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建设  李祯  刘霞  赵敏 《江苏陶瓷》2023,(6):26-27+32
为了提高铝合金微弧氧化后的表面耐腐蚀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配合深紫外光化学处理法在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制备Y2O3稳定ZrO2陶瓷封孔膜。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手段表征其成分、相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复合膜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深紫外辐照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出结合力好且致密的ZrO2溶胶凝胶封孔膜,复合膜层的主要相组成为ZrO2,与没有封孔的微弧氧化膜层相比,腐蚀电流I0提高4个数量级,腐蚀电位Eo明显向正向移动,移动幅度为0.283,表明封孔后的涂层耐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Cu、Ag、La2O3的界面结合强度,通过化学镀工艺在Ag、La2O3粉末表面镀上均匀、完整和致密的Cu粉。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含有不同成分的三层和五层Ag/Cu/La2O3功能梯度材料,研究成分对两种功能梯度材料的显微组织、致密度和润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La2O3作为烧结助剂,分别采用D50为1.1μm和2.0μm的AlON粉体,在1 880℃保温2.5 h快速无压烧结成功制备了红外透过率达80%~84%(3 850 nm处)的AlON陶瓷。基于AlON粉体粒度研究了La2O3掺量对陶瓷透过率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研究高透光性AlON陶瓷烧结过程升温阶段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致密化进程,揭示了其致密化机制。结果表明,La2O3对Al ON分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样品中的α-Al2O3含量较低,从而避免了颗粒的早期团聚、粗化等,为后期致密化烧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高致密度高透光性Al ON陶瓷的快速无压烧结制备表明La2O3能为后期烧结提供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溶液对2024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研究了HEDP浓度、温度、电流密度和时间对氧化膜耐蚀性、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阳极氧化膜由较厚的多孔层和较薄的阻挡层组成,其主要成分为非晶态的Al2O3。较佳的阳极氧化工艺条件为:HEDP 0.2 mol/L,温度(25±5)°C,电流密度0.83 A/dm2,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所得多孔膜孔径较小,耐蚀性较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MnO2,以其作为锰源通过热分解得到Mn3O4,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3O4/La0.8Sr0.2FeO3,将Mn3O4和Mn3O4/La0.8Sr0.2Fe O3在900℃下与体积分数3%的CH4和空气交替接触,模拟化学循环燃烧中的氧化还原过程,研究了Mn3O4和Mn3O4/La0.8Sr0.2Fe O3的氧化还原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会提高Mn3O4/La0.8Sr0.2<...  相似文献   

6.
采用阳极氧化工艺,并结合封孔处理和低表面能修饰,在建筑行业常用的6463铝合金表面制备出耐久性超疏水阳极氧化膜。表征了试样形貌、成分和表面接触角,并通过模拟实验测试了耐蚀性和耐久性。结果表明:经过阳极氧化、封孔处理和表面修饰后在铝合金试样表面形成微纳米分级结构的阳极氧化膜,主要含有Al、O、S、C和Ti元素,表面接触角达到153.2°,呈现超疏水状态。超疏水阳极氧化膜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在自然环境中能保持稳定的超疏水状态,耐久性良好,还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可以有效抑制铝合金基体腐蚀。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向环保型NaOH–Na2SiO3–Na2B4O7基础电解液中添加Na2CO3,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阳极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Na2CO3质量浓度(≤30 g/L)对AZ31B镁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相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Z31B镁合金阳极氧化组织由Mg O相和Mg2Si O4相组成,基本不受Na2CO3浓度的影响。随着Na2CO3浓度的增大,AZ31B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微孔尺寸先减小后增大,氧化膜厚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Na2CO3可显著提高阳极...  相似文献   

