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桨距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研究的关键部分。针对变速变距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液压驱动式变距执行机构,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参考的PID变桨距控制方法,以解决变桨距机构的非线性、参数时变性、抗干扰和滞后性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液比例变桨距风力机半物理仿真试验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风力机变桨距控制研究的重要性,提出风力机电液比例变桨距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台的设计方案。通过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分析和模型研究,为变桨距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当仿真风速信号在额定风速上下变化时,加载装置实时模拟作用在变桨距液压缸上的风力负载,同时仿真平台中电液比例变桨距执行机构控制桨叶节距角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风力机模型实现半物理仿真,最终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功率附近,达到了变桨距功率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直流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个变桨距模糊控制器代替传统的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基于电气原理的建模仿真,结果表明了此模型的正确性,且所设计模糊控制器具有很好的跟随性,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多具有变速变桨距功能,能够通过控制桨距角来调节机组的功率输出,使整个风力机的功率控制更为有效.通过对变速变桨距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策略进行详细分析,给出了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MATLAB仿真波形,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执行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桨距控制器的模型,并完成了变桨距伺服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现有的电动变桨距系统和液压变桨距系统存在的问题,将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技术与风力机变桨距系统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节能型电-液复合变桨距系统。设计了该节能型电-液复合变桨距系统半物理仿真实验台,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了该节能型电-液复合变桨距系统在大功率风力机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风力发电系统对于变桨距的要求上,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变桨距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控制模型,解决了难以精确控制的困难.以风速为输入时象,以桨距角为输出对象对高于额定风速时进行控制,以使风力发电系统在高风速时平稳运行于额定功率.最后,以MATLAB的仿真模块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证明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胡国强 《机电工程》2012,29(5):588-592
为了解决风力发电机组在复杂多变的风况下,能够基本保持其发电机稳定运转的问题,将PLC、变频器技术应用到风力发电机的变桨系统中。开展了变桨系统自动控制的分析,建立了PLC、变频器和变桨电机之间的关系,利用PLC及PLC的模拟量输入模块对风电场自然风风速以及风力发电机组3片桨叶的桨距角度进行了数据信息的采集,并自动进行了内部数据的处理;然后再通过对变频器的输出控制进而控制变桨电机的工作状态,使3片桨叶旋转到与自然风风速相对应的桨距角度。在发电机能自动保持稳定运转的基础上,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双馈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优化控制疲劳载荷的计算通常采用单目标的方式,测算控制的范围较小,挥舞载荷下降。基于此,设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双馈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优化控制方法,明确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指标,采用多目标的方式扩大测算控制的范围,实现对风电机组疲劳载荷的多目标计算。同时,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机组独立变桨距优化控制模型,采用反馈校正的方式实现优化控制,并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卷积神经网络的辅助下,所设计的双馈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优化控制方法更为高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机构,对液压变桨距机构和电变桨机构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MW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电液变桨距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桨距系统是风力发电机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变桨距系统,该系统采用液压变桨距机构来实现桨距角的改变。在安全液压缸和控制液压缸的共同作用下,该套系统相对其他变桨距机构更具有变桨力矩大、变桨精度高、易于控制、叶片振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液压变桨距系统的强耦合、非线性,以及液压变桨距故障发生原因复杂、故障单一造成的定位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和顺序前项选择算法的概率神经网络诊断方法。首先,选取SCADA数据的特征值为输入,桨距角为输出,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型的回归,得出桨距角输出的预测值;接着,将测量值与预测值带入顺序前项选择算法,挖掘和发现特征与故障之间的关系,评估各特征之间的重要性,并选出最好的一组特征集合;最后,建立变桨距概率诊断模型,将所选的数据送到故障诊断模型进行训练,再用所选数据进行测试,定位出变桨距系统的故障原因。实验分析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和顺序前项选择算法的概率神经网络液压变桨距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分辨出不同故障,并且诊断的精确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建立独立液压变桨距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变桨距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独立液压变桨距控制系统的设计参数;通过对风力机系统进行SIMULINK仿真分析,验证了风力机能在超额定风速状态下正常工作,说明此独立液压变桨距控制系统模型的可行性和设计参数的准确性,为开发液压变桨距控制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存在的非线性及风机参数的时变性特点,提出了风电系统在额定风速以上工作时基于模糊动态逆的变桨距控制策略。该策略研究分析风电系统的降级模型,并将此模型的逆系统跟原系统串联,通过反馈形成"伪线性"系统,有效解决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存在的非线性控制问题,同时,采用模糊控制器解决外界干扰大、参数易变等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非线性控制方法相比,该控制策略实时性更好、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提出的单神经元-PID液压变桨距控制方法,结合了单神经元自适应性,自学习,结构简单,权值学习时间短,计算量小,鲁棒性强等优点,并通过实验,对该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其相比常规PID控制的优越性,能更好地满足风力变桨距系统的非线性,参数时变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风能收集和转换主要的两种功率调节模式是风力机转速变化和桨距控制。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容量和变桨距控制的要求出发,对高性能变桨距控制技术展开研究,应用电液伺服泵控变桨距控制系统,针对变桨距控制中负载强扰动,系统控制鲁棒性差的问题,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提高系统抗干扰的综合性能。通过Simulink建立模糊PID控制策略,因为负载处于强扰动工况,针对不同桨距角下,油缸所受载荷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在Fluent中建立风机桨叶的流场模型,得出了不同风速情况下液压缸所受载荷与桨距角之间的关系。最终将系统的载荷谱装载到液压系统与控制策略仿真模型中,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形式,得出系统稳态控制精度提高71%,响应时间提高34.28%,系统超调降低48.33%。验证模糊PID控制策略对于提高系统鲁棒性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风力机电动变桨伺服系统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兆瓦级变桨风力发电机主流的电动变桨控制方式,并设计了一套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伺服电机的电动变桨距系统,使得在调试过程中变桨距机构工作正常、稳定,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压伺服技术控制大型风力发电机变桨距可提高其发电效率。风力发电机使用环境恶劣,绝大部分风场的气温一年四季变化大。为研究在低温下大型风机液压变桨距控制系统的性能,设计了相应实验台,进行了不同温度正弦响应特性的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输入在不同频率时产生相位差的原因。实验表明温度对大型风机液压变桨距控制系统响应的相位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分析,提出了风力机组变速运行最大能量捕获及变桨距控制实现功率稳定的理论依据.详细研究了变速运行控制方法、变桨距机构设计及控制方案.数字仿真表明,在风速低于额定风速时变速运行捕获能量比恒速运行捕获能量大;节距调节控制可以很好地使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功率左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自抗扰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变桨距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机理模型,然后介绍了自抗扰控制的基本原理。最后,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并介绍了其参数整定方法,并应用在了风力发电的变桨距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抑制随机风扰动下电机转速偏差,实现恒功率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