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
本文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弊端,结合专业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模式、手段、思维、教学平台、教学模块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
物理光学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针对物理光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探索如何把新的教学方法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文章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0)
《信息光学》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公式推导偏多,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以及学生参与度较低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课程中"点扩散函数"这一核心概念为例,探索结合光电设计赛题来辅助教学的新思路,以期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2)
应用光学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光在光学仪器中的传播规律与光学系统成像特性的理论,是光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因此学好这门课对于此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作者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研究,针对应用光学的课程特点,运用"互联网+"模式,对应用光学的课前,课上以及课后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对应用光学的学习效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1)
该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创"教育工作为例,开展"三创"教育与学生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推动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创"理念融合等方面,旨在为推动并落实"三创"教育、建立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技能,体现专业特色。文章分析了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工程测量教学应重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实现场景再现式教学等措施,在实际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体现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概论作为代表课程之一,已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多个工程管理类专业开设,可为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工程基本理论,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较多矛盾待解决。在界定建筑工程概论课程定位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基于工程管理类专业执业能力大纲的要求,制定了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学科通识、专业提升、创新设计”三层次内容的虚拟仿真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并强化了实践教学的过程考核,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工程管理类专业执业能力大纲的要求,可为相关院校开展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对国内六所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各高校均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设置课程,突出各自特色。由此,根据"以工程建设全过程为主线确定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模块化教学"的调整思路,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对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体现了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特点,突出了办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工程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也是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介绍了工程结构课程的特点,对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工程管理专业特点以及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加实践环节,采用综合考核手段、教学评价机制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在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中如何满足专业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是当前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重点。文章详细阐述了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光学原理的改革和建设情况,分别从支撑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目标、多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以及课后辅导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思路,介绍了改革重点解决的问题和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