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成纱性能,采用一根5.0g/10m 精梳棉粗纱与另一根3.4g/10m涤纶粗纱在细纱工序进行全聚赛络混纺,纺出4种细度的棉/4 涤(60/40)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并与单根混纺粗纱喂入所纺出的纱进行成纱质量对比;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8种混纺纱线样本,在MOTTC B1型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分布状况,结合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方法,得到每种混纺纱内纤维的分布规律及内外转移趋势。结果表明: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的单纱条干CV值、断裂强力明显优于环锭混纺纱,且毛羽少;从单纱截面图得出,新型混纺纱中涤纶向纱芯转移呈现棉包覆涤纶的趋势,而环锭纺混纺纱中涤纶分布比较随机。  相似文献   

2.
不同纺纱系统纺纯棉纱线性能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几种纺纱系统的纺纱方法、原理和特点,包括环锭纺、紧密纺、转杯纺、赛络纺以及紧密赛络纺等.对各种纺纱系统纺制的纯棉纱的强力、强力不匀率、捻度、捻度不匀率、条干不匀率、断裂伸长、毛羽数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紧密赛络纺的棉纱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紧密赛络纺、赛络纺、紧密纺3种相近纺纱方法的纺纱原理,分别纺制9.7tex、7.3tex、5.9tex的紧密赛络纱、普通赛络纱、紧密纱,通过对3种纱线质量对比分析,表明:紧密赛络纱性能最好。进一步从理论方面对于紧密赛络纱的强力增加、条干改善、毛羽减少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捻度纺出的紧密赛络纺纱和紧密纺纱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捻度的不同对紧密赛络纱的条干CV值影响不大;捻度越大,紧密赛络纱的毛羽指数越小,单纱强度越高;紧密赛络纱的条干、毛羽及强力均优于紧密纺单纱,略差于紧密纺股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采用阳离子升级版改性涤纶纤维与精梳棉进行混纺,创新“粗纱机慢速防跳管控制电路”,解决了粗纱机在刚开车时易产生粗纱管跳管的现象,创新“罗卡斯紧密纺右斜位纺纱方法”,进一步控制罗卡斯紧密纺的成纱毛羽,使该产品的3mm毛羽降低70%左右,并且成纱条干、棉结、强力均有很大的改善,抗起毛起球性能更是达到3—4级。  相似文献   

6.
张毅 《丝绸技术》2012,(6):28-31,38
介绍了紧密纺、紧密赛络纺纺纱技术原理在色纺纱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紧密纺、紧密赛络纺技术的优点,并将其与普通色纺进行对比。表明采用紧密纺、紧密赛络纺技术生产的纱线质量好、强力高、毛羽少、条干均匀;优选纺纱器材,对充分发挥紧密赛络纺在色纺纱领域的优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紧密赛络纺的纺纱原理,探索了紧密赛络纺棉纱特殊的成纱结构与性能,试验得出紧密赛络纺棉纱具有聚集纱及合股线两个方面的优点,毛羽明显减少,强力和条干得到改善,纱线光洁紧密,退捻后能明显看出其双股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生产精梳棉/粘50/50 14.6tex赛络紧密纱为例,介绍在传统棉纺设备上利用赛络集聚纺技术的生产方法,重点阐述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的工艺参数,并比较了应用进口与国产钢丝圈纺纱质量,提出了提高成纱质量采取的技术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指出精梳棉/粘混纺赛络集聚纺纱综合了集聚纺与赛络纺的工艺特点,其成纱毛羽少、捻度小、条干好、强力高,成本低,附加值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紧密纺和环锭纺2种成纱方法纺制3种混纺比例的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并对纱线的强伸性、条干、毛羽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合混纺纱的径向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2种不同成纱方法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密纺技术因减小了纺纱三角区并使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中纤维的转移程度降低,出现了与环锭纺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相反的纤维转移趋势,反映在纱线性能上是紧密纺技术显著降低了成纱毛羽,提高了成纱的强伸性能,并改善了成纱条干.因此在智能调温/羊绒混纺产品设计中,可以选择紧密纺成纱方法纺制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以改善成纱性能,且紧密纺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中羊绒纤维有向外层转移的趋势,这有助于使纱线及其织物显示羊绒纤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探讨棉涤混纺赛络纱、赛络AB纱和传统环锭纱的质量。分别纺制了四种不同纱号的棉/涤60/40混纺赛络纱、赛络AB纱和传统环锭纱,测试了各纱强伸、毛羽和条干性能,并分析了每种纺纱方式的特点和适应性。结果表明:赛络纱、赛络AB纱在强伸性能、毛羽数量、条干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环锭纱,而赛络纱与赛络AB纱相比,强力、条干指标稍优,毛羽水平基本相当。认为:赛络纺纱方法是提高棉涤混纺纱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不同纺纱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性。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纺纱原料、所纺纱号质量要求以及纺纱条件选择适宜纺纱方法,纺制出满足用户质量要求的纱线,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假捻集聚赛络纺纱技术,设计试纺19.4、14.6、11.7 tex大麻/棉混纺纱,每种纱线设计3种不同的捻系数,分别测试所纺纱线条干、强力、毛羽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成纱线密度的增加,假捻集聚赛络纱线条干变好、强力增高;随着捻度的降低,纱线强力降低,条干差异不明显。针对大麻/棉假捻集聚赛络混纺纱试纺过程中毛羽增多和断头增加的问题,通过改进细纱机部件来进行改善。试验结果可为批量开发大麻/棉假捻集聚赛络混纺纱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将精梳大麻与棉纤维通过赛络纺纱方法进行混纺,研究混纺比对精梳大麻/棉混纺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纱疵、毛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麻纤维占比增大,纱线断裂强度和伸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条干不匀率增加,纱线疵点(细节、粗节、麻粒)数量逐渐增多,毛羽增多。综合分析得出,当精梳大麻/棉混纺比为20/80时,混纺纱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精梳棉圣麻紧密赛络混纺纱生产工艺。通过选配原料,优化配置前纺各工序及紧密赛络纺工艺参数,最终顺利地纺制出精梳棉/圣麻60/40 14.6 tex紧密赛络纱,质量达到较好水平。认为:采用紧密赛络纺工艺,可用较低等级原棉和较小精梳落棉率,纺制出品质较好的细号精梳棉圣麻纱,能够满足高档色织用纱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纺纱方式对竹浆纤维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采用竹浆纤维、棉纤维、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进行混纺,混纺比例为15/40/30/15。通过对竹浆纤维混纺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毛羽、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纺纱方式对成纱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转杯纺、赛络纺、环锭纺、赛络紧密纺、普通紧密纺纺纱方式不同,其不同的成纱结构特点影响了纱线的内在性能。环锭纱适宜生产强力要求较高的产品,紧密纱综合性能较好,赛络纱具有良好的外观特征,转杯纱的条干CV值优于环锭纱,赛络紧密纺的成纱毛羽最低。  相似文献   

