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陈仙辉课题组与复旦大学教授张远波、封东来和吴骅课题组合作,制备出具有几个纳米厚度的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纳米科技》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场效应晶体管是现代微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制备氧化锌薄膜晶体管,分析了氧化锌的p型、n型掺杂特性,对p型掺杂进行了实验分析和理论探讨,比较了各种制备氧化锌薄膜晶体管的工艺特点,展示了ZnO在未来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材料动态》2006,(1):24-24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持,对“黄岗铁锡钨复杂多金属矿综合回收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基于黄岗铁锡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开发出“磁.浮.重”工艺流程为主干流程,流程结构合理,综合回收矿石中的有价元素铁、锡、钨、锌、砷,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并使多年来的呆矿得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器件性能的一致性对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阵列和集成电路上的应用至关重要.然而,同时具备高性能和小批间差的方法当前仍然是个挑战.本论文在原子力显微镜和偏振荧光显微镜表征的基础上,报道了在PTCDI-C13分子模板上生长具有大晶畴的dif-TES-ADT类液晶状薄膜的方法.我们进一步将所获得的薄膜用作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载流子传输通道,其饱和载流子迁移率高达1.62±0.26 cm2V-1s-1.更重要的是,在重复三个批次之间,每次50个器件的迁移率批间差仅为16%.这一发现为设计材料和器件结构以同时实现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器件均匀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精确、快速的生物医学检测对于更好的健康监测和及时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二维(2D)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灵敏度、高比表面积以及一步电学信号读取等优势,通过将特定探针构筑在其表面,2D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具有巨大的优势.尽管研究者们构建出了各类2D晶体管传感器,但它们在单器件级别的性能和功能受到传感界面和晶体管结构设计的限制,且其商业化仍具有挑战.这里,我们概述了晶体管传感器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探讨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晶体管传感器设计与开发思路.最后,强调了该类2D晶体管传感系统走向商业化需做出的改进.与其他电学传感器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类似,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也对生物电子学其他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激光经纬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高精度光电位置敏感器(PSD)为核心器件,用于激光经纬仪测量系统快速、准确定向的可变长度光电基准尺.介绍了基于此基准尺的激光经纬仪测量系统定向方案以及基准尺整体设计方案,给出了该基准尺的结构、标定以及解算方法.最后,通过两台莱卡激光经纬仪组成的双站测量系统评价该可变长度基准尺的精度.经实验验证,利用该可变长度光电基准尺定向后,双站经纬仪的相对测量精度为0.04%.  相似文献   

7.
有机二维单晶半导体p-n结(pn-2DCOS)因其单晶性质和出色的双极性电荷传输特点,在有机逻辑电路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在p-n结中获得高度有序的单晶结构异常困难,因此关于pn-2DCOS的文献报道很少.本文基于简单滴注法和有效的二次转移技术成功得到基于C8-BTBT (p型)和TF T-CN (n型)的pn-2DCOS器件.这种具有几个分子层厚度的超薄pn-2DCOS的高性能双极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良好的平衡双极电荷传输性质,空穴迁移率高达0.43 cm^2V^-1s^-1,电子迁移率高达0.11 cm^2V^-1s^-1.这项工作为研究有机p-n结的固有特性提供了有效方法,并可为实现高性能有机互补电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用Ta_2O_5纳米带模板转化法控制合成TaON纳米带,典型的纳米带长约0.5 cm,横截面积40 nm×200 nm~400 nm×5600 nm。在SiO_2/Si基片上加工出TaON单根纳米带的场效应晶体管;该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和开关比分别为9.53×10~(–4)cm~2/(V·s)和3.4,在254~850 nm范围内显示良好的光响应。在405 nm (42 mW/cm~2)的光照下,外加5.0 V的偏压时,光响应为249 mA/W,光开关比为11。因此,该器件具有良好的光探测性, TaON纳米带可作为光电子器件的候选材料。另外,实验还控制合成出Ta_2O_5@TaON纳米带,并加工成单根纳米带的场效应晶体管,虽然相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响应弱于TaON纳米带,但仍算是一种好的光电材料。  相似文献   