8.
将纳米Al2O3颗粒分别通过机械和超声波分散工艺分散到聚酯树脂中,研究了机械分散转速和分散方式对纳米Al2O3/聚酯树脂复合涂层性能及纳米Al2O3在聚酯树脂中的分散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复合涂层的耐盐雾性、硬度、耐磨性等,确定了最佳分散工艺。结果表明:纳米Al2O3颗粒可在1 500 r/min的机械分散下形成均匀分散体系,再用超声波分散可进一步提升分散效果和涂料的稳定性,有效减少纳米Al2O3在水性聚酯树脂中的团聚,在提高所得复合涂层硬度、耐磨性的同时,增强其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9.
在建筑用6463铝合金表面制备柠檬酸阳极氧化膜,并研究电流密度对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流密度下获得的四种阳极氧化膜均呈现蜂窝状形貌,但性能存在一定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流密度增加,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趋势,孔隙率降低,致密性明显改善,显微硬度从125.4 HV增大到238.2 HV.但电流密度超过一定限度,阳极氧化膜的孔隙率升高,致密性变差,显微硬度减小到182.4 HV,耐腐蚀性能下降.电流密度为1.8 A/dm2时获得的阳极氧化膜厚度接近12μm,孔隙率为10.5%,该阳极氧化膜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以及抑制腐蚀和阻挡腐蚀介质扩散的能力较强,因此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Co(NO3)2·6H2O和尿素为原料制备了9种Co3O4催化材料,考察了其对水中酮基布洛芬(KTP)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效能。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所制备的Co3O4对水中KTP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率提高了12.0%~63.8%,且在n[Co(NO3)2·6H2O]:n(尿素)=4:1、煅烧温度400℃下制备得到的Co3O4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SEM、XRD、FTIR、XPS、BET等表征分析显示,该Co3O4催化剂表面呈覆盖细小微粒的球状颗粒,晶相为立方相,且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表面羟基密度为1.075×10-5 mol/m2。机理研究证实,Co3O4对水中KTP的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1.
以高纯氧化镁粉体为主要原料,分别掺杂0、2%、4%、6%以及8%(w)的La2O3粉体,选用聚乙烯醇为结合剂,研究单轴压成型、等静压成型及不同煅烧温度(1 400、1 500以及1 600℃)对La2O3掺杂氧化镁陶瓷烧结性能、显微结构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等静压成型,氧化镁粉体受到来自各方向大小一致的成型压力,并均匀地传递至各个方向,从而得到了更为致密的坯体,显著提高了氧化镁陶瓷的烧结性能。提高烧成温度,更有利于掺杂物La2O3与MgO形成置换型固溶体或发生晶格畸变,促进烧结,达到致密化。煅烧温度为1 600℃,La2O3掺杂量为4%(w)时,经等静压成型坯体最为致密,热震后裂纹细小。这是由于方镁石晶相间交界处的La2O3晶体改变了裂纹走向,阻挡和分散了部分能量和应力,减缓了裂纹的线性延伸。  相似文献   

12.
本次通过硼酸-硫酸阳极氧化工艺在纳米陶瓷铝合金表面制备氧化膜层,结果表明:经过硼酸-硫酸阳极氧化后,纳米陶瓷铝合金基体表面形成了一层连续且耐蚀的氧化膜,厚度1.51μm,氧化膜层经过336 h的盐雾试验后,腐蚀点点数小于5个,阳极氧化后表面亲水性变好,氧化膜层与水性底漆具有良好的结合力,油漆附着力测试达到合格。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维氏硬度仪对1060纯铝微弧氧化膜的表面形貌、物相构成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下氧化膜中α-Al2O3相的形成及其表面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由2.5 A/dm2增大至20 A/dm2,α-Al2O3和γ-Al2O3在膜层中的X射线衍射特征峰强度逐渐上升,α-Al2O3相对于γ-Al2O3的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氧化膜表面孔径增大,孔洞先增多后减少,熔融堆积物增多,裂纹横向生长加快。当电流密度为20 A/dm2时,α-Al2O3相的生成速率比γ-Al2O3相的生成速率高,α-Al2O3的结晶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H2O2/Fe2(MoO4)3体系脱硝过程中H2O2吸附分解及NO氧化行为,基于DFT方法首次计算了H2O2和NO分子单独及二者同时在Fe2(MoO4)3表面的吸附构型,并通过考察吸附能、Mulliken电荷及氧化路径等特性揭示H2O2催化分解和NO氧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H2O2在Fe2(MoO4)3表面易分解为活性自由基,而NO则以分子形式吸附;H2O2和NO共吸附时,H2O2优先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并随后分解,NO则分别被H2O2分解产...  相似文献   

