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柔性支撑下使硬质粒子对旋转阴极电铸层表面进行摩擦和碰撞,以提高电铸层的表面品质和机械性能。对比了传统电铸层和微珠柔性受压辅助磨电铸层的外观、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微珠柔性受压辅助磨电铸所得Ni电铸层表面平整光亮,表面粗糙度Ra为0.057μm,显微硬度为398.7 HV,平均晶粒尺寸为23.7 nm。与传统电铸层相比,微珠柔性受压辅助磨电铸表面粗糙度更低,显微硬度更高,微观形貌更细致。  相似文献   

2.
基于游离微珠摩擦辅助原理,设计了一台阴极平动及自旋转的专用电铸装置。通过电铸试验研究了硬质粒子摩擦、阴极电流密度和阴极平动速率对电铸层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铸过程增加硬质粒子微磨削能够显著改善电铸层的表面质量。随着电流密度从1 A/dm2升高到6 A/dm2,电铸层的显微硬度降低,表面质量变差。当阴极平动速率从10 mm/s增至30 mm/s时,电铸层的显微硬度升高,表面质量得到改善。当电流密度为1 A/dm2,平动速率为20 mm/s时,电铸层的显微硬度较高,约为325.4 HV。  相似文献   

3.
章勇  钱双庆  付新峰 《电镀与涂饰》2022,(21):1521-1524
在游离微珠摩擦辅助下,采用镍、钴双阳极电铸Ni–Co合金。研究了镍阳极电流密度为4.0A/dm2时,钴阳极电流密度的变化对Ni–Co合金电铸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Co合金电铸层表面平整、致密,在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明显的摩擦痕迹。随着钴阳极电流密度增大,Ni–Co合金电铸层的Co质量分数略增,显微硬度降低,晶相结构变化不大。钴阳极电流密度为1.0 A/dm2时所得的Ni–Co合金电铸层表面晶粒最细致,Co质量分数为59.09%,显微硬度达到623 HV。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电铸中的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合成。而电铸技术则是现代制造中的一项重要加工技术。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使电铸成型技术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将推动快速电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铸技术制造定向反射镜芯模,与精密机械加工方法相比,电铸法具有加工精度高,能完全复制形状复杂而且具有不同粗糙度的表面,加工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介绍了电铸法制造定向反射镜芯模的表面准备以及电铸工艺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6.
鉴于微机电系统(MEMS)承载的特殊功能,其制造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微细电铸以其固有的诸多技术优势,成为制造复杂结构MEMS零部件的主流技术。概述了超声微细电铸技术、超临界微细电铸技术、屏蔽模板随动式微细电铸技术、辅助交变低气压-温度梯度微细电铸技术和高压微细电铸技术五项面向微机电系统的新型微细电铸制造工艺及其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微电铸层均匀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铸技术加工的器件往往存在铸层不均匀的缺陷,导致其质量和性能大大降低.针对微电铸的不均匀性,介绍了微电铸工艺流程,从几何因素和电化学因素两方面对微电铸层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对制备高磨粒浓度金刚石电铸皮膜的电铸工艺进行了开发,试图通过重新开发现有沉降共析法与以前开发的连续旋转法相组合的断续旋转法以及振动辅助断续旋转法.提高皮膜共析的磨粒密集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旋转法、断续旋转法和振动辅助断续旋转法制备的电铸皮膜磨粒密集度可分别达到5%~20%、20%~35%和35%~45%。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铸阴极平动机构,并将其应用于阴极平动电铸实验中。结果表明:此新型阴极平动机构能实现电铸阴极大平动量、高速率的运动;电铸阴极高速平动有助于提高电铸层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析氢产生的针孔、麻点等缺陷,提高了电铸层的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电铸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美些  王宁 《电镀与涂饰》2006,25(11):38-41
阐述了近年来我国电铸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分析了细化晶粒改善铸层质量的方式,包括改变电源、使用添加剂、采用射流等。介绍了电铸与其它工艺的结合,如电弧喷涂、连接技术、微机械技术、快速制模技术等。指出了我国电铸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加工时间长、铸件均匀性差、铸层厚度有限、复杂形状铸件研究较少和光亮镀液维护困难等,并给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电铸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电铸发展现状陈钧武航天部703所(邮编100076)电铸是用电沉积的方法制造复制件的工艺。俄国教授于1838年发明了电铸铜,德国Bottger教授于1842年发明了电铸镍,1869年俄国财政部印刷所发明了电铸铁。可见,当代应用最广的三种电铸金属的发明...  相似文献   