10.
传统光刻工艺加工石墨烯沟道的方法中,石墨烯表面的光刻胶残留严重影响其电学特性,导致载流子迁移率大大降低.为了解决光刻胶残留的问题,采用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作为缓冲层,将石墨烯与光刻胶隔离,可以有效保护石墨烯表面,使石墨烯保持干净的表面.电学测量结果表明,与传统光刻方法相比该方法制备出的石墨烯场效应管的迁移率提升了5倍.此外,通过采用聚合物辅助的转移方法,可实现大面积石墨烯的转移.拉曼光谱数据表明,这种转移方法对石墨烯造成的沾污和破损非常微弱.该加工工艺不仅与CMOS工艺兼容,而且适用于各种基于石墨烯的微电子器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交叉偶联反应制备出石墨炔。微结构结果表明,所制样品含有诸多富氧官能团,O/C原子比约为0. 174 1,厚度约为1μm。研究了石墨炔样品的光致发光特性,发现石墨炔在397 nm处显示出强的紫外(UV)光致发光,并且在280 nm处具有光吸收。其发光是因石墨炔中富氧官能团诱导电荷转移所致。石墨炔作为新型的人工合成碳同素异形体,将在光致发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节能、高效的膨胀石墨制备方法。以鳞片石墨为原料,K_2S_2O_8为膨胀剂,在80℃的条件下,加热数分钟即可快速制备出膨胀石墨。采用XRD、SEM、FTIR、Raman和四探针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官能团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由鳞片状转变为蠕虫状,最大膨胀容积为150 mL/g,且该方法对石墨结构的氧化程度低。由该膨胀石墨制备的柔性石墨的电导率为5.47×10~4S/m。该方法因其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危害小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几十年中,碳纳米管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一个强有力的未来明星材料.尽管基于碳纳米管的诸多产品及应用实例相继浮现,但是碳纳米管所呈现出的实际性质与理论值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无法达到研究者的预期,这源自于目前尚未成熟的控制制备技术.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技术包括结构的精细控制方法和样品的宏量制备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纳米管的未来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概述了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在碳纳米管的精细结构控制、聚合状态设计和样品宏量制备等方面的主要进展,进一步指出了碳纳米管未来的可控制备技术必须与特定化的应用紧密结合,以迎接即将来临的产业化时代.  相似文献   

14.
柔性光电探测器具有轻便、易携带和优异的大面积兼容性等特点,在下一代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柔性光电探测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反复弯曲、拉伸、折叠等形变状态下难以保持优异的性能.本文通过低维度结构策略构筑了基于CsPbBr3纳米片和ZnO纳米线的柔性光电探测器.得益于一维纳米线和二维纳米片的高柔性,所构筑的光电探测器在各种应力下表现出优异的工作稳定性.例如,在弯曲1000次之后,器件的性能没有明显变化.此外,由于ZnO和CsPbBr3自身的光吸收特性,所构筑的柔性光电探测器展现出宽光谱光电响应能力(涵盖紫外和可见波段).在紫外和可见区域的峰值响应度分别为3.10和0.97 A W^-1,其相应的探测率分别为5.57×10^12和1.71×10^12Jones.本文针对柔性、高性能集成光电探测器提出的维度构筑策略,在未来智能、可穿戴光电子器件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玻璃毛细管,发明了一种新型用于生物检测纳米孔的制备方法.实验表明,在玻璃毛细管内壁包埋石蜡层,通过加热玻璃微管的局部,可以拉制形成直径约50 nm的纳米孔.研究表明,制备玻璃纳米孔的关键步骤是控制吸附在内壁上的石蜡层的厚度,这直接影响纳米孔的直径.利用制备的纳米孔,我们已经成功地在实验中检测出生物分子,表明此种方法制作的玻璃纳米孔可以进行生物检测.通过这种方法可快速廉价地制作玻璃纳米孔,提供了一种替代硅技术制作纳米孔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The demand for ocean exploration down to the deep seafloor,for instance, ocean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ocean observations,has promoted innovations in underwater technology. Underwater unmanned vehicles are urgently required to be deployed and operate on the seafloor. Because most underwater vehicles are unable to operate on the seafloor and even have difficulty reaching there,we developed a seafloor-resident autonomous underwater helicopter(AU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idea and ...  相似文献   

17.
正2016 Sino-German City-to-City Standardization Cooperation Seminar2016 Sino-German City-to-City Standardization Cooperation Seminar was held in Chengdu,China Southwest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to enhance the standardization cooperation and share relevant experienc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Presided over by SAC Vice-Administrator Guo Hui,the meeting was attended by ISO President Zhang Xiaogang,SAC  相似文献   

18.
正Tian Shihong attends GS1 General Assembly 2018 The GS1 General Assembly 2018 was held from May 14 to 17 in Hangzhou,welcoming nearly 300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member organizations and enterprises in over 80 countries and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正>Tian Shihong Attends 102~(th) ISO Council MeetingOn behalf of SAC,permanent member of ISO,SAC Administrator Tian Shihong attended the 102~(th) ISO Council meeting in Geneva,Switzerland from December 13 to 14,2016,which centered on the election of next ISO Secretary-General.  相似文献   

20.
正Enhanced cooperation with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The Chinese delegation led by Tian Shihong, SAMR Vice-Minister and SAC Administrator, visited Vietnam, Cambodia and Laos on November 10-19, 2019 to enhance cooperation in such fields as standardization, metrology and conformity assessment for serv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Vietnam, Tian held talks with Pham Cong Tac, Deputy Minis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ietnam, and m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