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可伸缩性容错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低带宽的条件下提高视频质量并获得更高的编码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ROI)实现可伸缩容错编码的方法.在编码时结合基于ROI对象的动态FMO,满足了编码效率和容错性能的折衷.同时,结合FMO特性实现对增强层的感兴趣区域的优先传输,提高了视频质量和码流的可伸缩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带宽受限条件下的图像传输具有很好的差错鲁棒性,图像PSNR可以提高2.5 dB左右,能为图像感兴趣区域提供有效保护,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3.
可伸缩视频码流提取使视频流能够适应不同带宽的网络带宽和不同处理能力的终端。提出一种基于镜头描述的视频码流提取框架,通过离线预处理获得原始视频镜头的描述,建立参考帧二叉树,基于码流分析和镜头描述实现可伸缩码流提取。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快速码流提取,在不损失编码效率的前提下保证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主要研究MPEG和ITU最新提出的可伸缩视频编码(SVC)草案中的空间可伸缩编码。提出一个新的基于DCT核的空间上/下采样方法。从计算复杂性、频率响应、实验数据方面与SVC的参考采样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改善空间可伸缩性能,而且PSNR提高1~3dB。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FMO的H.264容错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264/AVC标准引入的灵活宏块排列机制可以显著改善解码重建视频的质量。为进一步增强在不可靠信道上传输视频的鲁棒性,提出了在运动向量搜索的率失真优化框架下,结合灵活宏块排列容错机制,对差错隐藏失真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灵活宏块排列的容错性能。 相似文献
7.
IP网属于分组交换网络,网络抖动是其不可避免的基本特征,网络抖动导致分组的无序到达和丢失.在视频编解码的通常情况下,条带中的宏块是按扫描次序编解码的,针对性地使用"无序条带解码"可以容错地解决IP网视频分组的无序到达.本文利用灵活宏块排序(FMO)机制建立一个基于IP分组交换网络的视频容错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灵活地组构条带的构成,使得差错掩盖更为方便,可以显著地提高视频流的容错性能.本文应用该方案实现了具有容错性能的H.264视频编解码器.并利用移动IP网络模型对编解码器的容错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实现的视频编解码器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能,重建图象的主客观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完全可伸缩视频编码的实现方法。给出了一种采用运动补偿时域滤波、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和EZW编码的可伸缩编码方案,方案根据视频图像运动特征自适应选择图组结构,在将时间、空间、质量三方面的伸缩性有机地结合的同时,改进了完全可伸缩视频编码系统性能。最后给出了该方案的实验结果,表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视频转换编码是指将已压缩编码的视频流转换成较低码率、不同显示格式或不同编码模式码流的过程,但转换编码应充分利用源码流中的信息来降低再编码的复杂度和计算量。鉴于目前源码流中图像的纹理信息和运动矢量已经得到了利用,因此为进一步减少计算量,提出利用源码流中的宏块编码模式(macroblock_type)来进行转换编码的方法,即在下变换前,先提前获知宏块的状态,以便动态调整下变换的计算过程,同时准确得到下变换后宏块的编码模式。实验表明,该方法确实可以减少转换过程中的计算冗余,并可提高转换编码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Internet和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网络上实时获取视频数据已经成为可能。由于传输网络和接收终端的多样性,所以需要视频流能适应多种不同传输、解码和显示的要求,由此产生了可分级视频编码。文中在可分级视频编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把感兴趣区域的检测和小波变换应用到可分级编码中,该方法中对视频流进行感兴趣区域检测,利用小波变换对增强层中的感兴趣区域进行编码,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空间方向选择性,与人眼的视觉特性十分吻合,从而得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而且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以不同的质量和分辨率接收同一视频流。但是,现存的编码解码器在视频的传输过程中,经常产生“方块效应”,严重地影响了接收视频的质量。论文分析了可分级视频编码的特点,并针对H.263中可分级空间视频编码器产生的“方块效应”,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改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3.
骆万文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38(10):129-132
文章设计了一种结合Multi-view Video Coding(MVC)和Scalable Video Coding(SVC)技术的多视点视频编码方案,通过下采样原始图像进行MVC编码形成码率低的基本层,增强层由基本层解码单路图像预测生成其全空域图像。通过实验比较,该方案能获得与MVC相当的编码效率,单路视点的解码代价比SVC方案高出0.5~1.5dB的收益,码流具有可扩展性,能在不同的级别上完整地表述原始视频。 相似文献
14.
图像可分级编码和基于内容的编码机制作为新一代图像编码的两个重要目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小波作为工具提出一种基于内容的图像空间可分级编码方案,该方案首先对图像的ROI(Regions of Interest)进行了一种基于ROI“包围盒”和ROI边界对称延拓的小波分解,然后对各子带进行阶梯形量化,并按子带的重要性顺序对各子带的系数进行重排,最后对重排系教进行熵编码,从而形成适应于ROI空间可分级解码需求的码流,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ROI的分形图像压缩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图像压缩由于具有非常高的压缩比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但是高压缩比的图像方块效应非常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解码图像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借鉴JPEG2000中提出的ROI概念,提出了将感兴趣区域(ROI)图像编码与分形图像压缩编码相结合的图像编码方法,使得重构的图像中感兴趣区域的保真度高于背景区。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图像的压缩比和重构图像质量之间的矛盾。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在获得较高压缩比的同时,压缩编码时间大为降低,解码图像质量也有较大的改善,且总体编码性能优于JPEG编码。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重点研究精细粒度可分级视频编码。首先,详细介绍了它支持的时域、空域、SNR粗粒度可分级(CGS)和SNR精细粒度可分级(FGS)编码的原理和实现;最后,对视频可分级编码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由于医学影像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数据的正确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具有数据量大,且精度要求高等特征,通常情况下采用无损压缩.为了在保持影像有效信息的同时,减少冗余数据,针对JPEG2000图像编码标准中定义的感兴趣区域(ROI)包含解码影像的相对质量差,计算复杂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编码的方法,对位面分类更加容易,并可以更好的控制解码影像的质量,使影像更加清晰.同时方法在灰度图中使用,不但减少了运算的复杂度,而且实现比较简单,为日后的医学影像存储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Internet和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网络上实时获取视频数据已经成为可能.由于传输网络和接收终端的多样性,所以需要视频流能适应多种不同传输、解码和显示的要求,由此产生了可分级视频编码.文中在可分级视频编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把感兴趣区域的检测和小波变换应用到可分级编码中,该方法中对视频流进行感兴趣区域检测,利用小波变换对增强层中的感兴趣区域进行编码,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空间方向选择性,与人眼的视觉特性十分吻合,从而得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