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刚毅  钱闽 《新建筑》2003,(5):45-48
通过比较传统台院式住宅和现代新民宅,发现传统台院的原型在新民宅中已经瓦解。简要分析了从传统合院式住宅到新民宅的演变过程.并从中找寻些沿袭传统住宅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原则的线索,关注传统的自然延续与演变,并试图分析影响民宅变迁背后的涵构力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申后高氏民宅总体布局和单体建筑的分析,探讨其中体现的传统风水理念和建筑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着重介绍日本二至三层民宅及家庭结构,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住宅文化是传统与现代并置。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传统居民有两类,一类是台湾的传统中国民宅,一类是台湾的传统原住族群民宅①。而台湾传统中国民宅又可分为闽式与粤式,其中闽式影响最大,数量最多。 闽式(主要指闽南)居民建筑对台湾民居建筑的影响,是随着闽人向台迁移而秘然产生的。正如《台闽地区的古迹与历史建筑》一书中“台湾古建筑与闽粤建筑之关系”所指出:“随着移民潮的来临,福建南部闽南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它们历经六、七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里分建筑是武汉民国时期传统民宅居住的一种形式,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既体现了武汉本的土人居文化、市镇文化以及建筑的营造文化,也反映了武汉城镇化进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武汉的城市发展和地域性民居的历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通过对于武汉里分建筑的适应性改造研究探寻武汉城市的历史建筑与新建筑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村镇校舍、民宅工程抗震质量安全关系项目的投资效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就如何加强村镇校舍、民宅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袁俊敏  张小龙  蒋秀泽 《砖瓦》2021,(1):101-101,103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长河,而中国建筑是中华文化最好的展示窗口,回顾历史至今,在古代,中国营造了许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其建筑形态及营造方式远播东亚各国.到了近代,实用型、经济型建筑走到了近代中国建筑的舞台中央,城市内建筑外形方正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拔地而起,让城市焕然一新.再到现代...  相似文献   

9.
澳门特区政府总部办公室最初是一座民宅,回归前是总督府。它是澳门19世纪豪宅代表之一,见证了澳门葡式民宅由内敛到张扬的转变。同时,作为不同时期的最高权力所在地,建筑对社会及政局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嬗变,影响了澳门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某江南民宅拟进行修缮,为了解该民宅的现状为后续修缮提供依据,对该民宅进行了勘察及评估,并根据房屋修缮与保护的原则,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性修缮方案,为今后同类民宅的勘察及修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3):114-116
本文运用空间符号学理论研究萧红故居建筑的内涵意义。萧红故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龙江人民的骄傲。对萧红故居建筑的研究,能够反映出清晚期时建筑的内涵意义。而空间符号学理论早已运用于建筑内涵的研究,从而呈现建筑所体现的内涵意义。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萧红故居建筑所体现的内涵意义,进而对清晚期东北传统民宅内涵意义进行探讨。此研究对空间符号学理论研究清晚期东北传统民宅内涵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民宅的营建往往是根据当时当地具体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审美观念,材料工艺诸多因素,并依据一定的规则相地造址,择定方位,进而确定厝局、结构型式,厝样造型以及装饰装修做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建造民宅的方法通常称为“民居营造法”。其特点是既规整又灵活,构造坚固且经济适用,从内到外之形体观感朴实而富于本民族、本地区特定历史环境之浓郁气息。传承方式则是以“歌诀”、“口诀”师传口授。既有逐渐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与其追忆,不如追寻,不过也许只有恰到好处的回归才算是对老式民宅居住智慧的最好传承与致意。相比广袤中国的大地上数不胜数的传统古民居,石库门建筑绝对算不上是有多老的旧式民宅,但它诞生于上海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却历经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数次历史与文化的激撞与交融,短时间内积攒起了太多  相似文献   

