15(12):31-34
由于人们对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抓住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从而未能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和对策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从本质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对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借鉴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现实,构建了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并以该模型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依据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理论,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发生的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即要做到“两个完善、三个加强”: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煤炭行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强煤矿救护队伍建设、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5.
王静波 《煤矿安全》2006,37(11):75-77
由于安全生产体系不甚完善及其他原因,我国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煤矿安全网公布的2012—2021年间我国煤矿事故数据,从事故等级和类型、事故发生时间和地区4个方面进行统计并综合分析,揭示我国煤矿事故的规律,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1年我国煤矿安全态势持续向好发展,较大及以上事故的防治成效显著,但一般事故多发且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因此煤矿事故总数量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煤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均表现出季节性和时间性差异。各省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也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一般事故大部分为顶板、机电、运输和其他事故;较大和重大事故中瓦斯事故占比接近一半,其次是顶板和水害事故;特大事故全是瓦斯事故。瓦斯和顶板事故是煤矿安全防治的重点。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事故防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煤矿水害事故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探讨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规律对于预防和控制水害事故、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统计了2001-2020年煤矿水害事故资料,总结了煤矿水害事故发展趋势、水害事故类型比重以及水害事故平均死亡人数发展趋势等。研究分析表明,2002-2013年煤矿水害事故大体呈线性下降,2013年以后下降趋势减缓,煤矿水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一般和较大水害事故占总体比例较大,2002-2012年大体呈线性下降,2012年以后下降幅度趋于平缓;重特大水害事故发生起数少,造成的死亡人数多,总体走势呈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有较大反弹和波动,仍是水害事故预防的重点。2001-2020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式总体呈逐年好转。  相似文献   

8.
根据"综合论"事故致因理论,从经济社会、监督管理、生产技术三个方面,应用散点图、相关系数等数学方法,对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为有关部门掌握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与主要影响因素、明确监督管理重点提供了决策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煤矿生产和其他行业不同,属于高危和高风险行业,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首先统计了近11年我国煤炭总产量,表明煤炭产量明显呈增长态势。接着针对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对煤矿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煤矿安全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事故死亡人数不断降低。然后依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了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提出了2008年煤矿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重点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向纵深发展;巩固发展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成果;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加大推广煤矿安全先进适用技术的力度;加大事故查处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健全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努力营造煤矿安全发展的舆论氛围;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业务建设.  相似文献   

11.
煤炭资源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能源供给,保证煤炭资源的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是重中之重。统计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新时代背景下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演进趋势与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时期,1949—1977年为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波动时期;1978—2002年为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持续好转时期;2003—2018年为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快速提升时期。研究认为,加大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运用,建设智能化煤矿是我国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煤矿安全科技攻关,构建完善的职业健康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智慧煤矿示范工程建设,以保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相似文献   

12.
张培森  牛辉  朱慧聪  李复兴 《煤矿安全》2021,52(11):245-249
为了更加深入和客观地探索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从不同角度对国家煤监局和煤矿安全网公布的2019年及2020年全国煤矿事故数量及死亡人数进行统计,利用饼状图、柱状图和折线图等方式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国内形势对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煤矿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从事故类型分布来看,顶板、运输以及瓦斯事故是目前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事故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我国煤矿事故数量总体上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局面,南北方地区地质构造的差异以及生产能力的区别导致南北方高发事故的原因不同;在时间分布上,2月份和3月份发生的事故数量较少,而6、7、8这3个月份事故多发且集中;从具体时间段上来看,井下工作交接班时更容易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3.
煤炭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煤矿事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并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监督管理和生产技术三个方面,而分析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结合对应的改善措施能够极大的减少我国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十四五”煤矿安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事故发生类型、发生时间、煤矿企业性质、地域特征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发生煤矿事故984起,死亡1787人,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分别降低了71.37%和69.93%;“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降低,由2016年的0.156降低到2020年的0.058,降低了62.82%, 2018年百万吨死亡率降低到了0.1以下;1月、11月、12月事故发生的起数最多;煤矿事故发生最频繁的班次为早班,最频繁的时段为8:01—12:00;乡镇煤矿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事故发生次数和事故死亡人数最多,事故发生数占所有重特大事故的70.83%,死亡人数占所有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的73.83%,单次死亡人数达到17.59人;“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有14个省份的煤矿发生过事故,占我国省级行政区总数的41.18%,其中黑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发生重特大事故次数最多,是未来重特大煤矿事故监控的重点。基于事故统计规律提出了煤矿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丁名雄 《煤矿安全》2011,42(5):187-189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对我国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很大,大量的研究工作用于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然而应当究其本质,找出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借鉴致因分析理论的经验和思路,提出导致我国煤矿事故的3个主要原因,分别为煤矿安全规制的不足、企业和政府的不协调以及煤矿安全成本投入的不当。分别从这3个方面对煤矿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现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希望这些分析和建议可以有效地帮助避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再发,并从根本上能够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达到新的状态,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中美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比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和美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通过两国煤矿年产量、工人数量、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等对比,提出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涵  王峰 《煤炭工程》2019,51(8):177-180
为了研究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产生的原因,以2001—2015年煤矿生产事故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型生产事故尤其是重大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统计,矿工不安全行为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占比达到97%以上,因此对矿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对降低我国煤矿生产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根据我国煤矿当前的发展水平及从业状态,基于风险预控管理理念,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于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献资料中对2000—2016年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进行了收集整理,从时间、地域、经济类型、事故类别等角度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煤矿重特大事故预防的困难性给予研究解释。2000年以来,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波动下降趋势;3、4、5、11、12月是我国重特大事故的高发时期,是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时期;山西、黑龙江、河南、贵州、湖南5省重特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是煤矿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非国有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概率极高,是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对象;热动力灾害事故是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主体,是科学研究、安全监管和投入的关键所在。煤矿危险源广布、无法彻底消除,现有技术无法长期有效治理;煤炭产量大,开采与安全保障技术、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是重特大事故预防困难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提高煤炭生产整体水平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维唐 《中国煤炭》2005,31(4):5-8,16,4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一是要重点控制瓦斯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二是要有效地减少煤矿死亡人数,降低百万吨死亡率。煤炭生产安全状况是煤矿生产地质条件,生产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煤矿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的集中反映。发展煤炭高效开采技术、改善煤矿生产安全条件,能有效地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和伤亡人数。要改变我国煤炭生产安全状况。必须提高煤炭生产整体水平和安全标准,并严格监管执法。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效,对现阶段煤矿安全发展形势作出了分析,提出了深化安全生产的对策:要抓住安全生产的历史机遇,从改造落后小煤矿、加大对重大地质灾害科研力度、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继续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和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