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碳排放特点和碳排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碳减排和碳中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杨学萍 《化工进展》2022,41(7):3402-3412
从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碳捕集封存和碳资源高附加值利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对降低碳排放的效果以及未来应用前景。文中指出:源头减碳技术路径包括原料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引入富氢和绿氢资源与煤炭进行碳氢互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通过气代煤、电代煤,尤其利用弃风、弃电,可显著降低碳排放和工艺生产成本;过程控碳技术路径包括节能提效和开发革新技术,依靠现代煤化工技术进步,突破传统工艺瓶颈,是当前企业易于实施、应用较多的节能减排方式;末端碳捕集封存技术路径包括地质深层掩埋、驱油、强化深部咸水开采等,将工艺过程产生的高浓度CO2通过低成本捕集,有效提高油气采收率,并为水资源匮乏地区提供额外供水;碳资源高附加值利用技术路径主要包括CO2化学转化制高附加值及大宗化学品,国内正加快CO2制低碳烯烃、芳烃、甲醇、碳酸酯的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努力将CO2从化石能源利用的终结排放者转化为碳循环利用的参与者,发展碳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最后提出:未来将现代煤化工融入能源系统的大格局统筹考虑,推...  相似文献   

3.
煤炭行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化工产业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煤炭行业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在碳中和政策影响下,煤炭行业发展现代煤化工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相宏伟  杨勇  李永旺 《化工进展》2022,41(3):1399-1408
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煤炭消费与煤化工的CO2排放情况及煤化工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指出碳减排技术与煤化工工艺耦合是实现煤化工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实地选择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措施可明显但有限地降低CO2排放量,认为要实现煤化工亿吨级规模的碳减排必须采用绿电绿氢、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S/CCUS和CO2)资源化利用技术。文中评述了近年来绿电绿氢、CCS/CCUS和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的主要进展,指出2030年碳达峰前这些碳减排技术将处于关键的示范考验期,能否成熟可靠将决定之后的煤化工发展走向,同时预测氢冶金与绿氨合成示范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可能导致煤化工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最后基于空气直接捕集CO2技术与光电催化CO2转化或模拟光合反应的研究进展,设想了未来可能呈现的零碳化工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能源分布有“煤多、贫油、气少”的特点,化工产品主要依赖石油化工,而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从度非常高,能源安全有着严重的隐患;而煤化工作为石油化工的补充,可以缓解对石油依赖,但煤化工行业高排放、高水耗的特点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通过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提高煤碳清洁高效利用不仅能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而且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入手,把提高能效作为能耗“双控”的主攻目标,加快推动煤化工向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的提出指明了绿色低碳、清洁高效是能源发展的方向。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的有效方式,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仍属于高碳排放产业,探寻煤化工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发展路径迫在眉睫;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认为通过坚持科技创新,推进煤化工与其他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可以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化工设备的节能改造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对比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化工装置节能改造技术方向,包括化工行业系统性改造、高耗能化工设备节能改造和余热高压回收技术的应用。概述了焦化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安全、低碳利用。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百年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控煤政策,通过对碳排放的现状和分布进行分析,挖掘碳减排潜能。按照天津市“双碳”工作要求,科学地规划组织并实施节能减排项目,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明确碳减排路径,确保如期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从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与碳交易管理等几个方面,对企业碳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的阐述,指出企业碳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应对策略与建议,指出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推广实施节能低碳技术,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时可取得先机。并以某企业碳管理实例,说明加强碳管理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指出企业应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深化碳资产使用和管理,培养具备碳交易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碳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水泥企业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制定碳中和计划.水泥企业的碳中和路径应从降低碳排放总量、制定监测并精确核算、减排技术应用等方面着手,以期在组织层次上清除生产碳排放从而达到零排放.  相似文献   

12.
周芳  姜波 《煤化工》2022,(1):5-8
现代煤化工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规模化的产业体系,成为油/气产业的有效补充。概述了煤化工的发展现状,结合“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行动,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指出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对现有工厂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并通过绿色、差异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以及多领域的深度融合等途径,可助力现代煤化工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博雅  孙立坤  杨春维 《应用化工》2022,(10):2997-3000
研究以我国污水处理企业碳减排技术为目标,总结了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可行的碳减排技术工艺,同时为我国污水处理企业实现碳中和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工程方案,即: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固碳与污水产能新技术开发和多技术协同联合等,以期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实施和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韩依飏 《当代化工》2023,(4):973-976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自然界中,碳循环处于动态平衡,而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平衡的破坏,使得人们不得不利用科技手段人为地实现碳中和以减缓温室效应。从CO2的消除与减少出发,依次介绍了碳捕捉技术(CCS)、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CCU)的内涵,简述了CCU的应用,对原产品和CO2产品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简述了CCU在有机化学领域的应用,并对CO2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牛志军 《山西化工》2024,(1):266-268
针对双碳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型煤化工技术对现有煤炭资源进行优化,提升煤炭利用率的问题,对新型煤化工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应用特点,介绍了双碳背景下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路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化工》2021,48(17)
通过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新发展阶段,国家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将成为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国家政策为引领,通过分析现阶段化工行业的碳排放特点与压力,针对性地给出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2030年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碳减排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尽快研究和探索出一条较低成本的、可持续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碳减排路径.通过对"十四五"、"十五五"期间规划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及碳排放进行估算,提出适合于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碳减排路径——可从生产过程减排、公用工程...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针对钢铁行业副产的煤气、余热、钢渣及钢化联产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碳中和背景下钢化联产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无碳炼钢的新型钢厂从“以化固碳”转变为“以氢代碳”的新模式,并提出了加快钢化联产新技术应用建议和举措,以期建立以钢铁行业为龙头,耦合化工行业的新型工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链,支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要点:(1)钢铁副产煤气、余热、钢渣利用现状。(2)钢化联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3)未来新型钢厂钢化联产技术。(4)钢化联产发展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碳中和政策的提出,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化解提供了可靠路径,可通过各行业的碳排放总量控制,降低大气中的CO2总含量,进而降低环境污染、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目前通过碳减排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已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认同。在此背景下,我国所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可为石油化工企业的低碳化、绿色化、长效化发展产生有效驱动。为此,文章分析了石油化工行业的碳排放特点,并结合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碳中和背景的石油化工行业减排对策,而后给出了石油化工行业碳中和实现的保障措施,旨在加快石油化工行业的碳中和步伐,构建更加稳定与持续的化工行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形势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节能措施,同时论述了现代煤化工行业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途径和碳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