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实现淮南矿业煤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分析了淮南矿业典型的3种1/3焦煤的煤质及炼焦特性,介绍了其在顶装焦炉和捣固焦炉炼焦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情况。生产焦炉实践证明:淮河一号为优质1/3焦煤,可作为主力1/3焦煤大比例使用,其煤质特征兼具肥煤特性,也可部分替代肥煤使用,焦炭质量维持稳定;淮河二号挥发分偏高,具有较好的黏结性和流动性,在捣固焦炉中可作为1/3焦煤大比例配用;淮河三号1/3焦煤具有低灰、低硫特性,在配煤炼焦中主要起到降灰、降硫作用,可大比例配用生产高品质低灰低硫焦炭。  相似文献   

2.
使用俄罗斯低硫肥煤代替国内高硫肥煤,配合山西的高硫焦煤,取得了较好的配煤炼焦效果,焦炭质量稳定,同时降低了配煤成本.通过40 kg小焦炉试验、灰成分分析、显微分析等,对俄罗斯低硫肥煤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当俄罗斯肥煤挥发分超过33%后,俄罗斯肥煤配比小于5%时,对焦炭冷、热强度没有明显影响;配比超出7%时,焦炭热强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开滦肥煤与外购1/3焦煤煤质指标的测定及对比评价,研究了少量1/3焦煤代替肥煤配煤炼焦的可能性。以40 kg焦炉炼焦法为基础,着重对焦炭的冷热态强度、孔结构及表观形貌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焦煤与肥煤互配炼焦,前者比例应控制在10%以内,此时焦炭的CSR下降不明显,表面积与孔体积变化不大,焦炭的表观形貌亦不会出现明显劣化。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市焦化能源有限公司推进煤资源结构调整,引进澳大利亚伊拉瓦拉焦煤提质降本,澳大利亚伊拉瓦拉焦煤的煤质分析以及配合煤试验表明,伊拉瓦拉焦煤属低灰低硫焦煤,在配煤炼焦时,澳大利亚伊拉瓦拉焦煤直接替代国内WG焦煤,焦炭质量下降.通过对澳大利亚伊拉瓦拉焦煤煤质流动度指标、煤岩指标以及各煤种的铁箱试验进一步对比研究,优化配煤...  相似文献   

5.
《煤化工》2021,49(3)
介绍了淮南矿业1/3焦煤的煤质特点和炼焦特性,并将淮南矿业1/3焦煤与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区的1/3焦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淮南矿业1/3焦煤具有低硫、黏结性强及结焦性好的特点,单独炼焦所得焦炭机械强度、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均优于1/3焦煤平均值;淮河一号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为0.932%,单独炼焦所得焦炭反应后强度高,兼具优良的结焦性和黏结性,属于变质程度较高的优质1/3焦煤;淮河二号低硫、黏结性强,可以作为1/3焦煤使用;淮河三号具有低灰、低硫的特点,可有效降低配合煤灰分、硫分。在优质焦煤、肥煤多为高硫煤的企业和地区,使用淮南矿业1/3焦煤可以提高煤源利用空间,改善配煤结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霍西煤田灵石特种高、低硫肥煤煤质特征,概述了特种肥煤的工艺性质指标及煤岩特征,并将其与本地普通高、低硫肥煤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进行了10个配煤方案的配煤炼焦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科学配入特种肥煤后,焦炭质量稳定,配煤成本下降,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企业生产实践为背景,研究在配合煤中增配肥煤和1/3焦煤对焦炭综合热性质的影响。对不同配比配合煤的性质指标进行检测,采用40 kg焦炉实施炼焦试验,并对炼制焦炭的传统国家标准热性质指标和利用自主研制装置测得的综合热性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增配肥煤和1/3焦煤,均会使配合煤的变质程度降低,挥发分含量升高,胶质体的黏结能力下降,但胶质体的量保持不变。配比变化引起的配合煤性质指标的变化没有显现在焦炭的传统国家标准热性质指标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上。以往的研究都是以CRI和CSR指标为目标量判断配合煤的配比是否合适,本研究除此之外还采用了自主提出的焦炭综合热性质指标。配合煤配比变化引起的焦炭的综合热性质指标变化比国家标准热性质CRI和CSR指标变化敏感,这可能与其反映了焦炭某些新的特征有关。基于焦炭综合热性质指标的变化规律,考虑到1/3焦煤具有经济性,生产上增配某些特定的1/3焦煤,可以同时达到提高焦炭质量和降低配煤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选用柳林焦煤、韩城贫煤或潞安贫煤、滕南1/3焦煤、兖矿气煤、肥矿气肥煤,依据捣固炼焦机理、煤岩配煤技术,进行贫煤代替瘦煤的炼焦配煤试验,总结出"焦煤、贫煤、气肥煤、气煤、1/3焦煤"的配煤方案。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所生产出的焦炭完全能够满足大型钢铁公司对焦炭冷态强度(Ad≤12.50%,St,d≤0.75%,Vdaf≤1.5%,M2590%,M106.5%)和热态强度(CRI27%,CSR65%)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营焦化厂原料煤应用实际,通过采用煤岩镜质组活性权函数方程,计算出加权活惰比并进行优化配煤炼焦试验,获得焦炭CSR与炼焦煤加权活惰比的关系曲线,其配合煤最优加权活惰比在2.8~3.2范围。基于此原理,在稳定配合煤指标进行的配煤炼焦试验并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焦煤和肥煤配比,加大1/3焦煤和瘦煤比例,从而降低配煤成本。结果表明,炼焦煤加权活惰比与焦炭的CSR具有密切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919。经过生产焦炉进一步验证试验,在强黏结性煤降低8%的情况下,焦炭质量尚有提升。  相似文献   

