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而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在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会议上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途径。为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主要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被征占,"无地村"、"无地户"数量持续增加,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利用遭到严重损害的同时,社会的稳定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故而为能够有效地维护集体、农户的合法权益,切实可行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加快农村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是目前基层政府产业机构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鉴于此,主要以内蒙翁牛特旗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现状为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意义、目标、任务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当前深化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进而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兴生态旅游产品,是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有机结合的产物。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更好地发展旅游型农村社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滨淮社区马场山村发展模式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旅游型农村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畜牧业机械化是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是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在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对土地进行整理,来预防一些问题。在寻求快速解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农村土地整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提高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文章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对我国新农村的土地整理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者",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一般都在50%以上."十一五"时期是静乐县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畜牧业作为静乐县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两个趋向"论断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在这样大的宏观背景下,必然要求农机化在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有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丰富内涵,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前提条件和技术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必须把它摆在重要的位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快的发展要求.本文着重就农业机械化及农业产业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是一脉相承的,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方向、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明确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在农村,也就是说,全面小康社会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证明,农村是可以现代化的,是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吉林省梨树县八里庙村于2014年开始创新探索现代绿色农场的组织与经营,从多元化土地流转和集中到多元化组织、经营及盈利模式实施实践,为探索适合东北地区当地农村发展需要的开心农场提供了借鉴与范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及全国"新农村"建设与改革之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职业院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显著的优势,对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在服务过程中也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加快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职业院校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的关键期.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力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农机替代劳力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搞好农业机械化,就成为当前农村、农业中的首要任务.为此,山西省农机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农机大院,促进农机化建设、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体系构建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随着我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顺利召开,进行扎实、稳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人员工作的新目标。截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随着其实施进程的深入,其中的问题也愈发的显露了出来,其中人口问题便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因素之一。想要改善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发展建设工作,必须从控制农村的人口数量、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改善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水平等工作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优化、改善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土地流转问题也是在这样的一种现实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土地流转到底给农民们带来了什么,是利还是弊,我们又该如何去辩证看待土地的流转问题的。机遇这样的现实背景,以"新农村建设下的土地流转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希望能为大家全面、准确、客观地认识土地流转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发展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沼气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降低农村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在沼气建设过程中,只有明确沼气建设效应,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沼气建设的效应,在促进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农村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农村沼气建设效应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重视的一项建设项目,始终代表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发展期间,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焦点问题,要针对三农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有着积极作用。农村发展是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现农村经济管理与新时代要求不吻合。因此,新农村发展中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完善和调整农业产业的结构。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怎样改革和发展,是关系能否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充分认识、深入研究"送教下乡"模式,服务"三农"的现实意义,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20.
四平市铁东区地处大黑山余脉,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在中央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铁东区在推动全区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突出特色,强力推进,全面提升了农村环境建设整体水平。本文通过综合叙述,介绍了铁东区农村环境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谨供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