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毫微微基站(FBS)在不同时间段用户数量的差异,研究了最大化下行总信息量的功率分配问题.不同时间段包含忙时和闲时2个阶段,忙时用户数量较多,闲时用户数量较少.通过部署一个无人机携带的微微基站(PBS-UAV)为多个FBSs闲时的用户提供服务.FBS和PBS-UAV都具有能量收集功能.在FBS忙时,FBS和PBS-UAV同时从宏基站收集能量,并且向用户发送数据.FBS闲时,由PBS-UAV接替多个FBSs,与用户进行下行通信.将功率分配问题建模为最优化问题,以最大化FBS和PBS-UAV的下行信息量为目标,同时满足FBS和PBS-UAV能量消耗及发射功率的约束条件.由于建立的最优化问题是凸优化问题,可通过引入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获得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与PBS-UAV参与的等功率及部分功率固定的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在总信息量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首先提出了分布式能量系统的定义.接着,阐明了总能系统的概念和意义,并认为分布式能量系统是实现总能系统概念的有利形式,同时也为实现一次能源多元化创造了条件.最后指出,分布式能量系统与集中式电力系统并行不悖,二者如能合理结合,将会对我国的电力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一种基于最大信拥噪比准则的多用户发射体制,推导出了其发射权值和信拥噪比的闭式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天线选择及其快速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同现有的迫零方案相比,这种基于最大信拥噪比准则进行预编码的天线选择策略,能够获得较低的误码率,因而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将协作中继技术与能量收集技术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多用户传输系统中,研究了能量收集中继协作的多用户传输网络的中断性能。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分割接收机的能量收集多用户协作传输协议。然后分析了该协议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的中断概率性能。最后结合数值仿真与理论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了源节点发送功率和中继位置对系统中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能量收集多用户协作传输协议与传统的非协作传输协议相比,可以在不增加系统能耗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中断性能。此外,中继节点距离源节点较近时可以获得更低的系统中断概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布式能量系统与传统大电网集中供电方式的比较,系统分析了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特点。以一办公大楼为例,分析了该大楼分别采用分布式能量系统方案和传统供能方案的经济性。在现有的电力市场条件下通过改变机组造价和天然气价格等,对分布式能量系统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分布式能量系统具有的经济性优势,论证了它与大电网供电的相互补充关系。由于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等,分布式能量系统具有其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协作下行通信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中继激励的用户调度机制,对目的用户和中继节点进行联合调度,并对协助其他用户数据传输的移动节点给予合理的资源补偿。将中继节点对目的用户的数据协作贡献进行量化,基于该参数和节点的剩余能量进行调度权重的计算,实现对中继节点调度机会的动态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能够改善参与数据协作的用户的调度公平性,延长系统生存时间,提高用户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7.
TD-SCDMA分布式基站射频拉远模块的研究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式基站是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即将大力发展的TD-SCDMA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站的延伸,其射频拉远单元RRU可以放置在地铁,边远地区等信号盲区,对提高网络的覆盖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对TD-SCDMA分布式基站的优势和系统设计作了描述,并对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分布式基站射频拉远单元(RRU)的设计结构和数据的速率做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提出一种通信方式与反馈开销动态变化的分布式调度算法.采用该方法,各移动用户根据信道状态选择与基站的通信方式,包括波束形成与空分复用,并向基站自适应反馈信道信息;基站根据反馈信息选择用户子集与之通信,并采用预编码方法消除共道干扰.该算法由基站和移动台联合完成用户调度,系统反馈开销由各用户的信道...  相似文献   

9.
针对发送端配备能量收集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基于Lyapunov优化框架,提出了一种以最大化长期平均传输速率为目标的在线功率控制策略.功率决策算法中考虑了可充电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采用非线性数学模型来描述充放电效率.将电池电量的约束条件转为能量虚队列的稳定性要求,将需要最大化的传输速率的相反数作为惩罚项,在仅拥有当前信道状态和电池状态的条件下,通过使漂移加惩罚最小化,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最大化平均传输速率.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的性能略低于离线注水算法,优于贪婪算法和半功率算法,也优于同样采用Lyapunov方法、但没有考虑充放电效率的现有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多小区远程接入单元(RAU)个数、用户天线数、小区个数及发射功率等参数与系统下行链路能效(EE)最优时的关系.根据RAU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推导出系统吞吐量的解析式;根据具有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多径衰落特征的复合信道与多个实际功耗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系统下行链路EE的优化模型;推导出系统EE与小区RAU个数、用户天线数、小区个数及发射功率的变化关系,并用算法得到了系统EE最优的理论值.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EE与影响其取值的多参数间关系的正确性,提出的系统EE优化算法具有迭代次数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台湾大同公司推出的Tricom远端电话会议系统,是一款操作,简单且造型独特的远端通信产品。  相似文献   