10.
对澳大利亚煤和国内6种单种煤进行煤质分析和配煤炼焦实验,分析澳大利亚煤代替西曲煤进行炼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煤具有低灰低硫、高挥发分等特点,在炼焦中用澳大利亚煤替代西曲焦煤可降低焦炭的灰分和硫分,增大焦炭的各向异性指数,改善焦炭强度。  相似文献   

11.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中温沥青替代部分气肥煤、气煤、1/3焦煤炼焦,结果表明,中温沥青的比例控制在3%以内对焦炭质量影响不大,同时配入低灰、低硫、价廉的无烟煤可以有效控制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12.
《煤化工》2019,(5):23-26
为扩大中硫炼焦用煤资源、降低焦炭灰分及配煤成本,太钢开展了配用低灰中硫焦煤的研究及生产实践,利用40 kg焦炉进行低灰中硫焦煤单种煤炼焦试验研究、300 kg焦炉进行配合煤炼焦试验研究,并在7.63 m焦炉进行了低灰中硫焦煤配比为15%工业试验、配比为4%、6%和8%的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表明,配用低灰中硫焦煤后,焦炭灰分稳定在12.0%以下,焦炭硫分稳定在0.70%以内,配煤成本降低了2.8元/t。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先进的分析检测手段,对美国和俄罗斯焦煤的煤质特性和结焦特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2种煤均属于低灰、低硫的高变质程度焦煤,黏结性差,结焦性一般,热性质较差.且俄罗斯煤硫分极低,价格也更具优势,是相对较好的瘦焦煤.基于生产实践,2种煤在配煤中可以作为瘦焦煤使用,调节焦炭的粒度,通过控制其配入量,保证配合煤黏结性的...  相似文献   

14.
以大比例配入无烟煤进行配煤炼焦为基础,利用40kg试验焦炉进行配煤炼焦生产高反应后强度焦炭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配入量在30%~40%、焦煤和肥煤比例在50%~55%时,采用捣固炼焦工艺可以生产出CSR大于60%的焦炭,焦炭机械强度和反应后强度均达到一级冶金焦标准。  相似文献   

15.
齐婳 《煤化工》2007,35(1):16-19
为稳定改善6m焦炉焦炭质量,以20kg小焦炉试验、岩相检测、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检测为主要试验手段,对现用气煤、1/3焦煤、焦煤、低硫肥煤、高硫肥煤、瘦煤等煤种作了配煤炼焦试验,优化了配煤结构。并从经济效益出发,在保证焦炭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气肥煤配量,进一步优化完善了6m焦炉的用煤结构,年新增效益7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斯坦达煤的煤质特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斯坦达煤煤质稳定,单种煤结焦性不好,为介于焦煤和气肥煤之间的"两性煤",与数据库中的焦煤指标相比差异较大,焦煤特征不明显,炼焦生产时应根据具体的配煤结构进行同步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印尼煤的煤质特征和结焦性能,并进行40kg焦炉试验和生产应用。研究表明,印尼煤具有气煤、肥煤和焦煤的综合特征,在配用量≤13%时,焦炭质量相对稳定,同时可降低炼焦成本。  相似文献   

18.
《煤化工》2019,(6)
鉴于优质焦煤资源短缺,高硫焦煤配煤炼焦备受关注。在实验室模拟炼焦条件下,对山西兑镇和柳林地区7个批次的高硫焦煤的炼焦特性及煤岩组分进行分析,探究高硫焦煤的结焦性能;同时考察了不黏煤、弱黏煤等低黏煤在配煤炼焦中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柳林高硫煤相比,兑镇高硫煤单种煤焦的冷强度较高,热强度较低;在配煤炼焦时,兑镇配煤焦的冷强度多数低于柳林配煤焦,但其热强度优于柳林配煤焦,如柳林3配煤焦的M_3为4.02%,M_(13)为94.66%,而CRI*为43.20%,CSR*为69.13%;配入低黏煤可改善焦炭耐磨性和抗碎性,同比例添加条件下,配弱黏煤焦炭质量优于配不黏煤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高灰低硫(新元矿)、中灰中硫(平舒矿)贫煤进行煤质分析和炼焦特性研究,并结合配合煤种进行炼焦和生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新元矿和平舒矿贫煤适用于捣固工艺,在炼焦中起到瘦化剂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配合煤及焦炭的硫分,改善焦炭的反应后强度。  相似文献   

20.
元海伟  雷正荣  刘建生 《燃料与化工》2012,43(2):30+32-30,32
近年来青海木里煤以其低灰、低硫、低磷、黏结性适中的优良特性用于炼焦配煤,对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配煤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青海庆华集团煤化公司年产焦炭200万t,木里煤的配入量达到85%以上,生产出低灰、低硫的一级冶金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