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添加炭黑阻抗匹配层的方法提高(8~14)μm波段低发射率涂层与超材料吸波体的兼容性。发射率由IR-2型发射率测试仪测试,用弓形法测量添加炭黑阻抗匹配层前后,低发射率涂料与超材料吸波体复合结构在(2~18)GHz频段的反射率损耗曲线。结果表明:涂覆低发射率涂层对超材料吸波体的吸波性能影响较大,(2~18)GHz频段的平均反射损耗衰减5.81 dB;-10 dB吸波带宽缩短4.2 GHz。在低发射率涂层与超材料基板之间添加炭黑匹配层后,复合涂层的发射率基本保持不变,但是提高了涂层与超材料的兼容性能,涂覆后(2~18)GHz频段的平均反射损耗仅减少2.16dB;-10 dB带宽仅减少3.16 GHz。  相似文献   

2.
基于FEKO仿真软件,构建夹芯型吸波材料的反射率仿真分析模型,研究透波传输层材质及厚度对夹芯型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设计并制备了兼具良好侵彻性能的夹芯型吸波材料。结果表明:在填充导电炭黑(w=3%)和磁损耗型吸波剂MZ(w=40%)的聚氨酯基吸波芯材表面前置3 mm厚的石英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透波传输层,可以有效提高吸波芯材的吸波性能;由3 mm Q-GFRP、5 mm PU基吸波芯材、5 mm S-GFRP和3 mm CFRP构成的夹芯型吸波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拥有11 mm厚的防护材料层,且对7.19 GHz~18.00 GHz频段电磁波的吸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3.
利用混入碳黑的环氧树指改性聚氨酯橡胶试制薄型微波吸波体。提出了包括斜入射特性在内的各种实用设计图,应用该设计图制成吸波体,测量了其吸收特性。在10GHz附近取得了最大26dB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4.
结构型吸波材料隐身特性的优化设计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结合吸收边界条件 ,对结构型吸波材料的隐身特性计算进行了算法分析研究和程序设计 ,提出了结构吸波材料参数优化设计概念及优化目标函数形式 ,并应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 ,对二维单层结构型吸波材料的电磁参数进行了实例优化设计 ,对结构型吸波材料的设计和实验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减轻隐身防弹材料的质量,拓宽吸收带宽,提高吸收效率,采用基于吸波亚波长结构的功能一体化设计方法,根据吸波亚波长结构的设计原理,以轻质防弹材料为介质基底,在该防弹介质上设计微结构图形。结果表明:该基于吸波亚波长结构的轻质防弹材料在8~40 GHz宽频段的吸收率达90%以上,未影响材料本身的防弹性能,且减轻防弹材料中隐身材料层的厚度及质量,达到减厚、减轻质量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提高新型功能车辆的作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拓宽吸波材料的吸收带宽,设计了一种圆形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并引入到双层雷达吸波材料中组成周期性复合吸波结构,通过FSS参数与吸波材料电磁参数的电匹配设计与反射性能仿真,研究了FSS单元图案、几何形状参数、周期尺寸对吸波材料反射率性能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FSS设计的周期性复合吸波结构,在微波波段可形成多个吸收峰,拓宽了吸波材料的吸收带宽。  相似文献   