15.
探讨集聚赛络纱及其织物的性能特点。为了推广应用开发集聚赛络纱织物,测试了集聚赛络纱的结构、毛羽、捻度、条干、强伸性及其织物的透气性、芯吸、悬垂性、拉伸强力、耐磨性能,并与环锭纱织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聚赛络纱具有股线结构特征,成纱紧密,表面光洁,毛羽少,强力高;集聚赛络纱织物的透气性好,芯吸效应明显,坚牢耐磨,悬垂性比环锭纱织物稍差。认为:用集聚赛络纺纱织物适合开发男式衬衫面料和床上用品面料。  相似文献   

16.
探讨纺纱方法对棉海藻纤维氨纶包芯纱性能的影响.采用赛络纺和传统环锭纺两种纺纱方法、5种外包纤维混纺比纺制棉海藻纤维氨纶包芯纱,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纺纱方法对棉海藻纤维氨纶包芯纱质量有较大影响,采用赛络纺可明显地提高成纱强伸性能、改善条干、减少有害毛羽.外包纤维中,棉与海藻纤维混纺比以65/35时,所获得的纺纱改善效果较好.认为采用赛络包芯纺工艺以及适宜的外包纤维混纺比,可改进在棉海藻纤维氨纶包芯纱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紧密赛络纺低成本细特精梳棉圣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通过合理选配原料,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试验优选细纱紧密赛络纺工艺参数,最终顺利地纺制出精梳棉/圣麻14.6 tex 60/40紧密赛络纱,质量达到较好水平,认为:采用紧密赛络纺工艺,可在较低成本条件下纺制出品质较好的细特精梳棉圣麻纱,满足高档色织用纱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精梳棉Newdal赛络纺针织纱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利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CJ/Newdal 50/50 14.7 tex混纺针织纱的工艺与成纱性能情况.针对Newdal纤维的特点,设置了Newdal生条预并条后再与精梳棉二道混并的工艺路线;并在分析赛络纺纺纱原理的基础上,优化了喂入粗纱间距.使生产出的CJ/Newdal 50/50 14.7tex赛络纺纱与同号数的普通环锭纱相比具有条干好、粗细节和棉结少的特点,而且断裂强度大、单强CV值和重量CV值小、毛羽少.  相似文献   

19.
转杯混纺纱不仅具有耐磨性好、弹性足、抗起毛起球的优良性能,而且纺纱效率高。为了探讨不同假捻器对山羊绒/棉转杯混纺纱性能的影响,在RFR30转杯纺纱机上使用不同假捻器、转杯进行纺纱,测试并比较转杯纺山羊绒/棉混纺纱(混纺比12/88)的纱线性能。结果显示:对于线密度为23 tex和30 tex的山羊绒/棉混纺纱,盘香式陶瓷假捻器比4槽金属假捻器与光滑金属假捻器纺制的混纺纱线的毛羽少、强力高、条干CV值低。U型转杯混纺纱线毛羽较多,V型转杯纺混纺纱线条干较好。采用盘香式陶瓷假捻器,随着转杯速度的增加,纱线条干CV值增加、强力减小。山羊绒/棉纤维转杯混纺纱的实际纺纱线密度小于理论纺纱极限线密度。  相似文献   

20.
紧密纺、赛络纺纺纱经验及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紧密纺、赛络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原理及紧密纺纱线在色织面料方面的应用;分析紧密纺、赛络纺技术的优点及不足,并将其与普通纺进行对比,指出紧密纺、赛络纺技术生产的纱线质量好、强力高、毛羽少、条干均匀以及下游工序产品质量可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持器材部件清洁、运转正常,对充分发挥新型纺纱技术的优势至关重要,但企业要充分考虑其成本因素.应加速研发具有自己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纺织企业能够接受的整机型和改造型的紧密纺细纱机及装置,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