15.
选用2024铝合金作为基体,在柠檬酸和硫酸混合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并在镍盐和铈盐混合封闭液中对氧化膜进行协同封闭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氧化膜的微观形貌和表面成分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接触角测试、极化曲线测试和腐蚀失重实验对氧化膜的表面润湿性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硫酸氧化膜表面致密性与硫酸氧化膜相比较好,并且经过镍盐封闭、铈盐封闭及镍盐-铈盐协同封闭后,柠檬酸-硫酸氧化膜的微观形貌、表面成分和表面润湿性发生变化,耐腐蚀性能提高,但是厚度基本不变。相比于镍盐和铈盐分别封闭柠檬酸-硫酸氧化膜,镍盐-铈盐协同封闭柠檬酸-硫酸氧化膜的平整度和致密性更好且呈较好的疏水性,其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失重仅为1.03×10-7 A·cm-2和0.30 g·m-2,对铝合金基体的保护效率达到99.8%,能更好地抵抗腐蚀,从而显著提高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3种不同添加方式制备La2O3改性的Al2O3材料La-Al2O3。La-Al2O3分别经500 ℃、1 000 ℃和1 200 ℃焙烧,采用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对高温处理的La-Al2O3进行比表面积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La2O3的添加能有效抑制Al2O3在高温条件下向热力学稳定态α-Al2O3转变,同时提高高温处理后La-Al2O3比表面积,使Al2O3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在3种La2O3添加方式中,La(NO3)3浸渍法效果最为显著,制得的La-Al2O3(N)材料经1 200 ℃焙烧4 h的比表面积为30 m2·g-1,是未经改性的Al2O3样品经同等温度焙烧比表面积的2.2倍。  相似文献   

17.
冉雷  陈希慧 《工业催化》2013,21(7):45-48
对柠檬醛-乙酸乙酯溶液中柠檬醛在La2O3/γ-Al2O3催化剂上等温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 ℃柠檬醛在La2O3/γ-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阶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动力学方程为:1/qt=2.350/t+0.063 3(R2=0.998 5)。(30~65) ℃柠檬醛在La2O3/γ-Al2O3催化剂上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温度升高使柠檬醛的饱和吸附量增加,吸附热为32.19 kJ·mol-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Mn2O4/还原氧化石墨烯(CoMn2O4/rGO)复合电极材料,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CoMn2O4/rGO复合材料形貌、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Mn2O4纳米颗粒沉积在石墨烯纳米片的表面,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CoMn2O4纳米颗粒在r GO表面的分布逐渐均匀,聚集现象消失。CoMn2O4/rGO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及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其中CoMn2O4/rGO20 (rGO质量分数为20%)电容性能最好,在电流密度1 A/g时具有1 420 F/g的比电容。CoMn2O4/rGO30(rGO质量分数为30%)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最好。2 000次充放电后,样品CoMn2O4/rGO30在5 A/g时的比电容保持率为94%,样品CoMn2O4的比电容保持率为78%。  相似文献   

19.
基于烧绿石类材料热稳定性高、晶格氧流动性可调控的特点,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2Ce2O7催化剂,向其中掺杂碱土金属Sr,研究了其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一系列表征确认了La2Ce2O7样品的缺陷立方萤石结构;锶掺杂不仅显著提高了晶格氧的活动性,还提升了催化剂表面强碱位点的比例;与OCM反应活性关联发现,晶格氧流动性增强以及表面强碱位点的增加是提高OCM反应活性的关键因素;在优化的La1.5Sr0.5Ce2O7催化剂上,800℃下可以获得57%的C2选择性和14%以上的C2收率,连续反应30 h性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法合成(La0.2Sm0.2Nd0.2Y0.2Er0.2)2Zr2O7陶瓷材料,并使用XRD、SEM、热膨胀仪和激光导热仪对其物相、形貌、热膨胀性能和热导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La0.2Sm0.2Nd0.2Y0.2Er0.2)2Zr2O7陶瓷材料表现为单一的烧绿石结构,晶粒致密,晶界清晰且有较高的致密度,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138×10-5 K-1,1 000℃时热导率为2.14 W·m-1·K-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