7.
张军  贺跃进  赵成  张恒 《兵工学报》2008,29(3):327-330
根据透波盖透波性能要求,对透波盖所用材料及结构进行了设计。对设计制造的透波盖进行了强度有限元分析和结构抗压试验。强度分析和结构抗压试验结果相一致且满足透波盖的强度要求。为验证透波盖的透波性能,对其进行了透波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透波盖在其两个工作频段内平均衰减分别为1.366 dB和1.588 dB,折合透波率86%和83%,满足透波性能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层与涂层复合多层结构雷达波吸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米铁酸镍钴铁氧体复合Co粉、羰基铁粉等为吸收剂,并采用化学镀层,进行了单层、双层和三层涂层的试验研究。以期通过多层复合,获得既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同时又能对入射电磁波有效衰减的吸波涂层。采用纳米铁酸镍钴复合微米钴粉为吸收剂的单层雷达波吸波涂层;羰基铁粉与纳米铁酸镍钴复合微米钴粉的双层涂层,以及双层复合涂层+镀镍层的三层复合层结构,三种涂层厚度均为1mm,研究了三种涂层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双层复合涂层的吸波性能较单层涂层在低频段有较大的提高,纳米铁酸镍钴复合微米Co的双层复合涂层的吸波性能优于纳米铁酸镍钴复合Co的单层涂层,三层复合涂层的吸波性能优于单层和两层复合涂层,三层复合涂层反射率小于-5dB的频宽为4.5~18GHz,较双层涂层提高5.4GHz。其中镀镍层对提高吸波性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雷达波频段内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微量碳纤维平行排布的吸波模型。初步确立了碳纤维平行排布时不同影响参量:电场的入射方向、碳纤维的间距、孔数、碳纤维周围介质的电磁参数变化等与吸波性能的关系,并探讨了这种排布方式的吸波机理。结果表明,微量碳纤维吸波材料只在电场方向与纤维平行方向呈单峰吸收。不同间距的排布有自己的特征吸收频率,纤维支数增加吸波性能增强,碳纤维周围介质的电磁参数对吸波效果有重要影响。同时表明这种吸波材料是一种电阻损耗性吸渡材料。相关研究用此模型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吸波体。该吸波体由两层金属及其中间的有耗介质组成,上层金属是由刻蚀交叉缝隙贴片形成的电谐振器,下层金属不做刻蚀,作为接地平面。通过优化结构参数,得到一种极化不敏感、宽入射角的超薄吸波结构,其吸波率达到99.7%,厚度只有约0.009λ。分析该吸波体的吸收机理及结构参数对吸波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所获得的结果与仿真结果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计算了内刻槽弹体端部 J积分 ,为刻槽弹体材料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弹管间隙对多管火箭密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发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弹管间隙的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方程.对某多管火箭武器弹管间隙与起始扰动及密集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弹管间隙与起始扰动及射击密集度的关系,为提高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高炮系统防空效能仿真中战技指标的评价问题,本文提出了将神经网络学习知识转换为符号化特征表示示例,并通过分类决策树方法归纳为规则的知识自动获取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和符号归纳学习的高炮防空效能评价知识获取系统-EKANS,给出了分类决策树的链式数据结构和实现算法。系统兼有计算模型的精确性和符号模型的易理解性两大优势。目前该系统已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4.
对深弹环境信息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深弹引信的发火控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两种深弹新型复合引信的设想 ,并分析了其可行性 .对深弹新型复合引信的反潜效能进行了仿真 ,得出它们的反潜效能 ,并与现有某深弹引信的反潜效能进行了比较 .  相似文献   

15.
四唑类化合物的金属盐作为微烟推进剂燃烧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四唑类化合物的铅、铜和锶盐对含黑索今的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RDX-CMDB)燃烧性能的影响,发现:5-亚二甲基四唑铅(PbTMT)和苯基四唑铅(PbPHT)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四唑类化合物的铅、铜盐和其它铜或催化剂复合使用时,均能提高推进剂的燃速,并产生一低压强指数区,这展示了作为含能催化剂的四唑类金属化合物在推进剂催化燃烧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硝酸重结晶及用硝硫混酸硝化甘脲直接制备二硝基甘脲晶体的方法及用二甲基亚砜制备二硝基甘脲晶体的结果。还讨论了硝酸浓度、混酸硝化系数、稳定处理温度、时间、搅拌等因素对二硝莽甘脲晶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机械系统动作可靠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齐骏 《兵工学报》1998,19(3):251-254
依据系统动作可靠性的定义,针对机械系统动作的特点,提出了动作可靠性评价指标值的目标函数又叠覆理论,据此为各类机械系统动作可靠度计算提供了方法,并通过Monte-Cralo方法使这种动作可靠度计算理论得以在计算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18.
预扭转钨合金杆弹侵彻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预扭转和未扭转钨合金杆弹进行了侵彻实验,实验结果指出钨合金杆弹经预扭转之后侵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分析了在冲击过程中钨合金晶粒变形过程,发现预扭转后钨晶粒沿最大剪应力方向排列,因此有利于绝热剪切变形的发生,绝热剪切带使得弹头在侵彻过程中不断自锐,从而提高了预扭钨合金杆弹的侵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柔性基复合材料因其质量轻、比强度大且具有较好的耗能抗侵彻机制 ,而在现代防护技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 MEPIP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的基础上设计出的柔性基复合材料抗侵彻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程序 ,可对柔性基复合材料的抗侵彻性能进行定量的分析。介绍分析其计算原理和方法 ,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作一对比 ,结果表明 ,模拟计算误差小于 10 % ,数据准确可靠 ,在探讨侵彻机理、指导选材和结构设计、节约测试成本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铝表面激光熔覆硬质合金层的结合强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ZL101合金上预先热喷涂一层Ni-Cr合金,采用1.5kW-CO2激光器进行表面重熔。通过结合强度测试,发现只有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才能在激光重熔后得到结合强度较高的熔覆硬质合金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