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IP多媒体子系统,最初由3GPP为移动网络定义的,在NGN的框架下,IMS同时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目前IMS技术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为提供基于IP的传统语音业务和其他新型移动多媒体业务,UMTS R5版本中引入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介绍IMS的体系框架、网元和接口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IMS多媒体会话中的SIP信令流程,并针对IMS的Qos问题、安全机制和业务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信世界》2005,(47):40-40
一、IMS的概念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由负责制订WCDMA标准的国际化组织3GPP在R5中定义的。IMS的提出为下一代基于IP的移动网络提供了面向分组数据包交换的多媒体服务及平台,它的核心特点是基于SIP协议和接入的无关性。由于采用SIP作为核心控制协议,并通过SIP进行业务管理,IMS可以使运营商充分利用SIP的优势,更快速更灵活地开发管理移动多媒体业务。  相似文献   

4.
顾维青 《世界电信》2006,19(11):62-63
IMS提供了基于全IP固定和无线宽带接入应用的理想FMC架构,是网络融合的发展方向。中兴固网3G提供搭建令IP的IMS架构完善的设计方案,随着多媒体业务应用普及,同网3G将通过标准化网络框架,演进形成基于SIP协议的全IP的IMS架构。  相似文献   

5.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中文意义为IP多媒体子系统,本质上说是一种网络结构,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如何进行IMS的网络融合是IMS关注的焦点,因此,基于IMS的忘了融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IMS为切入点,在阐述IMS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IMS的网络融合和网络规划,以期为IMS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对NGN的要求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体系和原理,着重叙述了IMS能提供的业务以及用户使用这些业务后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的概念最初在3GPPR5引入,由于IMS采用SIP体系结构,具有接入无关性、支持用户漫游和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等优点,从而使IMS实现网络融合成为可能。IMS作为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的统一核心控制网络已经基本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对统一IMS应包含的范围和具体技术问题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毕然 《电信网技术》2007,(11):40-43
1引言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是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为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提供IP多媒体业务。IMS作为NGN网络业务控制层面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用于提供包括PSTN/ISDN仿真业务、PSTN/ISDN模拟业务、IP多媒体业务(如Presence,Messaging,Conferencing,PoC等)、固定移动融合业务等在内的NGN业务。  相似文献   

9.
李洋  方桂彬 《中国通信》2010,7(1):108-114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全新体系框架,同时也是全IP网络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框架为移动应用融合语音、视频和数据服务。IMS采用SIP作为主要信令机制,并覆盖于IP网络之上。鉴于其所处的全IP环境以及以SIP为基础的设计架构,IMS在核心网层和应用层面都呈现出了多种安全挑战。本文对IMS的体系框架和由此产生的安全挑战做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SIP协议是由IETF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它用于建立、修改和终结多个用户终端之间的多媒体会话。第三代无线系统(3G)的R5结构中,IP多媒体子系统域(IMS)选择SIP作为终端和IMS以及IMS内部各元素之间的信令协议。本文针对SIP协议在IMS中的应用展开介绍,重点介绍了IMS中由SIP协议实现的业务注册和会话建立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