12.
刀架耦合系统间能量的分配及功率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统计能量法的观点,推求了刀具,刀架耦合系统间能量分配公式及决定二系统间功率流大小的耦合系统,并通过参数取值,作图分析,讨论了系统参数的影响,为刀具,刀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利用压电材料收集人体能量,将其转化成电能在某些特殊应用领域替代电池或自动为电池充电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种人体能量收集系统,它可以在人行走过程中产生电能,该机构被安装在人腿的膝盖部位,选择性地在腿部摆动结束阶段连续地按压压电陶瓷片参与发电,它还能帮助关节完成减速动作,非常适合给假肢或者其他便携式医学设备充电。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簇且每个簇包含任意用户的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提出了一种最大化系统能量效率的功率分配方案.首先推导了满足所有用户连续干扰消除需求的情况下,单个用户及单个簇所需的最低功率,建立最大化系统能量效率的用户间功率分配优化问题,然后采用二分法求解最大化单个簇内能量效率的功率分配优化问题,基于该结论将最大化系统能量效率的用户间功率分配优化问题转换为簇间功率分配优化问题,最后给出了一种迭代的簇间功率分配方案,并根据簇间功率分配的结果为单个用户分配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的系统能量效率高于相同场景中的已有方案.  相似文献   

15.
试论分布式能量系统在电力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所谓分布式能量系统,乃位于或临近负荷中心、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为目的并具有环境相容性的电力总能系统。基于这一定义,分布式能量系统实际上是不同于集中式大型电力系统的、且具有鲜明特色的特殊电力系统,它是实现总能系统概念的有利形式,同时也为实现一次能源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因此,分布式能量系统与集中式电力系统并行不悖,二者如能合理结合,将会对我国的电力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电力接入通信网络的建设,更好地满足电力应用的需求,依托电力系统已有专用光纤和无线通信资源,并借鉴分布式基站在公网通信中的建设模式,提出基于分布式基站池的电力光载无线通信系统。将基带处理单元以池的形式进行划分管理,并以分布式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同时,从远端单元侧、传输通道侧及基站池侧三个方面来实现基于认知的资源优化调度使用。理论分析表明,新系统可充分利用电力专用通信资源,适应电力通信接入网网架结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提出在服务覆盖区域以外建立自主式基站,可以在不建立新的系统的条件下,有效地扩展有系统的服务区域。同时,所有的用户判别、鉴权可以做到与原有主系统一致,自主式基站如果与移动基站系统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集群系统的通信指挥和服务区的快速建立与移动,同时大大增加了原有系统覆盖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改善通信基站机房室内高温环境的基站智能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通信基站由于外市电停电或空调发生故障造成的高温运行环境对通信设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数据收集是仿真结果分析与评估的基础。针对基于HLA的大规模仿真数据完整收集这一难点问题,分析了HLA系统分布式数据收集问题的特征,给出了分布式数据收集系统框架,包括系统结构及运行过程模型;进而提出了动静态相结合的数据收集任务调度方法,包括运行前的基于归一化算法的静态任务分配方法、运行时的动态调度过程及其关键算法;最后进行测试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分布式数据收集方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综合考虑路径损耗、阴影及Rayleigh衰落的影响,给出了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DWCS)的线性时不变多入多出(MIMO)信道模型,分析了对应于不同功率分配方案的DWCS信道容量,并通过MonteCarlo仿真考察了均匀分布天线结构DWCS及传统蜂窝结构集中式天线系统(CAS)的MIMO信道容量随不同信道参数的变化.数值结果表明,DWCS中采用分布式天线和引入虚拟小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存在于传统CAS中的远近效应和集中阴影效应,并能充分利用不同天线支路之间各自独立的不同信道衰落同时获取大尺度分集增益和更有效的小尺度分集增益,因而具有更大的容量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