12.
电铸镍是激光全息防伪中的一个重要工序。简要介绍了全息图的拍摄原理和生产工艺,详细论述了电铸镍工艺在激光全息防伪中的应用,并对电铸槽液中各成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列举了电铸过程中出现的几种问题,如厚度不匀,硬度不够,应力过大等,并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电镀与精饰》2006,28(6):54-54
由刘仁志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电铸技术》将于2006年9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电铸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加工中的重要技术,在轻金属和塑料等流体成形模具制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工业制造中有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电铸属于边缘学科,开发应用受到专业分工的限制,使我国的电铸技术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关于电铸的技术资料只散见于各种电镀技术专著当中,给开发和应用人员带来不便。本书是第一本这方面的专著。全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有详细操作和工艺流程,实用性很强,且穿插有作者经历的实例和技术开发背景,一扫技术类书籍枯燥无味的文风。不仅仅适合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也适合现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  相似文献   

14.
电铸法快速制造模具工艺中,对孔(槽)结构的电铸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总结了金属在孔中沉积的规律,首次提出孔(槽)可电铸径深比的有效范围.探讨了深孔电铸中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电铸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斌 《电镀与涂饰》2004,23(5):22-23
通过多年电铸工艺经验,总结出一套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可得到广泛应用的电铸工艺技术,介绍了电铸芯模材料与制造的要求,以及该电铸工艺流程与工艺规范,并提出了电铸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电铸样块生产工艺,通过对电铸镍电解液各组分的工艺性能分析,选择较适合的电解液配方及工艺参数,使各数值的控制产生较小的内应力,满足电铸样块达到不同粗糙度的要求,并且具有加工精度高、溶液不易老化及电铸样块不易变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摩擦辅助电铸技术,研究当阴极电流密度为4.0 A/dm2时,钴-镍阳极面积比的变化对镍钴合金电铸层显微硬度、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镍阳极面积比由15%增大到25%时,镍钴合金中钴含量显著增加,从43.5%增加到63.5%,镍钴合金铸层显微硬度从603 HV提高到635 HV;当钴-镍阳极面积比继续增大到55%时,钴含量几乎不变,但显微硬度仍从635 HV提高到671 HV,电铸层晶粒呈逐渐细化的趋势。各镍钴合金电铸层均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和密排六方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电铸技术具有良好的复制性、加工方便、成本比传统金属模具低60%、劳动强度低等优点,现已被大家所认识和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电铸技术的发展概况、电铸原理及各种因素对电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电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电铸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方法。随着材料、工艺、设备的进步,电铸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和其它技术相结合,如组合电铸、微器械制造、喷涂电铸等;同时,也指出了现阶段我国电铸技术的缺陷。但是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随着技术的发展,电铸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  相似文献   

20.
来复反射器注塑模具电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铸镍工艺制造来复反射器的模具,其芯模多采用高机械强度及高耐蚀性的金属材料经过精密机械加工制成。为了降低成本,研究了以光学塑料注塑成型的来复反射器为芯模,经过一系列的前处理步骤,在低温低应力的化学镀镍溶液中制备了导电金属层,就可以在常规的电铸镍电解液中进行来复反射器模具的加工,这种工艺经进一步完善并应用于生产上必将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