14.
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兵营式农居点和形态怪异的城市小洋房,严重破坏了乡村独有的风貌特征。该文以浙江桐庐环溪村新民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从单体到聚落的乡村新民宅设计新思路。通过有限的单体在建筑平面、形式和拼联方式上的多样变化,形成层次丰富的规模组团,组团的有序生长衍生逐步发展成自然的聚落形态。新建聚落因地制宜,延续传统村落肌理,还原村落的多样性和自然性,塑造出符合当今村民生活方式又不失传统个性的乡村人居场所。  相似文献   

15.
<正>1山间旅舍浙江德清西部山区中,石门坑溪从荷叶尖、岩山顶和骑竹顶三座山峰间的山麓之中沿着山谷一路奔下。溪水两旁高高低低的小型台地上星星点点地排布着民宅。这些结构相似的民宅依水而布,朝向各不相同。一条村道溯溪而上通往各家民宅。这些民宅大部分是1980年代前后建造,民宅主体两层高,为插梁式木结构,左、右、后三面由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7)
<正>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施行,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需要注重规范民宅建设。只有民宅建设得到规范,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从整体上有所改善,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1新农村建设中民宅建设存在的问题1.1实用性不强在我国,大部分的民宅都是由无资质的施工队伍建设的,没有经过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具体施工方案也没有经过正规建筑单位的审核。因此,大部分的民宅在功能和  相似文献   

17.
郑红 《南方建筑》2014,(1):62-70
民间建筑彩画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广东潮州民居传统木构彩画,艳丽的色彩、满铺的构图看似繁俗,仔细归类分析其用色、图案、题字、题词、题材、位置及方位,便可发现这些彩画与它所处建筑之空间和用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可揭示潮州民系的历史发展根源、地区生产技术、传统宗族信念、社群经济文化和营造工艺传承,是表现潮州人生活愿景和礼制观念的重要载体。学界对于中国建筑地域彩画暂时未有规范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田园调查,在古潮州府城、海阳、澄海、揭阳、普宁、饶平、潮阳和惠来等偏远乡镇地进行了普查,记录许多未入文物登记的民宅的室内梁架彩画,将幸存的清代民宅彩画残迹对比潮州民系的发展,疏理其彩画历史演化沿革。案例以潮州民宅的基本建筑形态:下山虎、四点金、三座落、驷马拖车和寨城五类建筑的彩画进行分析比较,希望可以补充我国民间木构彩画的学术空白、保存地域文化传统、加强海内外潮系人民的身份认同,借助保护民居珍贵遗产探讨可持续发展地域文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蔡凌  李欣瑜  邓毅 《建筑师》2020,(4):46-52
侗族工匠们在传统建筑营造活动中发展出了一套在无图样的情况下,获取、记录关键尺度信息,并指导施 工的方法。它既满足无图样的木构建筑标准化建造要求,又解决了木材自然属性带来的弹性尺寸问题。这种建立在一定的营造逻辑上,使用特定的营造工具,并具有一定营造程序的系统,可归纳为侗族传统木构建筑的“实尺营造”。两种关键的实尺——匠杆和竹签,它们的符号标识系统、获取尺寸信息时的量度和记录方法,以及加工构件时的使用程序是“实尺营造”的核心内容。“实尺营造”是侗族传统木构建筑实现设计营造一体化、确保建筑框架结构稳定以及提高营造团队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住宅建设问题引起极大关注.其中"民宅统建'和"民宅自建"这两种建设模式更是争论的焦点.对两者对比分析后发现,两者各有利弊."民宅统建"符合当前统一建设的需要,但忽视了村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容易造成当地建筑特色和神韵的缺失;"民宅自建"更符合村民意愿,能培育和延续村庄特色,为远期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但容易造成整体景观的凌乱.因此,如果能建立合理有度的村庄建设管理机制,以保护和引导民宅建设适度规范发展,就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亚  朱曦  马全宝 《华中建筑》2023,(9):124-128
在中国传统民居体系中,济南传统民居的营造同时呈现出北方官式建筑与江南水乡建筑的特征。为深入探析济南传统民居,该文以济南府城的范围作为界定,在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及人文历史的背景下,对济南府城传统民居的布局、木构架、构造与装饰进行梳理,初步归纳其营造特征。关关键键词词济南府城传统民居营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